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山

《高註金匱要略》~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8)

回本書目錄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8)

1.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逆者。即上條手足厥之互詞。且兼逆氣上衝在內。以湯意按之。此與上條之症。頗同而較重者。蓋上條為胃寒而下招肝侮。是肝無倡亂之罪。特以胃寒而吸之所致。故橘皮湯。主生薑以重責胃寒。佐橘皮以輕責肝逆也。此條之胃寒。既比上條為甚。而尤多胃虛一症。旦肝中寒逆。

原有上犯之勢。是肝逆為首惡。而胃中虛寒而不能守禦。罪止為從耳。故本條之橘皮竹茹湯。主橘皮而重責肝逆。佐生薑以兼責胃寒。佐人參以並責胃虛也。竹茹具肌肉之象。而通上下之節者。用以為使。是欲其佐參姜以達陽明之氣。佐橘皮以通厥陰之逆。故加之也。然後以大棗、甘草。

抬高諸藥。令其從上歷中。復從中至下。而漸收沉降溫補之功效也。本草載前人論橘皮。辛苦而溫。謂是脾肺氣藥。遂以消痰下氣實之。夫謂之氣藥固矣。至以為專走脾肺則非也。愚按橘之物理。不特凌霜變黃。交冬成熟。其性從上降下。得斂伏之氣。且瓣則酸甘。皮則辛辣。

酸甘、具乙木之陰象。而似血液。辛辣、具甲木之陽象。而主神氣。況諸果之外皮。俱屬包裹收藏之性者乎。則橘皮為厥陰肝經溫降之氣藥無疑。至於從味之辛而走肺。從氣之溫而走脾。不過為經歷之小憩處。而非其性情之所向也。性味溫降而散。故入肺以豁痰。入脾以宣氣者。

不過為旁試之小效處。而非其精專之本技也。仲景嘔噦方中。君此之深意。不從可識乎。

二十六條,夫六腑氣絕於外者。手足寒。上氣腳縮。五臟氣絕於內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此總言下利之死症重症。為後文二十七、三十八、兩條之綱領也。腑臟兩氣字。俱指陽氣而言。因人身以陽氣為生死之根蒂故也。六腑行五臟之氣。而主充貫之用。腑氣外絕。則充貫無根。手足為陽氣之末。故先寒。又腑氣自絕。不但不能充貫。而且有上散下脫之勢。上散、故其胸中之氣。但上浮而不下納。下脫、故其腳下之氣。有上縮而不下伸矣。五臟藏六腑之氣。而主提挈之神。臟氣內絕。則提挈無力。腸胃失關鍵之權。故利不禁。此下利者。以手足寒。上氣腳縮。及不禁者。為死候也。下甚兩句。又就上文之死症。而言下犯之重症。因下甚。有似於臟絕。手足不仁。有似於腑絕。而實有分辨故也。蓋下甚者。或傾腸倒肚。而泄注有勢。或連三帶五。而遍數有度之謂。若不禁。則肛門不收。宛如漏下者是也。又手足不仁。是氣虛於內。而靈醒之妙用外微。手足寒。是火熄於中。而照耀之餘溫退氣。於此而失辨。不致誤為臟腑垂絕而棄之者。幾希矣。

二十七條,下利。脈沉弦者下重。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白話文: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先用六味藥,加水一斗,煮成三升,溫溫服下一升,一天服三次。

如果病情逆轉(症狀加重),參考前面手足厥冷的條目,而且還有逆氣上衝的症狀,可以根據湯劑的用意來判斷病情。此條與上一條的症狀很相似,但更嚴重。上一條是胃寒導致肝氣鬱逆,肝臟並無主動作亂,只是因為胃寒而引起。所以用橘皮湯,用生薑來重點治療胃寒,用橘皮來輕微調理肝氣逆亂。這一條的胃寒比上一條更嚴重,而且更常見胃虛,以及肝臟寒氣逆亂。

原本就有上逆的趨勢,肝氣逆亂是主要病因,而胃氣虛寒,無法抵禦外邪,只是次要的病因。所以這一條用橘皮竹茹湯,用橘皮來重點治療肝氣逆亂,用生薑來兼顧治療胃寒,用人參來治療胃虛。竹茹形狀像肌肉,能通調上下,用它來引導人參、生薑的藥力,使陽明經的氣機通暢,疏通厥陰經的逆氣,因此加入竹茹。再用大棗、甘草來提升其他藥物的功效,使藥力從上到中,再從中到下,逐漸達到溫補和沉降的效果。

本草書上記載前人對橘皮的論述:橘皮辛苦溫,認為是治療脾肺的藥物,能消痰降氣。說它是氣藥是對的,但說它專走脾肺就不對了。我認為,橘子的特性,不只是在霜降後變黃,冬天成熟,它的藥性是從上往下走的,具有收斂之氣。橘瓣是酸甜的,橘皮是辛辣的。酸甜具有乙木的陰性特徵,像血液;辛辣具有甲木的陽性特徵,主導神氣。況且所有水果的外皮都有包裹、收藏的特性。所以橘皮是厥陰肝經溫降的氣藥,毫無疑問。至於它辛味走肺,溫性走脾,只是藥力經過的暫停處,並不是它藥性本來的趨向。橘皮性味溫降而散,所以能入肺豁痰,入脾宣氣,也只是它額外的功效,並非它的主要作用。仲景在嘔噦方中,深奧的用意,難道看不出來嗎?

二十六條:六腑的陽氣外泄,表現為手足冰冷、氣喘、腳縮;五臟的陽氣內虛,表現為腹瀉不止,嚴重者手足麻木。這段話總體說明下利的危重症狀,是後面二十七條、三十八條的綱領。腑臟兩氣,都指陽氣而言,因為人體以陽氣為生死根本。六腑運行五臟之氣,主導氣血的充盈貫通,腑氣外泄,則充盈貫通無根,手足是陽氣的末端,所以先出現冰冷。而且腑氣自絕,不僅不能充盈貫通,而且還有氣往上散、往下脫的趨勢。氣往上散,所以胸中之氣上浮不下沉;氣往下脫,所以腳下之氣上縮不下伸。五臟收藏六腑之氣,主導提挈之神,臟氣內虛,則提挈無力,腸胃失去控制能力,所以腹瀉不止。因此,手足冰冷、氣喘、腳縮、腹瀉不止,都是死亡的徵兆。下甚兩句,是根據上文的危重症狀,說明下利嚴重的症狀。下甚,類似臟氣虛絕;手足麻木,類似腑氣虛絕,但實際上是有區別的。下甚,可能是腸子翻騰厲害,瀉下不止,可能是連續多次腹瀉,次数有规律。若腹瀉不止,則肛門不能收縮,如同漏水一樣。手足麻木,是氣虛於內,精妙的作用減弱;手足冰冷,是陽氣熄滅,溫暖之氣減退。在此能區分這些症狀,就不會誤認為臟腑將要衰竭而放棄治療。

二十七條:腹瀉,脈象沉弦者,病情向下沉重;脈象大者,表示病情未止;脈象微弱而數者,表示病情將要自行停止。即使發熱,也不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