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山

《高註金匱要略》~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2)

1.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上二味。為散。取八分一匕。飲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疝詳寒疝下。狐疝者。言其出沒無定。如妖狐之象。即下文大小上下之義。曰陰狐疝者。單指前陰之睪丸而言。所以分別五臟之疝也。腎為水臟。陽氣最貴。而與陰寒相召。陽氣偏有虛實。虛者寒氣貫之而偏大。實者陽氣自治而偏小矣。又陽主提摯。氣虛不能自舉。故臥則上入少腹。

起則下墜囊中矣。蜘蛛腹大。為下入少腹之專藥。且性主提攜束縛。以辛溫生氣之桂枝為配。則溫補關元氣海之陽神。以驅客寒。得升舉收煞之功用。以堅弛墜。陰狐疝病寧有不愈者哉。

問曰。病腹痛。有蟲。其脈何以別之。師曰。腹中痛。其脈當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蟲。

此言病蟲之脈也。蓋謂腹痛之因頗多。若因病蟲而痛。其脈當以何者為分別也。師言沉為在裡。腹中病。其脈當以沉應。又弦為急痛。腹中痛。其脈當以沉而且弦應。今不沉弦而反洪大。洪大者。氣亂之診。故知有蟲。以擾亂其氣而作痛。與風寒積滯之脈不同也。

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甘草粉蜜湯主之。

甘草粉蜜湯方,甘草(二兩),粉(一兩),蜜(四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內粉蜜。攪令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瘥即止。

此與下文兩條。俱言病蟲之治例。但下條責在臟寒。臟寒而蛔上膈上。故煩而厥。溫之而蛔下安。則愈。故烏梅丸除溫臟之外。但用辛辣酸苦等味。令其俯首蜷縮而已。此為飲食相犯而生之蛔。責在蟲多。蟲多則胃系緩而廉泉開。故吐涎。上擾胃脘。胃脘上當心部。故如心痛。

蟲動而自疲。則伏為休養。故發作有時。毒藥、蟲所不食。故不止。是非去其蟲不可也。胡粉、(粉系黑鉛所化者。)體重。而性能殺蟲。與甘草、蜂蜜。共煮。蟲為脾胃之土氣化生。而性嗜甘。因甘中粉。則強重而死。故瘥。臟不寒。故於殺蟲之外。無餘藥也。

蛔厥者。當吐蛔。令病者靜而復自煩。此為臟寒。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

烏梅丸方

烏梅(三百個),人參(六兩),當歸(四兩),桂枝(六兩),附子(六兩炮),乾薑(十兩),細辛(六兩),川椒(四兩去汗),黃連(十六兩),黃柏(六兩)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物。

論文方意。注見傷寒厥陰。

白話文:

這篇古文記載的是關於跌傷、手指手臂腫脹、轉筋、陰囊疝氣、蛔蟲病的脈症與治療方法。

文中首先介紹了一個治療疝氣的藥方,並說明了寒疝和狐疝的區別,以及如何根據陽氣虛實判斷疝氣的輕重。藥方中使用蜘蛛腹和桂枝,以溫補陽氣,提升收斂疝氣。

接著,文章討論了如何通過脈象區分腹痛的原因,特別是蛔蟲引起的腹痛。蛔蟲引起的腹痛脈象會表現為洪大,而非沉弦。

文中詳細描述了蛔蟲病的症狀,例如吐涎、心痛、發作間歇等,並提出了一個用甘草粉蜜湯治療的藥方。這個藥方利用甘草、蜂蜜的甘甜性質,以及胡粉(黑鉛)的殺蟲作用,來消滅蛔蟲。

最後,文章討論了蛔蟲上衝膈膜導致的蛔厥症,並介紹了烏梅丸的藥方來治療。烏梅丸藥方成分複雜,具有溫中散寒,殺蟲的作用。 文中也解釋了烏梅丸藥方中各個藥材的作用及配伍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