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山

《高註金匱要略》~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2)

回本書目錄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2)

1.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謂絕止吐下。仲景又無此不傳之藥。且於文於理。明明言常例該遲至六十日。治逆則早見三十天。逆甚則母氣不相顧。子氣不日增。而無此矣。蓋危詞也。嗚呼。吾安得知音者。而與之讀金匱之文耶。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衃音胚凝血也)

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芍藥,丹皮,桃仁(各等分去皮尖熬)

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本條十一句。凡兩段。前五句為一段。辨似胎而非胎之病。後六句為一段。言雖病而暗妊之胎。總以本方為主治。諸注混淆。不得經旨。癥死血也。詳癥瘕注。痼者固也。癥痼者。癥病之堅固宿痰也。婦人之經血。其精悍之源。起於陽明胃腑。然後由臟腑而充貫經絡。與男子同。

但男子藏而不瀉。婦人則十二經各從內絡。而漸注於血室。血室者。胞門在其左。子戶在其右。形氣相隔。而以窈冥之細絡相通者也。胞門中清虛無物。則血室滿而氣盈血溢。從貼脊而下。卻前行由少腹。而出從溺管之下。陰庭之上一竅。以為月水。若胞門貯有陽精。則血室中之氣血。

如朝覲會同之象。而旁從窈冥之細絡。趨赴胎元而輔翼滋養之。使血室虛而不滿。且吸取十二經之精汁以為供奉。故經斷也。然婦人前陰。列有三竅。假令道路不明。則是動是漏。總不能辨。且後文腹痛。小便不利等症。亦安能瞭然耶。故不惜饒舌。瑣屑言之。膀胱、浮居少腹。

(膀胱居腸之中。何謂浮居少腹。蓋對陰庭及血道而言也)。其竅原高。陰庭即交接處。上通胞門子戶。其位次之。血室路經貼脊。其位最下。但其道自腰俞之下。卻從絡脈而前行少腹。又纏中道而出向陰庭之上壁。故曰溺管之下。陰庭之上者此也。是胎動之血。已於血室中透過胞胎。

而為撒手失護之血。其道從胎中。直由陰庭正道而下。下多。則胎落而不可安也。胎漏之血。因血絡為癥痼所阻。未及到胎。而為血室失守之血。其道由貼脊之腰俞。歷少腹而下者。較之胎動落胎。為可少耽時日。而安之十得其七也。診法以腰俞痠痛。少腹沉滿者為漏。無此而但腹痛。

及垂垂氣陷者。為動。又血多而驟者。為動。血少而謾者。為漏也。蓋謂婦人宿有癥病。如平時少腹堅硬。按之有形。或臨經腰腹脹痛。不可寧耐等症即是。夫經斷似為有子。若未及三月。而漏下不止。便非有胎欲墮之候。再驗其如胎動之狀。而在臍上。便不得認為胎動。而投以安胎等劑矣。

白話文:

婦人懷孕期間的疾病,脈象和治療方法(二十)

文中提到停止嘔吐和腹瀉的方法。張仲景的醫案中也沒有這種不為人知的藥方。而且從文字和道理上來說,明確指出正常的妊娠反應應該在六十天后才會出現,而如果妊娠反應提早出現在三十天內,則屬於異常情況。如果情況嚴重,母體氣血無法顧及胎兒,胎兒的氣血也無法日益增長,就不會出現這些症狀。這段話是描述危急情況的說法。唉,我哪裡能找到知音人,和我一起研讀《金匱要略》的內容呢?

婦女如果之前就有癥病,月經停止不到三個月,就出現持續不斷的下血,胎兒的動靜在肚臍上方,這就是癥病加重的表現。懷孕六個月胎兒活動,前三個月月經正常是胎兒正常的表現,下血則是月經停止三個月後胎兒的表現。所以出血不止,是因為癥病沒有去除的原因。應該去除癥病,桂枝茯苓丸主治。(衃,音胚,凝固的血液)

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白芍藥、丹皮、桃仁(各等分,去皮尖,煎熬)

以上五味藥,磨成粉末,用蜂蜜和成丸,如兔糞大小,每天飯前服用一丸,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增加到三丸。

本條十一句,分為兩段。前五句為一段,辨別類似妊娠卻非妊娠的疾病;後六句為一段,說明雖然有疾病,但暗中懷有胎兒,總是以本方為主治。許多注解混淆不清,未能領會其精髓。「癥」是瘀血的意思,詳見「癥瘕」條的注解。「痼」是頑固的意思,「癥痼」指的是頑固的癥病,宿積的痰飲。婦女的經血,其精華的來源,起於陽明胃腑,然後由臟腑充盈貫穿經絡,與男子相同。

但是男子藏而不瀉,婦女則十二經脈都從內部相連,逐漸注入血室。血室,胞門在左側,子戶在右側,形氣相隔,但通過細微的經絡相通。胞門內乾淨虛空,則血室充盈,氣血旺盛,經血從脊柱旁下行,向前走經少腹,從溺管之下、陰戶之上的一個孔排出,作為月經。如果胞門貯存有陽精,則血室中的氣血,

如同朝見君王一樣匯聚,並通過細微的經絡,趨向胎元,輔助滋養胎兒,使血室虛而不滿,而且吸收十二經脈的精華來供給胎兒。所以月經停止了。然而婦女的前陰有三個孔,如果道路不明,就會出現胎動或漏血,很難辨別。而且後文提到的腹痛、小便不利等症狀,又怎麼能夠清楚地辨別呢?所以我不惜囉嗦,詳細地說明。膀胱,漂浮在少腹之中,

(膀胱位於腸道之中,何謂漂浮在少腹?這是相對陰戶和血道而言的)。它的孔位較高,陰戶就是交接的地方,上面連通胞門和子戶,位置次之;血室經絡貼著脊柱而下,位置最低。但它的通路從腰俞穴之下,繞經絡向前行經少腹,又纏繞中間的道路,向陰戶的上壁排出。所以說溺管之下、陰戶之上,就是這個意思。胎動的血液,已經在血室中穿過胎盤,

而成為失去保護的血液,它的通路從胎兒中間,直接通過陰戶的正道而下。如果下血很多,則胎兒就會墜落而不能安穩。胎漏的血液,由於經絡被癥病阻礙,沒有到達胎兒,而成為血室失去保護的血液,它的通路從脊柱旁的腰俞穴,經過少腹而下。與胎動和胎兒墜落相比,可以耽誤較短的時間,保住胎兒的可能性有七成。診斷方法是:腰俞穴痠痛,少腹沉滿,屬於漏血;沒有這些症狀,只是腹痛,

而且逐漸氣虛下陷,屬於胎動;而且出血多而突然,屬於胎動;出血少而緩慢,屬於漏血。總而言之,就是婦女如果之前就有癥病,例如平時少腹堅硬,按壓時能摸到腫塊,或月經來潮時腰腹脹痛,難以忍受等症狀,就是這種情況。月經停止看似懷孕,如果不到三個月,就持續不斷地下血,就不是胎兒將要墜落的徵兆。再次檢查,如果像胎兒活動一樣,而在肚臍上方,就不能認為是胎動,而服用安胎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