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7)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7)
1.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其性高而上浮。能兩補心下之陰陽。故加之。心液短而龍雷之虛火乘之。故煩。膈氣虛寒。失照臨化被之妙。故吐痛而不能飲食。細辛辛溫。蓋溫以祛寒。辛以伏火也。又半夏辛燥而降逆。能助細辛以伏電光之火。故並加之。服後、服醋漿水者。以酸斂降虛熱。恐乍溫之而不受。
反助其上衝之虛熱而作嘔也。若服此而嘔不解。是心氣虛。而不能下御沖氣之所致。與其下斂之而不服。毋寧填上而為自備之計乎。小麥為心之谷。煮汁服之。則補上以御下。故其嘔自已也。已而作渴者。陽氣初復。而津液不足以副之。正心煩之餘症也。大麥汁能潤肺而生津液。
故繼小麥而為服耳。病指苦痛及心煩吐嘔等而言。諸病雖愈。藥猶勿置。防其復也。但服藥用酒。是其定引。其醋漿大小麥汁。俱是服藥後另服者。玩本文服藥後。更以醋漿水云云。則可見矣。醋漿非苦酒。即米飲所作之酸水也。與下文大小麥汁同用五穀。以各治其臟之義。
妊娠陽氣各有盛衰。故胞胎因之而各分寒熱。陽氣盛而胎熱者。譬之三月春晴。天氣下育地中。嘗天虛而地實。於是為生機過銳以凌太虛。(此指妊娠之熱暈熱嘔而言)為燠熱。(此指因胎而發表熱)為雨露不敷而乾旱。(此言血不足以養胎而作心煩熱渴之惡阻)為水泉下涸等害。
(指小水因熱而不利者)此有故而病。則宜甘涼苦寒。如七條之歸母苦參丸。八條之葵子茯苓散。五條之當歸芍藥散等劑。即或無病。亦宜常服九條之當歸散。其覆之以春云。潤之以涼雨。節天地姑恤之過愛。所以留長養萬物之序也。陽氣衰而胎寒者。譬之三春陰冷。陽光薄於下交。
則地中之陰翳。冒春而上占陽位。於是為生氣不抱根株。(指漏下)為冰判欲。凍(指子藏如扇)為崩芽重萎。(指半產)為嵐霧上塞清虛。(指吐痛不欲食)此有故而病。則宜甘溫辛溫。如二條之桂苓丸。三條之附子湯。四條之膠艾湯。六條之乾薑人參半夏丸等劑。即或無病。
亦宜服本條之白朮散勿置。其被之以陽和。滋之以熱雨。轉天地離火之明夷。只在此呵噓胎息之微也。然婦人妊娠。得坤地之化。嘗陰多而陽少。故本篇諸條。用溫者。十居其七。而用清者。十居其三。如來言浩劫不殺生。其仲景之謂乎。
婦人傷胎。懷身腹滿。不得小便。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當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微利。則愈。
傷胎。婦人受傷於胎也。即下文腹滿等之義。肺氣自縮。不能展舒。而下逼胎氣。則胎氣上肆。故腹滿。又肺氣自縮。而不管呵噓傳送。故不得小便。且肺氣自縮。而失上提下摯之用。故腰以下重也。然三者。大似水病。以不得小便。似有水之根。而腹滿腰重。似有水之症。
白話文:
婦人懷孕期間的疾病,脈象和治療方法。
孕婦體質偏盛,氣血上浮。 這類情況需要同時補充心下部位的陰陽之氣。因此需加入相關藥物。心液不足,虛火上炎,因此煩躁。膈肌氣虛寒涼,影響運化功能,所以嘔吐疼痛,無法進食。細辛性味辛溫,溫能祛寒,辛能降火。半夏辛燥,能降逆氣,能輔助細辛抑制虛火,所以一同使用。服用後,飲用醋漿水,可以收斂陰液,降解虛熱,避免溫藥直接作用於體表,反而加重上焦虛熱,引起嘔吐。如果服用藥物後嘔吐不止,是因為心氣虛弱,無法控制衝氣上逆所致。比起下行收斂,不如補充心氣,預防上逆。小麥是養心的穀物,煮汁服用,可以補益心氣,控制衝氣上逆,因此嘔吐就會停止。嘔吐停止後出現口渴,是因為陽氣初復,津液不足以濡養。這是心煩的後遺症。大麥汁能潤肺生津,所以繼小麥之後服用。
上述症狀包括疼痛、心煩、嘔吐等。即使病情痊癒,也不要停止服用藥物,以防復發。用酒送服藥物,是固定的服用方法。醋漿、大麥、小麥汁,都是服藥後額外飲用的。文中提到服藥後再飲用醋漿水,可見醋漿並非苦酒,而是用米湯調製的酸水。與後文的大麥小麥汁一樣,都是五穀,各自滋養五臟。
懷孕期間,陽氣盛衰各有不同,因此胎兒的寒熱也各不相同。陽氣盛而胎熱者,如同三月春晴,天氣滋養大地,天虛地實,生機過於旺盛,凌駕於太虛之上。(這指妊娠熱暈、熱嘔)表現為燥熱。(這指因胎熱而發熱)如同雨露不足而乾旱。(這指血虛不能養胎,導致心煩、口渴、惡阻)如同泉水乾涸等症。(這指小便因熱而不利)這些都是有原因的疾病,應當使用甘涼苦寒的藥物,例如歸母苦參丸、葵子茯苓散、當歸芍藥散等。即使沒有病症,也應當經常服用當歸散。如同春天以溫暖覆蓋大地,以涼雨滋潤,調節天地間過度的溫暖,以利於萬物生長。
陽氣衰而胎寒者,如同三春陰冷,陽光不足以照射大地,地中的陰寒之氣上升,佔據陽位。(這指胎漏)如同冰塊將要凍結(這指胎兒如扇狀)如同嫩芽枯萎。(這指流產)如同嵐霧遮蔽清虛。(這指嘔吐疼痛,不願進食)這些都是有原因的疾病,應當使用甘溫辛溫的藥物,例如桂苓丸、附子湯、膠艾湯、乾薑人參半夏丸等。即使沒有病症,也應當服用白朮散,不可間斷。如同以溫暖覆蓋,以熱雨滋潤,轉化天地間陰寒的氣息,只為了呵護胎兒的生長。
婦女懷孕,受坤地之氣影響,通常陰氣多而陽氣少,因此本章大多數處方都使用溫性藥物,佔七成;使用清涼藥物,只佔三成。如同佛家所言,大劫難中不殺生,這也是仲景醫術的精髓吧!
婦女傷胎,懷孕後腹部脹滿,小便不利,腰以下沉重,如同有水氣。懷孕七個月,太陰經應當滋養卻不能滋養,這是心氣實證,應該刺瀉勞宮穴和關元穴,小便通暢後,病情就會好轉。
傷胎,指婦女受傷於胎兒。即下文中腹脹等症。肺氣收縮,不能舒展,壓迫胎氣,因此腹部脹滿。又肺氣收縮,不能調節呼吸,因此小便不利。而且肺氣收縮,失去提昇和下降的功能,因此腰以下沉重。這三種症狀,都類似於水病,小便不利,如同有水氣的根源,腹部脹滿、腰部沉重,如同有水氣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