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4)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4)
1.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膠艾湯方
阿膠(二兩),艾葉(三兩),當歸(三兩),芎藭(二兩),芍藥(四兩),乾地黃(三兩),甘草(二兩)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二升。去滓內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服。此辨胞阻之症治也。言婦人血症。種種不同。即妊娠下血。尚有各別。必下血而腹痛。然後謂之胞阻。勿誤認誤治也。漏下是臨經不暢。經後陸續見紅。如滲漏之狀。故曰漏下。
即二條所謂癥痼害。而漏下不止是也。此就未妊者而言。故曰婦人。半產後下血不絕。婦人雜症十一條曰。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摶。婦人則半產漏下。是半產之故。由於上焦氣減。不能提摯。下焦血虛。不能固守之所致。則產後之下血不絕。
益可知矣。妊娠下血不止胞阻。其胎動胎漏。雖已詳二條注。但胎動之故。除心肺間之天氣上空。不能下提。以致自陷自脫。如瓜果無力而萎黃落蒂之外。余皆登高臨深。彎腰扭體。以內傷其胎。如瓜果之突遭冰雹。風搖而落者。故其血由子藏而下。而其症重也。若胎漏之故。
其因不外三者。氣虛失提。亦漏中之一。癥痼、二也。胞阻、三也。夫氣虛失提。猶為易辨。獨癥病胞阻。分別甚微。不可不察也。癥病為氣血尚能養胎。特胎絡為死血所逆。失其入胎之路而下。故桂苓丸。惟去癥而不補血者此也。胞阻為胎絡並無郁瘀。特其血室中氣血兩虛。
而自阻其養胎之妙。故名胞阻。血虛失養。故腹痛。氣虛失守。故下血。此本湯大補其血。而並溫其氣。且絕不用破癥之藥者。又可證也。湯意合膠歸芎地而全用者。以阿膠之皮性。善外走。芎藭之攛性、善上走。所以滋十二經脈之血。而內注血室也。以當歸之直根者。深入厥陰。
以地黃之黑色者。下入少陰。所以滋肝腎陰藏之血。而浮注血室也。然後重用行陰之芍藥。以統御之。則由血室而漸可灌溉胞胎矣。艾味辛苦。而氣性溫浮。蓋辛能利入胞之絡。苦能堅下脫之血。氣溫性浮。得甘浮之甘草。以為副。則又能養氣而上提其血矣。酒性溫潤浮行。
溫則為艾葉、甘草之使。潤則為膠、歸、芎、地、之臣。浮以固脫。行以走滯。且醇酒味厚生熱。清酒薄則生氣。將並氣虛失提之漏血者。亦可主治也。
婦人懷妊。腹中㽲痛。當歸芍藥散主之。(㽲音鳩又音朽)
當歸芍藥散方,當歸(三兩),芍藥(一斤),芎藭(半斤一作三兩),白朮(四兩),茯苓(四兩),澤瀉(半斤)
上六味。杵為末。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白話文:
婦人妊娠期間的疾病、脈象和治療方法
老師說:婦女有陰道出血不止的,有生產後持續出血不止的,也有懷孕期間出血的。假設懷孕期間腹部疼痛,是因胞胎受阻,可用膠艾湯治療。
膠艾湯處方:
阿膠二兩、艾葉三兩、當歸三兩、川芎二兩、芍藥四兩、熟地黃三兩、甘草二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用五升水、三升酒一起煎煮,取二升藥汁,過濾掉藥渣,加入阿膠,使其完全溶解,溫熱服用一升,每日三次,如果沒有好轉,就再煎服。這是辨別胞胎受阻症狀和治療方法。婦女的出血症狀有很多種,即使是懷孕期間出血,也有不同的情況。必須是出血同時伴隨腹痛,才能稱為胞胎受阻,不可以錯誤辨識和治療。漏下是指月經不暢,經期後持續少量出血,像滲漏的樣子,所以稱為漏下。
這兩條所說的都是癥瘕的病症,而漏下不止也是其中一種。這指的是未懷孕的婦女。產後出血不止,婦女雜症十一條中記載:寸口脈弦大,弦則為血虛,大則為氣虛,虛寒相搏,婦女就會產後漏下。這是因為產後上焦之氣不足,不能向上提舉,下焦血虛,不能固守,所以導致產後出血不止。
懷孕期間出血不止,除了胞胎受阻,還有胎動和胎漏。雖然這兩點在前面已經詳細註釋過了,但是胎動的原因,除了心肺之間的元氣不足,不能向上提舉,導致胎兒自行下陷脫落,像瓜果因為缺乏力量而萎黃脫落之外,其他都是因為爬高、涉險、彎腰扭轉身體,而內傷胎兒,像瓜果突然遇到冰雹、風吹而掉落一樣。所以,出血是從子宮往下流,症狀也比較嚴重。至於胎漏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種:氣虛不能向上提舉,這也是漏下的其中一種;癥瘕,這是第二種;胞胎受阻,這是第三種。氣虛不能提舉,比較容易辨別,只有癥瘕和胞胎受阻,區別很細微,一定要仔細觀察。癥瘕是氣血還能滋養胎兒,只是胎兒的通道被死血逆流阻塞,不能進入胎兒的通道而向下流,所以桂枝茯苓丸只去除癥瘕而不補血,就是這個道理。胞胎受阻是胎兒的通道沒有瘀血阻塞,只是血室裡氣血兩虛,
而自己阻塞了滋養胎兒的通道,所以稱為胞胎受阻。血虛不能滋養,所以腹痛;氣虛不能守住,所以出血。這個處方主要大補血液,同時溫養元氣,而且完全不用破癥的藥物,這也可以證明。這個方子使用阿膠、當歸、川芎、熟地黃等藥材,是因為阿膠的藥性善於外走,川芎的藥性善於上走,所以能滋養十二經脈的血液,並內注於血室。當歸的直根深入厥陰,
熟地黃的黑色藥性下達少陰,所以能滋養肝腎陰藏的血液,並向上注於血室。然後大量使用具有收斂作用的芍藥,來統御其他藥物,這樣就能漸漸地滋養胎兒。艾葉味辛苦,藥性溫熱上浮,辛能疏通胞胎的通道,苦能止血。溫熱上浮的藥性,配合甘草,能養氣並向上提舉血液。酒性溫潤,能促進藥物運行,溫能配合艾葉、甘草,潤能配合阿膠、當歸、川芎、熟地黃。浮能固攝下陷,行能疏通阻滯。而且濃酒味厚易生熱,清酒則能生氣。將氣虛不能提舉而導致漏血的患者,也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
婦人懷孕,腹部隱痛,可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當歸芍藥散處方:
當歸三兩、芍藥一斤、川芎半斤(或三兩)、白朮四兩、茯苓四兩、澤瀉半斤
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匙,用酒調服,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