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9)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9)
1.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狀如妊娠。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少陰。俗注亦作足經。誤。蓋沉滑為腎部之善脈。惟心主沉滑。始為里血結聚之診故也。
二十二條,問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師曰。經水前斷。後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難治。先病水。後經水斷。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水去。其經自下。
經水前斷。後病水。即前二條之症。先病水。後經水斷。言先病正水及脾水。則脾胃寒而營血無資始之源。即經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女子不月者是也。名曰水分。見同一經斷之病。然水分症。不得誤以為血分。而責及無辜之意。但在血分者。血行而猶當責水。且行血頗難。
而血後之水為尤難。在水分者。水去而其經自通。且去水易。而水後之血可不問。此難易之所由別也。
二十三條,問曰。病者苦水。面目、身體、四肢、皆腫。小便不利。脈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氣上衝咽。狀如炙肉。當微咳喘。審如師言。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沉而緊。沉則為水。緊則為寒。沉緊相搏。結在關元。始時當微。年盛不覺。陽衰之後。營衛相干。陽損陰盛。結寒微動。腎氣上衝。喉咽塞噎。脅下急痛。醫以為留飲而大下之。氣急不去。其病不除。後重吐之。胃家虛煩。咽燥欲飲水。小便不利。水穀不化。面目手足浮腫。又與葶藶丸下水。當時如小瘥。飲食過度。腫復如前。胸脅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揚溢。則浮咳喘逆。當先攻擊沖氣、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瘥。先治新病。病當在後。
問語中之症。凡三層。水腫。一也。沖氣。二也。咳喘。三也。答語中之症。亦是三層。水寒伏結關元。一也。腎氣上衝胸分。二也。胃陽虛於誤下、誤吐。外病水腫。內病咳喘。三也。是則結寒結水。為積久之舊病。沖氣為年衰之新病。水腫咳喘。為誤行吐下之變病。當看條端十句之問案。
次看層層推測之微妙。庶可悟其診法之例矣。仲景設為問答而曰。今有病者。以水為苦。其面目身體四肢皆腫。是水之外症可據矣。小便不利。是水之內症又可據矣。脈之是望聞問之大概。非持其脈之謂。乃對醫者不言水腫之苦。反言胸中痛。氣上衝咽。是二症者。必更苦於水。
故不言彼而言此也。當微咳喘。猶言當下且見微微咳喘二候。審如師言二句。蓋承二十及二十一兩條。因脈而知其症。故此條即症以窮其脈耳。師曰。此症而欲逆推其脈。當於寸口。先見沉緊。沉為水而緊為寒。又沉為在裡。寸。主氣。而氣之裡為關元。故沉滑相搏於寸口。
而知其石水。寒氣之兩結於關元。久矣。但始時病微年盛。多不自覺。四八之後。陽氣漸衰。而胃中營衛之源。相干於陽氣之盛衰。故陽衰者。則精悍薄而陽愈損。陽不足以御陰。而陰以凌犯而愈盛。陽損。則關元中所結之寒微動。陰盛。則腎中之氣上衝。夫結寒與腎氣之陰邪。
白話文: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症狀如同懷孕,都發生在女子身上,可以引導排出。屬於少陰經(俗說也作足經,是錯誤的),沉滑的脈象是腎經的良好脈象,但只有心經才會出現沉滑脈,所以這是里血瘀結的診斷依據。
第二十二條:問:有些疾病既有血分問題也有水分問題,這是為什麼?答:月經來潮前停止,之後生病,出現水腫,稱為「血分」,這種病難治;先生病,出現水腫,之後月經停止,稱為「水分」,這種病容易治。為什麼呢?因為水分排出後,月經自然會來。
月經來潮前停止,之後生病,出現水腫,就是前兩條所說的症狀。先生病,出現水腫,之後月經停止,是指先患有正水(水腫)及脾水(脾濕水腫),則脾胃寒涼,營血沒有來源,這就是所謂的「二陽之病發心脾」,女子月經不調就是這樣,稱為「水分」。雖然都是月經停止的病症,但「水分」症不能誤認為「血分」,而責怪無辜。在「血分」的情況下,血液運行但仍然要考慮水分問題,而且運行血液相當困難,而血後的水腫更難治。在「水分」的情況下,水分排出後月經自然暢通,而且排出水分容易,而水腫消退後月經是否來潮則無需擔心,這就是難易的區別所在。
第二十三條:問:病人苦於水腫,面部、身體、四肢都腫脹,小便不利,脈象卻不顯示水腫,反而顯示胸中疼痛,氣體上衝咽喉,狀如炙烤的肉,並且微微咳嗽喘息,正如老師所說,這脈象屬於哪一類?答:寸口脈沉而緊,沉則為水,緊則為寒,沉緊相搏,結聚在關元穴,開始時症狀輕微,年輕力壯時感覺不到,年老體衰後,營衛相干,陽氣受損陰氣盛,寒邪略微活動,腎氣上衝,咽喉阻塞,脅下疼痛,醫生以為是停飲而大量瀉下,氣急卻沒有好轉,病情未除,之後又催吐,胃氣虛弱煩躁,咽喉乾燥想喝水,小便不利,水穀不化,面部手足浮腫,又用葶藶丸瀉水,當時似乎有所好轉,但飲食過度,腫脹又復如前,胸脅疼痛,如同奔豚病,水液上溢,則出現浮腫咳嗽喘息,應先治療衝氣,使之停止,然後再治療咳嗽,咳嗽停止後,喘息自然會痊癒。應先治新病,舊病自然會好轉。
問話中提到的症狀有三層:水腫、衝氣、咳嗽喘息。回答中提到的症狀也有三層:水寒積聚在關元穴、腎氣上衝胸部、胃陽虛弱因誤用瀉下、催吐方法所致。外在症狀是水腫,內在症狀是咳嗽喘息。所以,積聚的寒邪和水腫是長期積累的舊病,衝氣是年老體衰的新病,水腫咳嗽喘息是誤用吐瀉方法而造成的變化病症。應仔細研讀這十句話的問答。
再看層層推測的微妙之處,才能理解其診斷方法。張仲景將其設計成問答形式,他說:現在有病人,以水腫為苦,其面部、身體、四肢都腫脹,這是水腫的外在症狀,可以依據;小便不利,這是水腫的內在症狀,也可以依據;脈象是望聞問切的大概情況,不是指把脈的意思,而是對醫生來說,不說水腫的痛苦,反而說胸中疼痛,氣體上衝咽喉,這兩種症狀一定比水腫更痛苦,所以不說那個而說這個。當微咳喘,也就是說將會出現輕微的咳嗽喘息兩種症狀。審如師言二句,承接第二十、二十一條,根據脈象知道其症狀,所以這一條是根據症狀來探討其脈象。答曰:這個症狀如果要逆推其脈象,應該在寸口脈處,先見到沉緊,沉為水而緊為寒,又沉為在裡,寸脈主氣,而氣的裡為關元穴,所以沉緊相搏於寸口,而知道這是水腫和寒氣兩種邪氣結聚在關元穴,已經很久了,只是開始時病情輕微,年輕力壯時大多不自覺,到四十八歲之後,陽氣漸漸衰弱,而胃中營衛的來源,與陽氣的盛衰相關,所以陽氣衰弱時,精氣就會減少而陽氣更加損傷,陽氣不足以抵禦陰氣,而陰氣就會侵犯而更加盛,陽氣受損,則關元穴中積聚的寒邪略微活動,陰氣盛,則腎氣上衝。寒邪和腎氣的陰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