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3)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3)
1.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蓋謂婦人之病,皆因上焦如霧之氣虛餒,則諸氣漸寒;寒久則凡各處俱積冷矣。如下文所謂胞門、經絡、繞臍、兩脅、少腹、腰脊、氣街、膝脛俱是矣。夫氣以充滿溫和,為流行之本。因虛而積冷,虛則滯結,冷則寒結,故結氣。但虛者氣不運血,冷者氣不溫血,結者氣不行血。三者得一,即能斷經,非至結氣而始不月者,故曰為諸經水斷絕也。至有歷年,謂宗氣虛至日久,其血寒積結之地,雖不止二者,即此內而胞門寒傷,生機歇絕;外而經絡凝堅,流通無氣,則其經焉得不斷絕耶?
以上為一段。首四句,言婦人諸病,起於宗氣上虛,成於經水下斷。歷年四句,又推所以經斷之故。蓋胞門之氣,逼近血室,而司經水之總區;經絡之血,趨歸血室,而為經水之原委,故兩揭之耳。
「損」指肌膚瘦削而言,「分」指肉輪離脫而言。膈陽上虛而沖氣犯之,則嘔吐。又肺既受下寒之窘迫,則津液不布,而涎唾上泛。且肺氣蜷縮而自壅,則生熱而成癰,又必至之勢也。於是肺不能為脾胃行精悍以及周身,而形體之肌膚,以陰血不榮,而日損其肉輪;以陽氣不充,而漸分矣。
以上為第二段。就「因虛」二字而言其症,蓋虛在心肺間之宗氣,故見在上之症者如此。若積冷結氣,盤結在於中焦,則為繞臍寒疝者一;寒疝詳本門。其或見於臍外兩旁之季脅,疼痛下連肝臟者二,以肝居至陰之下,與寒氣尤為相召故也。且又有血因結而干,液因血而竭,而變為燥熱之症。此亦在中焦,故名熱中。其候則拘急之痛,引於關元。又瘡脈多數,今脈數無瘡,正陰虛火熾之診。且其肌肉粗若魚鱗,皆陰不澤陽,水不濟火之候者三也。但此在上在中諸症,雖屬婦人斷經之候居多,然亦時著男子之亡血失精者,非止女身所獨有,又不可不知者也。若因虛而積冷結氣,在於下焦:上虛則不能提挈,故一月再見,或一行半月而來多;又上虛則不能傳送,故過期不行,或行而不暢,而為不勻等病者有之。其積結在下,則為冷拘陰沁之掣痛,及少腹中惡寒者有之。又或掣痛,後引腰脊,下引氣街,以致氣衝急痛;且下引之甚,至於膝脛疼煩者有之。以膝脛屬腎,疼煩者,腎氣結而腎精竭之應也。至統上虛下冷而合推其症:下冷上犯,必為奄忽眩冒,而一時不知人之狀;如陰陽不相順接之厥,而不得從厥治;如陰迸於上之巔,而不得從巔治者有之。以積冷結氣之上侮虛陽,而非真厥、真巔故也。又陽光上虛,而下陰乘之;譬之愁雲郁霧,呃塞太虛之象。故其神境中,嘗若憂虞慘淡,而不勝悲傷,及煩冤而多嗔怒者有之。夫此厥巔憂慘等候,皆由上虛失提,因而赤白帶下,漸致陽愈虛而陰愈竭之症。
白話文:
婦女的疾病,都源於上焦(心肺)的如同霧氣般的元氣虛弱不足。元氣虛弱,則全身氣血漸漸寒冷,寒邪久留,就會在身體各處積聚寒邪,例如胞門、經絡、繞臍、兩脅、少腹、腰脊、氣街、膝脛等部位。氣血充盈溫和,是氣血運行流通的根本。因為虛弱而積聚寒邪,虛則氣血滯澀,寒則氣血凝結,所以形成氣血凝滯。單是虛弱,氣血就不能運轉;單是寒冷,氣血就不能溫煦;單是凝結,氣血就不能運行。
這三種情況只要有一種,就能導致月經停止。並不是只有到氣血完全凝結才會閉經,所以說這是由於經絡中的水液運行阻塞。閉經時間長達多年,是因為宗氣(元氣)虛弱日久,寒邪積聚凝結的地方不只兩個部位。內在胞門受寒損傷,生機斷絕;外在經絡凝固僵硬,氣血無法流通,那麼經血怎麼能不停止呢?以上是第一段的前四句,說明婦女諸病起源於宗氣上焦虛弱,終結於經水下焦阻塞。
接下來四句進一步闡述閉經的原因。胞門的氣息逼近子宮,主司經水的總樞紐;經絡的血液趨向子宮,是經水的根本來源。所以,兩者都受到損害,就會出現肌膚消瘦、肌肉萎縮、皮肉分離等症狀。膈陽(上焦)虛弱,沖氣(肝氣)犯胃,就會嘔吐。肺部受到下焦寒邪的影響,津液不能佈散,唾液就會上泛。肺氣收縮閉塞,就會產生熱邪而形成癰腫,這是必然的結果。
因此,肺臟無法將精華之氣輸送到脾胃和全身,身體的肌膚因陰血不足而日漸消瘦,因陽氣不足而肌肉漸漸分離。以上三句是第二段,從「虛」字來說明其症狀。因為心肺之間的宗氣虛弱,所以出現上述上焦的症狀。如果寒邪凝滯積聚在中焦(脾胃),就會出現繞臍寒疝,詳見本篇相關內容。寒邪也可能出現在臍周兩側的脅肋,疼痛向下牽扯到肝臟。因為肝臟位於最陰冷的部位,更容易與寒邪相感應。
而且,由於血瘀凝滯,體液因血虛而枯竭,轉變為燥熱的症狀,這也發生在中焦,稱為「熱中」。症狀表現為拘急疼痛,牽扯到關元穴,脈象多數。如果脈象數而無瘡瘍,則是陰虛火旺的表現。而且肌肉粗糙如同魚鱗,都是陰液不能滋潤陽氣,水不能濟火的表現。以上這些上焦、中焦的症狀,雖然大多是婦女閉經的症狀,但有時也見於男子精血虧損,並非婦女特有,不可不知。
如果因虛弱而積聚寒邪凝滯在下焦(腎),上焦虛弱則不能向上提舉,所以月經一月來兩次,或半個月來一次,經量增多;上焦虛弱也無法向下傳送,所以經期延遲,或經血運行不暢,造成經期不規律等疾病。如果寒邪凝滯在下焦,就會出現冷痛、陰部潮濕的疼痛,以及少腹惡寒。疼痛也可能牽扯到腰脊,向下牽扯到氣街,導致氣衝穴急痛,甚至向下牽扯到膝脛,造成疼痛煩躁。因為膝脛屬腎,疼痛煩躁是腎氣凝滯、腎精虧竭的表現。
總而言之,上焦虛弱、下焦寒冷綜合起來,就會出現突然暈眩昏厥,一時失去知覺的現象,如同陰陽不相順接的厥證,但不能按照厥證治療;如同陰邪上犯於頭頂的巔頂痛,但不能按照巔頂痛治療。這是因為寒邪凝滯上犯虛弱的陽氣,並不是真正的厥證或巔頂痛。陽氣上焦虛弱,下焦陰寒乘虛而上,如同愁雲慘霧遮蔽天空,所以患者精神狀態常常憂慮悲傷,煩躁易怒。這些厥證、巔頂痛、憂慮、悲傷等症狀,都是由於上焦虛弱不能提舉,導致赤白帶下,陽氣越來越虛弱,陰液越來越枯竭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