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 (6)
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 (6)
1. 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
熱黃從大小便去者居多。舊注。謂為吐劑。則失之遠矣。按前人誤謂梔豉湯能吐者。因瓜蒂散中重用香豉。遂認吐為香豉之性。殊不知吐由瓜蒂。赤小豆特引瓜蒂。少為下行之使。香豉。用以滋陰安胃。恐吐後致煩。故預為伏案耳。詳瓜蒂散本注。願天下同志。留神試用。同為剝正。
不令仲景叫冤。梔豉抱屈。則幸甚矣。
十八條,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耆湯主之。(方見水門。)
自此。至篇終。凡七條。因疸、而廣論諸黃之治例也。諸病黃家。皆系濕熱。小便利。則濕去而熱亦隨之。故以利小便為法也。假令脈浮。則濕熱在上在表。又當以汗解之。為便道矣。蓋桂枝本湯。泄汗以解熱。加黃耆、以助衛氣。而送濕出表。故宜主之。利小便。不特十五條之茵陳蒿湯。
十九條之膏發煎。二十條之茵陳五苓散。凡水飲門之滲泄諸方。俱在其中。門人問曰。黃症俱由熱濕。故疸病諸方。多用苦寒鹹寒。及克削之品。既聞其義矣。本條曰諸病黃家。則疸症似亦在內。而獨主辛溫而熱之桂枝湯。並加補氣之黃耆。以主脈浮者。不虞其熱以濟熱者。
敢問何說耶。答曰。仲景之書。每條各有主症主見。苟不求其立言之旨。與方治針鋒逼對處。則問津無路矣。蓋本條以衛氣外虛。而先招濕水之候。濕水生熱。濕熱鬱於皮膚經絡而發黃者。是衛虛、為第一層病。濕、為第二層病。熱、為第三層病。請問衛氣虛者。有不宜桂枝之辛溫。
及黃耆之補益者乎。且熱在濕中。濕為本而熱為虛假之標病。則遵汗例以去濕者為本治。而熱自無所容矣。下文十九條。為津血虛而生熱之黃。二十條、為胸先熱而招內水。及久蓄化熱之黃。二十一條、為中焦熱實。上衝下結之黃。二十三條、為中焦熱實。不沖中路胃脘。而沖兩旁脅下之黃。
二十二、二十四、兩條。上焦之宗氣虛勞。不能傳送。因而便難。漸致下結上浮之黃。病因不同。故其主治亦別也。
十九條,諸黃。豬膏亂髮煎主之。
豬膏亂髮煎方,豬膏(半斤),亂髮(如雞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去。
諸黃中又有一種津血短少。而陽氣偏勝者。夫津血短少。則勾留水氣而生濕。陽氣偏勝。則鬱蒸火氣而生熱。是濕熱又以津血虛竭為本病矣。則滋津血以替濕。而濕自下行。養陰血以潤氣。而氣自流轉。濕熱去。而黃將自散也。豬膏、生津。亂髮、補血。其主之也宜矣。
二十條,黃疸病。茵陳五苓散主之。
茵陳五苓散方,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上二味。和。先飲食。服方寸匕、日三服。諸黃中。又有一種先因熱而致水。後又積水。而更化熱者。先因熱起。故從黃疸之病例而曰黃疸。亦從黃疸之治例而主茵陳。此熱黃、水黃相兼之症。故從兩治也。茵陳及五苓散義。各別見。
白話文:
熱黃多半會透過大小便排出。古書註解說要用吐劑,這就大錯特錯了。以前的人誤以為梔豉湯可以催吐,是因為瓜蒂散大量使用香豉,所以就認為香豉有催吐的功效。其實根本是瓜蒂在催吐,赤小豆只是輔助瓜蒂往下引導,少量使用是為了讓它往下行。香豉是用來滋陰安胃的,擔心催吐後會導致煩躁,所以才預先使用。詳見瓜蒂散的註解,希望天下同道仔細試用,共同糾正錯誤,別讓張仲景蒙冤,梔豉也別再被冤枉了,那就太好了。
