《高註金匱要略》~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5)

1.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又肝血之絡,為瘀血所阻,而不得入血室,故自下也。答意雖就諸症,層層細推,卻又專從婦人著眼,專從婦人之年五十所著眼,而斷出者也。

蓋:利至數十日、裡急腹滿,俱似寒因;暮即發熱、手掌煩熱,俱似陰虛之熱因。寒熱既不應互見,且唇屬脾、口屬肺,唇口乾燥,熱利為合。又與數十日不止、及裡急腹滿者,尤不應兼見。故知其平日素有赤帶之病,以致脾肺不滋,故唇口乾燥;血液內竭,故手掌煩熱、暮即發熱。血虛者,氣自寒,故利數十日不止、及裡急腹滿也。

以其在婦人,故知其瘀血在少腹不去;以其年五十所,故知其非目前之瘀,而為曾經半產所得之舊病也。然則不當從利為治,但行其瘀,而使血液歸經,則帶下可除;止其帶而使血液內潤,則暮熱、掌熱、及唇口乾燥者亦解。究之:血裕氣溫,將並數十日不止之利、及裡急腹滿者,可不治而自愈矣。

名之曰溫經湯者:血氣得寒則凝,得溫則暢也。以辛溫之薑、桂為主,而以善降之半夏、善斂之芍藥佐之,則溫下而適所以去下焦之瘀也。因瘀而肝血阻於血室之絡,以致血不得由血室而外達上供,故下陷而帶下,漸成煩熱乾燥之候。故以芎、麥之上滋者,補上焦之血;膠、歸之下滋者,補下焦之血;而以善行陰陽之丹皮,分走而各注之,所以治暮熱、掌熱、唇口乾燥等候也。

又血虛氣寒而至於下利,究當責之陽明之腑。故用苦溫之茱萸、甘溫之人參,而托以守中之甘草,則胃腑之陰陽起復,譬之大地春融、冰消雪化、田疇氣暖、冰脫濕干之象,將瘀去而利亦自止矣。婦人少腹寒而不受胎,雖無血瘀,而此湯能溫中以溫下,故亦主之。崩中去血,是非期而暴下;月水過多,指至期而大下;皆中寒失提、下寒失守之候,故兼取諸此也。至期不來,又中虛而精悍不生、下虛而氣血自短所致,故亦取之耳。

婦人之月水,名之曰經血者,以其由十二經脈盈滿之氣,從月光之虧損而瀉下之義也。但其源委,則有兩路:從胃腑發精之根,歷脾、肺、肝、腎、以及於心,凡經過之臟腑,各私取以自潤其經脈者,一也;又肝為血臟,臟中之餘血,由肝絡而內從血室,以外達經絡,與各臟腑所榮經脈之血會成一片者,又一也。

此如潮起之象。其少火生氣,潛滋暗長,至三十日,則經脈外滿,而不受兩血之注,遂使外氣平而內氣不長。且外盛者具反注之勢,故氣伏潮落,而十二經脈之血,闔歸血室而下為月水矣。

此係血瘀少腹之肝絡。肝臟內血欲由血室而外達以養經,因絡阻而不得透過血室,故無期而帶下。我故曰:與妊娠漏血有別;又曰:使血液歸經者此也。

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

白話文: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肝血的運行受瘀血阻礙,無法順利進入血室,所以才會出現下痢的症狀。雖然回答涉及多種症狀,但層層推敲之後,重點放在婦女,特別是五十歲左右婦女的身上。患者下痢持續數十日,裡急腹滿,看似寒症;傍晚發熱,手掌煩熱,又像是陰虛的熱症。寒熱症狀卻不交替出現,而且嘴唇屬脾,口屬肺,嘴唇乾燥,口乾舌燥,熱痢同時存在,這些症狀並不應該同時出現。因此,可以推斷患者平時就有赤帶(白帶異常)的毛病,導致脾肺失於滋養,所以嘴唇乾燥,血液內虛,所以手掌煩熱,傍晚發熱。血虛則氣寒,所以才會下痢數十日不止,並伴有裡急腹滿。因為患者是婦女,所以知道瘀血停留在少腹部;因為患者年約五十,所以知道這不是近期才產生的瘀血,而是過去生產時留下的舊疾。

因此,治療不應該從瀉痢入手,而應當化瘀,讓血液迴歸經絡,這樣帶下就能去除。止住帶下,使血液滋潤內裡,傍晚發熱、手掌煩熱、嘴唇乾燥等症狀也能解決。只要血液充盈,氣血溫和,持續數十日不止的下痢及裡急腹滿等症狀,便可不用治療而自行痊癒。所謂溫經湯,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血氣遇寒則凝滯,遇溫則流通。以辛溫的薑、桂為主藥,佐以善於降逆的半夏、善於收斂的芍藥,溫和地向下治療,正是為了去除下焦的瘀血。因為瘀血阻塞了肝血進入血室的經絡,導致血液無法由血室輸送到上部,所以才會下陷而出現帶下,逐漸發展為煩熱乾燥的症狀。因此,用芎藭、麥冬等滋補藥物補益上焦的血液,用阿膠、熟地等滋補藥物補益下焦的血液,再用善於行氣活血的丹皮,疏通氣血,使之分別輸送到各個部位,以此治療傍晚發熱、手掌煩熱、嘴唇乾燥等症狀。

又因為血虛氣寒而導致下痢,最終應當歸咎於陽明經的腑臟。所以使用性味苦溫的吳茱萸,性味甘溫的人參,並用甘草來緩和藥性,使胃腑的陰陽恢復平衡。如同大地回春,冰雪融化,田野回暖,冰雪消融的景象一樣,瘀血去除,下痢自然會停止。婦女少腹寒冷而不受孕,即使沒有瘀血,此湯也能溫中暖下,所以也能治療。崩漏下血,是沒有按期而突然大量出血;月經量過多,是指在月經期大量出血,都是因為下焦寒冷,氣血不能上提、下焦虛寒、氣血不能固攝所致,所以此方兼治這些症狀。月經沒有按時來潮,也是因為體虛,精氣不足,下焦虛弱,氣血虧損所致,所以此方也能治療。婦女的月經,稱為經血,是因為十二經脈的氣血充盈,隨著月光的虧損而排泄。但其根源有兩條途徑:從胃腑發育精氣的根本,經過脾、肺、肝、腎,直到心臟。所有經過的臟腑,都分別攝取一部分血液來滋養其經絡,這是其一。肝臟是藏血的臟器,肝臟中多餘的血液,通過肝絡進入血室,再輸送到經絡,與各臟腑滋養經絡的血液匯合在一起,這是其二。這就像潮漲潮落一樣,少火生氣,潛移默化地生長,到三十天時,經脈充盈,不能再容納血液的注入,於是外氣平和,而內氣不再生長。而且外盛則有反注之勢,所以氣機下降,十二經脈的血液都迴歸血室,向下排出成為月經。

這是因為少腹的肝絡瘀血,肝臟內部的血液想要通過血室輸送到體表滋養經絡,由於經絡阻塞而無法通過血室,所以才會無期而出現帶下。所以說,這與妊娠期出血不同。讓血液迴歸經絡,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帶下、月經不調、少腹脹痛,每月經期再次出現這些症狀的,用土瓜根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