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15)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15)
1.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陰主固內。陰不滋於裡。而虛熱余於骨間。故骨疼也。四句即營衛俱勞。而言水病之症。陽前通則微陽復而不足以自溫。故反知惡寒。陰前通則孤陰出而不足以外健。故痹而不仁也。四句又即營衛俱勞。而言水病欲愈不愈之症。惟運氣月日之官旺。與臟腑之氣血生扶。使陰陽相得。
則其氣乃流行而無偏弊。蓋陰陽合德。為天地得一之大氣。大氣一轉。亦何六淫之邪之不散乎。於是邪實者。則得後與氣。而快然如衰。正虛者。猶將膀胱不約而遺溺。曰實則失氣。虛則遺溺者。是言病邪欲散之佳兆尚如此。非言病機也。條中雖曰澀為血不足。又言衛而並言營。
以氣根於血。衛附於營。故並及之。然始終以氣虛致水。氣轉病散。氣偏通。則似減而實未減。故名為氣分也。
三十三條,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方
桂枝(三兩),麻黃(一兩),附子(一枚炮),細辛(一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分溫三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
此即上文寸口脈遲而澀。趺陽脈微而遲之症治也。蓋寸口之膈氣虛寒。趺陽之胃氣亦虛寒。則水聚膈下胃上。而正當心之下矣。承上文而言氣分之症。心下堅大。其形如盤。旋杯旋盤。即車床刮刀。旋轉所成之器。言其邊之圓轉如旋杯也。此係上中二焦之氣。不能分運。故水飲聚於中上兩間之所作也。
譬之太虛。陰雲濕霧。沉滯痞塞之象。不得風以鼓之。雨以泄之。太陽之真火照耀之。則此氣猝不可散。故其主桂枝湯者。鼓天地之大氣而發之以為風也。加麻黃者。振龍雷之起蟄。而沛為雨澤也。佐辛熱之附子、細辛者。風雨之後。云開日朗。所以收水性之餘濕也。但其病在氣分。
其部在心下。獨於桂枝湯中。去酸收下行之芍藥者。所謂汗之而愈。仍從腰以上之例也。觀本條緊承氣分。而此及下條。俱曰水飲所作。是與黃汗何涉。而徐氏謂上條為泛論病機。又與本門何涉。惟置之血分以前。允為恰當。有識君子。當不以為妄耶。
三十四條,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實白朮湯主之。
枳實白朮湯方,枳實(七枚),白朮(二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耎。即水散也。
此非承接寸口遲澀。趺陽微遲之脈而言。乃就上條心下堅大。而言氣實致水。似同實異之變症也。但除診脈外。其外症頗難辨認。惟是氣中虛而致水者。其心下則中平而邊高。氣中實而致水者。其心下則中高而邊平。為少異耳。杯、深而高。盤、淺而低。故取以為辨也。然所謂氣實者。
白話文: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人體陰氣主司內臟的固攝功能。如果陰氣不足以滋養內臟,而虛熱又殘留在骨骼之間,就會導致骨頭疼痛。這四句話說明了營衛二氣俱皆勞損,也點明了水病的症狀。陽氣先前通暢,雖然微弱的陽氣有所恢復,但仍不足以溫煦自身,所以反而覺得怕冷。陰氣先前通暢,孤獨的陰氣外泄,不足以維持身體的健旺,所以肢體痺痛、感覺遲鈍。這四句話同樣說明了營衛二氣俱皆勞損,也點明了水病雖有趨向痊癒,卻遲遲無法完全康復的症狀。只有當人體運氣的月份和日子恰逢旺盛之時,臟腑之氣血得到生髮滋養,陰陽才能調和相處,氣機才能通暢無阻,不會出現偏盛偏衰的現象。因為陰陽和合,才能產生天地間最精純的大氣。只要大氣運轉順暢,任何外邪都難以久留。所以,如果邪氣盛實,就會隨著氣機的運轉而消散,病症很快好轉,猶如衰敗之勢;如果正氣虛弱,就像膀胱失去約束而尿失禁一樣,這說明邪氣雖盛,但正氣已開始反擊,這是病邪將要消散的良好預兆,而非病機本身。文中雖然說澀脈是血虛的表現,又提到衛氣,又提到營氣,是因為氣依賴血而存在,衛氣依附於營氣,所以一併提及。但總體來說,還是認為氣虛導致水腫,氣機運轉則病邪消散。氣機雖有通暢的跡象,但實際上病邪尚未完全消除,故稱為氣分證。
三十三條,氣分證:心下堅硬脹滿,像盤子一樣大,邊緣像旋轉的杯子一樣圓滑,是水飲停滯造成的。治療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方:
桂枝(三兩)、麻黃(一兩)、附子(一枚,炮製)、細辛(一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將以上七味藥材,用七升水煎煮麻黃,去掉上面的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二升,分溫三次服用。服用後應該像蟲子在皮膚裡爬一樣出汗,即可痊癒。
這是治療寸口脈遲而澀,趺陽脈微弱而遲的症狀的方法。因為寸口脈反映的是膈肌氣虛寒,趺陽脈反映的是胃氣虛寒,所以水飲停聚在膈肌之下、胃之上,正處於心臟下方。承接上文,說明氣分證的症狀:心下堅硬脹滿,形狀像盤子,邊緣圓滑像旋轉的杯子(旋杯旋盤,指車床刮刀旋轉成形的器物,說明邊緣圓潤如旋杯)。這是因為上中焦的氣機不能正常運轉,所以水飲停滯在上中焦之間造成的。
比作天空,陰雲濕霧沉滯阻塞的景象,得不到風來吹散,雨來宣洩,太陽真火照耀也不能立刻消散。所以主用桂枝湯,是為了激發天地間的大氣,如同風一樣;加入麻黃,是為了像雷雨一樣,激發陽氣;輔以辛熱的附子、細辛,是為了在風雨之後,雲開日朗,收斂水飲的餘濕。但此病在氣分,病位在心下,因此在桂枝湯中去除了酸味向下引導的芍藥,所謂汗出而癒,仍是從腰部以上病症的治療方法。觀察本條緊承氣分證,而本條和下一條都說“水飲所作”,與黃汗病有什麼關係?徐氏認為上一條是泛論病機,與本門又有什麼關係?只將其置於血分之前,才算恰當,有識之士,應該不會認為這是妄言。
三十四條,心下堅硬脹滿,像盤子一樣大,邊緣像旋轉的盤子一樣圓滑,是水飲停滯造成的。治療用枳實白朮湯。
枳實白朮湯方:
枳實(七枚)、白朮(二兩)
將以上二味藥材,用五升水煎煮至三升,分溫三次服用,腹部柔軟,則水飲消散。
這並非承接寸口脈遲澀,趺陽脈微弱而遲的脈象而言,而是承接上條心下堅硬脹滿,說明氣實致水,是同病異症的變化。但除了診脈之外,其外症很難辨別。氣虛致水,心下則中間平坦而邊緣高起;氣實致水,心下則中間高起而邊緣平坦,差別很小。杯子深而高,盤子淺而低,因此用來區分。所謂氣實,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