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6)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6)
1.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俱恩中生害。而前後方藥。卻又害中生恩者也。蓋母身之氣血自虛。則以不能蔭胎。而胎弱者。將為子病。幸而子胞之氣血自壯。則又以善能養胎。而胎盛者。復為母災。甚至子胎病虛。更加傷母。母災太甚。又復傷胎。非恩中之害而何。至其治法。於乾薑、人參、半夏丸。
則純用西金辛辣之氣。以剋制其生機之上衝。於當歸、貝母、苦參丸。又純用苦寒收束之味。以堅攏其形質之放蕩。蓋權衡於母子之間。而以益母損子者為正治。則正保母以養子之意。故曰。害中之恩者此也。
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茯苓散方,葵子(一斤),茯苓(三兩)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妊娠有水氣。見上條小便難注。水性下沉。而滯其經絡之氣。故身重。然必以小便不利為確診者。因水氣不行而旁溢。且身重。尚有脾陽不運之別症故也。灑淅惡寒。言惡寒之狀。如以冷水灑身上。而有淅慄之象。蓋因水氣在經絡。而衛陽阻抑失守也。妊娠胎氣下實。原多眩症。
況小便不利。而復積水氣以上衝乎。故頭眩也。是則利其小便。使水氣去。而諸症俱愈矣。葵子甘寒滑利。蓋甘以走氣。寒以清熱。滑以行津。利以通竅。合茯苓、以滲泄之。則小便當漸利矣。
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
當歸散方,當歸,芍藥,芎藭,黃芩(各一斤),白朮(半斤)
上五味。杵為散。酒飲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苦。產後百日悉主之。
婦人妊娠。就未懷身。及懷身者。而兩言之也。婦人妊娠之血。總貴充足而運行。故以補血行血之歸、芎、為主。而以行陰之芍藥。引入肝臟。則血無枯槁及留滯之患矣。但血盛則氣亦盛。而多生熱。熱則恐其耗血。故以黃芩、清之。又血足則陰亦足。而或聚濕。濕則恐其滯血。
故以白朮燥之。此在婦人。則行經暢快。而無癥瘕漏下諸虞。在妊娠。則蔭子裕如。而無半產腹痛等弊。故俱可以為常服之主藥也。至於妊娠、產前、產後。更以血為根本。尤所宜服。故悉主之。酒飲和服。見前當歸芍藥散注。
妊娠養胎。白朮散主之。
白朮散方,白朮,芎藭,蜀椒(三分去汗),牡蠣(失分兩)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川芎。一心煩吐痛。不能飲食。加細辛一兩。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後。更以醋漿水服之。若嘔以醋漿水服之。復不解者。小麥汁服之。已後渴者。大麥汁服之。病雖愈。服之不置。(不置即常服)
白朮去濕氣。芎藭補血氣。蜀椒束胎氣。牡蠣安逆氣。妊娠不足者之病。不過此四者。故可為常服之主藥。苦痛者。以胎痛為苦之謂。胎痛。由於血短而氣張。芍藥斂氣養血。故加之。心下毒痛。因膻中之陰陽。以養胎而自虛。陰虛則拘痛。陽虛則窒痛。芎藭為血中之氣藥。
白話文:
婦人妊娠期間的疾病,脈象和治療方法
孕婦懷孕期間會出現一些疾病,之前的藥方有的反而加重病情,有的則能改善病情。這是因為母親本身氣血虛弱,無法滋養胎兒,胎兒就會生病;但如果胎兒氣血旺盛,則又可能影響母親,甚至胎兒和母親都虛弱,互相傷害。因此,治療方法必須權衡母子之間的利弊。
有些藥方使用乾薑、人參、半夏等辛辣溫燥的藥物,來抑制上衝的病氣;有些則使用當歸、貝母、苦參等苦寒收斂的藥物,來收斂放蕩的氣血。總體來說,治療的原則是優先考慮母親的健康,以利於胎兒的發育。這就是所謂的“害中之恩”。
如果孕婦有水腫、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畏寒、起床頭暈等症狀,可以使用葵子茯苓散。
葵子茯苓散的組成:葵子一斤,茯苓三兩。將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勺,每天三次,小便通暢後症狀就會好轉。
孕婦水腫,小便困難,水液下沉阻塞經絡,導致身體沉重。診斷的關鍵是小便不利,因為水液不通則會溢出,此外還有脾陽不足的其他症狀。畏寒的症狀像用冷水淋浴一樣,渾身發抖,這是因為水液停留在經絡中,衛陽之氣受阻所致。懷孕期間胎氣下實,容易頭暈,尤其小便不利,水液上衝更會加重頭暈。因此,利尿是關鍵,排出水液,諸症就能痊癒。葵子性味甘寒滑利,能行氣、清熱、利水、通竅,與茯苓配合,利尿效果更佳。
孕婦應該經常服用當歸散。
當歸散的組成:當歸、芍藥、川芎、黃芩各一斤,白朮半斤。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每次一小勺,每天兩次。孕期常服可以促進順產,避免胎兒疾病,產後百日內皆可服用。
無論是懷孕前還是懷孕後,婦女都需要充足且流暢的血液循環。因此,當歸散中以補血活血的當歸、川芎為主藥,芍藥疏通肝臟陰血,防止血液枯竭或瘀滯。但血盛則氣盛,容易生熱,耗損血液,所以加入黃芩清熱。此外,血液充足則陰液充足,容易積聚濕氣,濕氣容易導致血瘀,所以加入白朮燥濕。這樣,婦女經期就能暢通無阻,避免諸多婦科疾病;孕婦服用則能滋養胎兒,避免流產、腹痛等問題。因此,當歸散可以作為孕期、產前、產後的常服藥物。用酒送服,方法與當歸芍藥散相同。
孕婦養胎,可以使用白朮散。
白朮散的組成:白朮、川芎、蜀椒(三分,去汗)、牡蠣(二兩)。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每次一錢,每天三次,晚上一次。若有疼痛,可加芍藥;心下劇痛,可加倍川芎;心煩嘔吐,不能進食,可加細辛一兩,大半夏二十枚。服用後,再用醋漿水送服;若嘔吐,則用醋漿水送服;若仍無效,則用麥汁送服;之後口渴,則用大麥汁送服。即使病癒,也要繼續服用。
白朮除濕,川芎補血氣,蜀椒固攝胎氣,牡蠣安撫逆氣。孕婦不足的疾病,大多與這四種藥物相關,因此可以常服。疼痛是指胎痛,由於血虛氣盛所致,芍藥能斂氣養血,故而添加。心下劇痛是因為心臟部位陰陽失調,因養胎而虛損,陰虛則拘痛,陽虛則窒痛。川芎是補血之氣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