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3)

回本書目錄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3)

1.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蓋未及三月,其胎尚在少腹,安得動在臍上?其為癥滯氣鼓無疑。故知從前經斷,為癥痼之舊血不去,而害其新血漸生;現今漏下,為癥痼之死血阻塞,而害其生血歸元之所致也。若前症後,漏止經斷,又過三月,是六月矣。至六月而復動下血者,是前三月漏下時,經水少利而受胎。

故此三月中,仍然經斷;而今復下血者,又後斷三月中,不抱胎之衃血耳。其所以不抱胎而血不止者,以其癥痼不去,而阻塞蔭胎之路故也。則主化癥之桂苓丸,癥去而血得抱胎之路,復何漏下不止之病乎?夫癥痼俱起於氣寒,而經尾不運,故用生陽補氣之桂枝以溫之。又癥痼俱成於氣滯,而瘀血不散,故用升陽通氣之丹皮以動之。然後以入血之芍藥,引至癥所;而以破瘀之桃仁,逐之使下也。本經言:「血不行則為水」;故又用滲泄之茯苓,仍從前陰而去耳。一丸至三丸,而不宜多服者,蓋取其漸磨,而不欲急攻以動胎血之義。

婦人懷妊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藏。(方缺)婦人懷妊,除少陰君主之官,其經氣血不堪供應胞胎,手太陽與心經為表裡,隨心為主,故俱不養胎外;其餘經脈,逐月掄滋。故:一月始胚,足厥陰肝脈養之;二月始膏,足少陽膽脈養之;三月始胞,手厥陰心包脈養之;四月形體成,手少陽三焦脈養之;五月能動,足太陰脾脈養之;六月筋骨立,足陽明胃脈養之;七月毛髮生,手太陰肺脈養之;八月臟腑具,手陽明大腸脈養之;九月穀氣入胃,足少陰腎脈養之;十月諸神備,足太陽膀胱脈養之,即產矣。

妊娠六七月,是胃與肺養胎之候。胃為悍氣之源,肺司諸氣之總;二者化醇,則陽氣之柔者養筋,而脈不瘦削弦急。陽虛,故脈弦也。又裡寒,則逼微陽於外,故發熱。里陽充滿而包裹胎氣,則胎氣受持而相安於不覺;陽虛而失包裹之用,故其胞縱放,而殊覺愈脹也。

腹痛者,裡寒之應;表虛,故惡寒也。少腹如扇,言少腹中如以冷風扇入之狀,正陽氣失守,而不能溫胎之應也。子藏開者,非子藏開解之謂;蓋陽主護衛周密之用,陽虛而不護不密,故曰開也。附子辛鹹溫熱;辛以散寒,咸以潤下,溫熱以補助陽氣;故可為下焦子藏之溫藥也。

原方雖缺,以鄙意擬之,或以附子為君,而加肉桂、芍藥,及當歸、茯苓之類耶?蓋肉桂為皮,其性內裹,能伏表熱以溫里。芍藥酸斂,其性內行下走,能引桂附直至子藏。且氣因於血,氣虛者,血必虛,故加溫經補血之當歸。又內寒者,多聚水,故加茯苓以滲泄耳。並附於此,以正高明。

或曰:「六月胃脈養胎,七月肺脈養胎;二經所喜,辛甘溫暢,似於乾薑、甘草無忤乎?」

白話文:

婦人懷孕期間的疾病脈象與治療方法

懷孕未滿三個月,胎兒仍在小腹,怎麼可能動到肚臍以上呢?這肯定是癥瘕(腫塊)和氣脹造成的。因此可知,先前月經停止,是因舊有的癥瘕積血未清除,阻礙了新血的生成。現在又見陰道出血,是因為癥瘕的瘀血阻塞,阻礙了新血回歸正常位置所致。如果之前的癥狀消失,出血停止,月經也停止,又過了三個月,就懷孕六個月了。如果到六個月時又再次出血,那是因為前三個月出血時,月經量少,卻仍然懷孕了。

所以,這三個月月經停止,現在又出血,而後又停了三個月,沒有保住胎兒,這都是積血造成的。之所以保不住胎兒且出血不止,是因為癥瘕沒有清除,阻塞了滋養胎兒的通道。因此,應該服用化解癥瘕的桂苓丸,癥瘕去除後,血液就能暢通滋養胎兒的通道,出血不止的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癥瘕都源於氣寒和經脈運行不暢,所以要用溫陽補氣的桂枝來溫煦它。癥瘕又都源於氣滯和瘀血不散,所以要用升陽通氣的丹皮來疏通它。然後再用養血的芍藥引導藥力到達癥瘕處,再用破瘀的桃仁將瘀血排出。本經記載:「血不行則為水」,所以又用利水的茯苓,從陰道排出水分。一丸到三丸即可,不宜多服,目的是慢慢調理,而不是急於攻克,以免傷及胎兒血液。

婦人懷孕六七個月,脈象弦急,發熱,胎兒感覺越來越脹,腹痛惡寒,小腹像用扇子扇一樣,這是因為子宮開的原因。應該用附子湯溫暖子宮。(方劑缺失)婦人懷孕後,除了少陰經(腎經)負責主要的臟腑功能,其他的經脈氣血不足以供給胎兒所需。手太陽小腸經和心經表裡相通,心經為主,因此都不直接滋養胎兒。其餘經脈,每月輪流滋養胎兒:一月胎兒成胚,足厥陰肝脈滋養;二月胎兒成膏,足少陽膽脈滋養;三月胎兒成胞,手厥陰心包脈滋養;四月形體形成,手少陽三焦脈滋養;五月胎兒能動,足太陰脾脈滋養;六月筋骨長成,足陽明胃脈滋養;七月毛髮長出,手太陰肺脈滋養;八月臟腑俱全,手陽明大腸脈滋養;九月穀氣進入胃,足少陰腎脈滋養;十月諸神具備,足太陽膀胱脈滋養,即可生產。

懷孕六七個月,是胃經和肺經滋養胎兒的時候。胃是陽氣的來源,肺主一身之氣,這兩個臟腑功能正常,就能化生精微物質,滋養筋脈,脈象就不會弦急。陽虛則脈弦,裡寒則迫使少許陽氣外泄,所以發熱。裡面的陽氣充盈包裹胎兒,胎兒就能安穩地發育,而不會有感覺。陽虛不能很好地包裹胎氣,所以胎兒感覺越來越脹。

腹痛是裡寒的表現,表虛則惡寒。小腹像用扇子扇一樣,是指小腹像被冷風吹拂一樣,是陽氣不能溫暖胎兒的表現。子宮開,並不是指子宮裂開,而是指陽氣護衛不周密,陽氣不足,不能護衛胎兒,所以說「開」。附子辛鹹溫熱,辛能散寒,鹹能潤下,溫熱能補充陽氣,所以可以溫暖下焦子宮。

原方雖缺失,依我的推測,可以用附子為君藥,再加入肉桂、芍藥、當歸、茯苓等。肉桂性溫,能溫暖裡寒,芍藥酸斂,能引導肉桂、附子直達子宮;氣血互生,氣虛則血必虛,所以加溫經補血的當歸;內寒多聚水,所以加茯苓利水。以上補充內容,以正視聽。有人說,六月胃經養胎,七月肺經養胎,這兩經喜辛甘溫暢之品,用乾薑、甘草好像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