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山

《高註金匱要略》~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5)

1.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產後下利虛極。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方

白頭翁(二兩),秦皮(三兩),黃連(三兩),黃柏(三兩),甘草(二兩),阿膠(二兩)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內膠令消盡。分溫三服。

此肝血失藏。肝陽妄泄之症也。產後血虛。大便當堅因便堅而結熱於大腸。以致熱極而旁流。是猶其標也。夫人身之血。藏於肝。肝泌膽汁。下灌二腸。所以大便通調。不堅亦不利也。今產後血虛。肝無藏血。而肝陽急躁之氣。仍從膽管走注二腸。成為腹痛。裡急。後重。欲下不能。

不下不得之下利。本屬血虛之產婦。乘以下利努撐。更傷其氣。虛極者。血虛而氣極也。仲景一眼覷定本症之由於血虛肝旺。直任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白頭翁方。注已見傷寒厥陰下利。加甘草阿膠者。緩中以補血也。主之者。可加減。而不能挪移。如下利赤多。加當歸。白多。

加白芍。氣滯溲少。加枳實、車前。在司診者之臨時斟酌耳。

白話文:

產後拉肚子,虛弱到極點。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治療。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的藥方:

白頭翁(40克),秦皮(60克),黃連(60克),黃柏(60克),甘草(40克),阿膠(40克)

以上六味藥材,加水1400毫升煎煮,煎至350毫升,加入阿膠使其完全溶化,分三次溫服。

這是肝血不足,肝陽氣過盛的症狀。產後血虛,大便應該成形,但因為大便乾燥而導致腸道積熱,熱極則向四周蔓延,這是疾病的表面現象。人體的血液貯藏在肝臟,肝臟分泌膽汁,向下灌注到大小腸,所以大便才能通暢,既不成形也不過於稀溏。現在產後血虛,肝臟沒有足夠的血液儲藏,而肝臟的陽氣又急躁旺盛,從膽管流注到大小腸,就形成了腹痛、裡急後重、想解大便卻解不出來的情況。

這種拉肚子,本就是血虛的產婦所患,再加上用力拉肚子,更傷了元氣。虛極,就是血虛而且氣也耗盡的意思。張仲景一眼就看出這個病症是由於血虛肝旺引起的,直接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白頭翁湯的功效,已在《傷寒論》中提到可以治療厥陰經的拉肚子。加入甘草和阿膠,是為了緩解病情並補血。這個方子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物,但不能随意更改主藥。例如,拉肚子且大便顏色鮮紅,可以加當歸;大便顏色白,可以加白芍;氣滯,小便量少,可以加枳實、車前子。這些加減藥物的決定,需要醫生根據實際情況臨場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