十八條記載,各種黃疸病症,只要小便通暢,如果脈象浮,就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可以用桂枝加黃耆湯。 (處方見水門篇)
從這裡到篇末,共有七條,都是因黃疸而廣泛論述各種黃疸的治療方法。各種黃疸病症都屬於濕熱,小便通暢,濕氣就排出,熱氣也就跟著消退,所以以利尿為治療方法。如果脈象浮,表示濕熱在上焦、表層,還需要發汗治療,才能暢通水道。桂枝湯本身可以發汗解熱,加入黃耆可以增強衛氣,幫助濕氣從表層排出,所以適用。利尿的方法,不只是第十五條的茵陳蒿湯,
第十九條的豬膏亂髮煎,第二十條的茵陳五苓散,水飲門中所有利水滲濕的處方,都包含在內。門人問道:黃疸症都是由濕熱引起的,所以黃疸病的處方,多用苦寒、鹹寒,以及能消減邪氣的藥物。既然已經了解這個道理,本條提到各種黃疸病症,黃疸症似乎也在其中,為何卻單獨用辛溫熱性的桂枝湯,並加入補氣的黃耆,來治療脈象浮的病人?難道不怕熱上加熱嗎?
請問怎麼解釋呢?回答說:仲景的書,每條都有主要的症狀和治療觀點,如果不深入了解他的立論用意,以及方劑治療的精妙之處,就無法理解了。本條認為衛氣不足,先出現濕水停滯的徵兆,濕水生熱,濕熱鬱積在皮膚經絡而發黃,這是衛氣虛弱為第一層病因,濕為第二層病因,熱為第三層病因。請問衛氣虛弱的人,有不適合桂枝的辛溫,
以及黃耆的補益嗎?而且熱在濕中,濕是根本,熱是虛假的標誌性病症,所以遵從發汗的原則去除濕氣才是根本治療,熱自然就沒有容身之處了。下文第十九條,是津液血液不足而生熱的黃疸;第二十條,是胸部先有熱而導致水腫,以及久積化熱的黃疸;第二十一條,是中焦熱盛,上衝下結的黃疸;第二十三條,是中焦熱盛,不衝擊中路胃脘,而衝擊兩旁脅下的黃疸;
第二十二、二十四兩條,是上焦的宗氣虛弱,無法傳輸,因而小便困難,逐漸導致下焦阻塞,上焦浮腫的黃疸。病因不同,所以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第十九條記載,各種黃疸,用豬膏亂髮煎治療。
豬膏亂髮煎處方:豬膏(半斤),亂髮(如雞蛋大小三枚)
以上兩種藥材,混合在豬膏中煎煮,頭髮溶化藥就完成了,分兩次服用,病症會從小便排出。
各種黃疸中,還有一種類型是津液血液不足,而陽氣偏盛。津液血液不足,就會停滯水氣而產生濕氣;陽氣偏盛,就會鬱積火氣而產生熱氣。這是濕熱,而且以津液血液虛竭為根本病因,所以滋養津液血液來取代濕氣,濕氣自然就會往下排出;滋養陰血來潤澤陽氣,陽氣自然就會流通,濕熱去除,黃疸就會自然消散。豬膏滋養津液,亂髮補血,所以用它來治療是恰當的。
第二十條記載,黃疸病,用茵陳五苓散治療。
茵陳五苓散處方: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以上兩種藥材混合,飯前服用一湯匙,一天三次。各種黃疸中,還有一種類型是先因為熱而導致水腫,然後又積水,進而化熱。先因為熱氣引起,所以從黃疸的病例來講是黃疸,也從黃疸的治療方法來使用茵陳。這是熱黃、水黃兼有的症狀,所以結合兩種治療方法。茵陳和五苓散的功效,分別在其他地方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