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山

《高註金匱要略》~ 痓濕暍病脈證第二 (4)

回本書目錄

痓濕暍病脈證第二 (4)

1. 痓濕暍病脈證第二

十一條,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能語。欲作剛痓。葛根湯主之。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湯法將息及禁忌。

太陽病。同上條。無汗者。寒邪傷營而凝閉其衛氣也。小便反少者。正照痓病而言。蓋謂傷寒化熱之痓病。熱邪盛於表分。逼陰氣於下。理宜小便清利。而今反少也。氣上衝胸者。人之毛竅。隨呼吸而喑為開闢。今毛竅為寒邪所閉。氣機塞於旁引。但爭胸分出入之路故也。口噤者。

太陽經道。循牙車。寒邪能令筋惕。故口噤而不得語也。以上俱太陽傷寒之症。而曰欲作剛痓。必其脈不浮緊。而見沉伏。或且緊直可知矣。但以全症而論。似當主麻黃湯以發表。加茯苓以利小便。加半夏以降逆氣矣。即合沉伏之痓脈而論。宜於麻黃湯中。加升陰之品。如膠、麥、歸、地。

重以升麻等類矣。況痓之為病。原系化熱之邪在經。而津液不供之症。葛根輕浮滲泄。最為燥家所忌。乃竟主葛根湯而無所顧忌者。神哉仲景。幾令人不可思議矣。不知當日。一眼看定小便反少。氣上衝胸二症。隨便用此。借水行舟。因糧殺賊之妙而已。蓋痓之所以為病。所慮者。

天地不交。水火未濟耳。今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其里陰之機。尚在向表。主葛根湯以發汗。則泄其上者。下氣必從。疏其表者。里陰自動。將津液之氣可升。而沉伏之脈自起矣。且攻邪之法。自有層次。寒傷營分。為太陽之第二層。二門之象也。則太陽衛氣。為第一層之大門。

陽明分肉。為第三層之堂陛。與其就第二層。即賊以驅賊。不如從三層堂陛之間。振臂一呼。而賊易去耳。此不用麻黃湯而用葛根湯之深意也。至於直任葛根而不畏其疏泄者。以其無汗。並小便反少二症故也。無汗而小便少。胃中必有積飲。借積飲以為汗。既不虞其損傷津液。

且內飲去而表熱解。故曰借水行舟。因糧殺賊之妙也。詳傷寒論太陽與陽明合病條下。參看自悉。

十二條,痓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

此太陽病痓。從胸中移熱於胃腑而熱實。凡太陽之表症俱罷者也。胃腑熱實。故與大承氣以下之。表症俱罷。故不曰太陽病。而但曰痓為病耳。胸滿者。胃實而實氣上浮之應。口噤者。胃系絡唇口並齒中。實氣上浮。則胃系急。故口噤也。臥不著席者。反側不寧之貌。胃實而神氣不能歸伏土中也。

下焦足脛之氣。嘗休養於大腸之空處。胃實而大腸亦實。腸實、則腳下之氣血不容轉舒。故攣急也。齘齒者。即口噤之義。與大承以下之。則熱實去。而上下通和矣。或問曰。此條之症。子何以知其不屬傳經。而為胸中移熱。且云太陽表症俱罷者也。答曰。若系太陽傳經。則陽明必有經絡表病。

白話文:

痓濕暍病脈證第二

十一條,太陽病,沒有汗,反而小便量減少,氣體往上衝到胸部,嘴巴緊閉不能說話,想要發作痙攣。葛根湯主治。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以上七味藥,切碎,加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少二升,去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煮到剩下三升,去渣,溫服一升,覆蓋取微似出汗即可,不必喝粥,其餘照著桂枝湯的休養和禁忌方法。

太陽病,如同上一條,沒有汗,是因為寒邪傷害營氣而阻塞衛氣。小便反而減少,這是針對痙攣病而言的,大概是指傷寒化熱的痙攣病,熱邪盛於表層,逼迫陰氣在下,理應小便清利,而現在反而減少了。氣體往上衝到胸部,人的毛竅隨著呼吸而開合,現在毛竅被寒邪阻塞,氣機阻塞在旁邊,只爭奪胸部出入的通道。嘴巴緊閉,是因為太陽經脈循行於牙齒,寒邪能使筋脈抽搐,所以嘴巴緊閉而不能說話。以上都是太陽傷寒的症狀,而說想要發作痙攣,一定是脈象不浮不緊,而是呈現沉伏,或者緊直,就可以知道了。但從全部症狀來看,似乎應該用麻黃湯來發散表邪,再加茯苓來利小便,加半夏來降逆氣。如果合乎沉伏的痙攣脈象,應該在麻黃湯中加入升陰的藥物,例如阿膠、麥冬、當歸、生地,再加升麻之類的藥物。況且痙攣這種病,本來就是化熱的邪氣在經絡中,而津液不足的症狀。葛根輕浮滲泄,最是燥熱體質的人忌用,竟然主用葛根湯而沒有顧慮,真是神啊仲景,幾乎令人難以置信!不知道當時一眼就看出小便反而減少、氣體往上衝到胸部這兩個症狀,隨便用這個方子,借水行舟,以糧食殺敵的妙法而已。痙攣之所以會生病,考慮的是天地之氣不交,水火未濟。現在小便反而減少,氣體往上衝到胸部,其裡陰的機制,還在向表,用葛根湯發汗,則泄掉上面的,下面的氣必會順暢,疏通表層,裡陰就會自動運作,將津液之氣可以上升,而沉伏的脈象就會自己恢復。而且攻邪的方法,自有層次,寒邪傷了營氣,是太陽病的第二層,二門的象徵,則太陽衛氣,是第一層的大門,陽明經絡循行於肌肉,是第三層的宮殿,與其在第二層,用賊來驅賊,不如從第三層的宮殿之間,振臂一呼,賊就容易離開了。這就是不用麻黃湯而用葛根湯的深意。至於直接使用葛根而不怕它疏泄,是因為沒有汗,並且小便量減少這兩個症狀。沒有汗而小便少,胃中必定有積飲,借積飲來發汗,就不虞會損傷津液,而且內飲去除而表熱解除,所以說借水行舟,以糧食殺敵的妙法。詳見傷寒論太陽與陽明合病的條目,參看就能明白。

十二條,痙攣為病,胸悶、嘴巴緊閉,臥床不能安穩,腳抽筋,必定牙齒咬合,可以用大承氣湯。

這是太陽病痙攣,從胸中移熱到胃腑而熱盛。凡是太陽表證都消失的。胃腑熱盛,所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表證都消失了,所以不說太陽病,而只說痙攣為病。胸悶,是胃實而實氣上浮的表現。嘴巴緊閉,是胃經絡連接著嘴唇、嘴巴和牙齒,實氣上浮,則胃經急,所以嘴巴緊閉。臥床不能安穩,是輾轉反側的樣子,胃實而神氣不能歸伏於土中。

下焦足脛的氣,常在空的大腸處休養,胃實而大腸也實,腸實,則腳下的氣血不能舒暢,所以抽筋。牙齒咬合,就是嘴巴緊閉的意思。用大承氣湯治療,則熱盛消除,而上下就通和了。有人問:這一條的症狀,你怎麼知道它不屬於傳經,而是胸中移熱,而且說太陽表證都消失了?回答:如果屬於太陽傳經,則陽明必定有經絡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