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6)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6)
1.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十條,水病。脈出者死。
此緊。承上文脈沉而言。脈出。是水抬氣鼓。逼其氣血於在上、在外之象。真陽不得展舒以驅水。故死。猶之飲門之脈。以實大而數者。為不治之義也。
十一條,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
此申言六條趺陽脈當伏。今反數一症。而其診法。注意在面目鮮澤句。蓋面目為陽明胃腑之應。而鮮澤為水熱交蒸之色。故知其在下、則小便不利。在上。則消渴而病水矣。其餘症脈俱別見。
十二條,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腹大。是明有聚水之顯徵。小便不利。又明有聚水之確據。加之脈沉為水。脈沉而絕。為水勢撐鼓。以致脈氣不展舒之應。故可下其水。而腹大之外症自除。沉絕之伏診、自起矣。此條診法之細處。在脈之沉絕處。蓋脈沉而絕。人多棄為不治之候。而不知其不可棄也。意者其主木防己湯。或加芒硝者是耶。
十三條,問曰。病下利後。渴飲水。小便不利。腹滿陰腫者。何也。答曰。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當愈。此設為問答。而言陰陽乍虛者。能致正水也。蓋下利後。則陰傷而藉資於水。故渴飲水。又下利後。則陽虛而不能運水。故小便不利。腹滿陰腫。水積於腸胃而滲於陰器。故曰法當病水。然水病終以陽氣為重。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為陽氣復而水邪自去之應。故當愈。
十四條,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
心為火臟。水入臟中即猝死。此言心水者。水在心之系。系終屬心。故曰心水。四臟同義。後十九條。緊承五臟之水。而曰諸有水者。利小便、發汗、乃愈者。此也。心藏神。神為氣之主。神鬱於水。而氣自滯。故身重而少氣。不得臥者。靈道為水所阻。而不得下伏故也。水從火臟之化而熱。
故煩。腎不得心陽之下交。而其氣自寒。故躁也。心腎同治少陰。而腎尤為水臟。心有水而腎更可知。故其人陰腫也。
十五條,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
肝水者。水亦在肝之系。並肝外之部位。如少腹者是也。腹大。即下文脅下少腹大之謂。與脾水腎水之腹大各不同。詳十七八兩條下。脅下腹痛。言正對脅下之少腹邊旁痛也。三句一意。猶云肝偏在脅下之少腹。少腹積水以浸肝葉。故大而內痛。內痛。故不能自轉側也。又厥陰為三陰之樞。
而性復疏泄。故其氣上升。則有時而津液微生。其氣下降。故有時而小便續通。與他臟之病水。口長干而小便長難者。不同。
十六條,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
肺水者。水亦在肺之系。並當肺位之胸分。貯水而蒸肺葉者皆是。肺水身腫。有二義。肺主氣。得水則氣壅而腫者。一也。又水乘氣化。淫泆而身腫者。二也。肺氣壅而不能呵運水道。故小便難。夫溫暖肺金者。胃中之陽土也。肺病水。則胃陽可知。故其所飲食者。因中上之化寒。而瀉下者。色常青黑。而水穀不融。狀若鴨之溏糞矣。
白話文:
十四、水病,脈搏外露者將死。這是因為脈搏緊,承接上文脈沉的論述。脈搏外露,是水氣上湧,逼迫氣血上浮於體表之象,真陽之氣無法舒展驅散水氣,故而死亡。如同飲酒過度,脈搏實大而數者,皆為不治之症。
十五、水病人,眼下方有臥蠶,面容光澤潤潤,脈搏沉伏,此人消渴。此條闡述第六條趺陽脈應當沉伏,今反數一症,而其診斷方法,關鍵在於面容光澤潤潤一句。因為面容是陽明胃腑的反應,而光澤潤潤是水熱交蒸的顏色,因此知道水邪在下,則小便不利;水邪在上,則消渴而患水病。其餘症狀脈象皆另有說明。
十六、患水病腹脹,小便不利,脈搏沉而無力者,体内有水,可以服用瀉下藥物。腹脹,是明顯有水聚集的徵兆;小便不利,更是水聚集的確證。加上脈搏沉,是水邪的表現;脈搏沉而無力,是水勢充盈,致使脈氣不能舒展的表現。因此可以服用瀉下藥物,去除腹脹的症狀,沉而無力的脈象也會恢復正常。此條診斷方法的精妙之處在於脈搏沉而無力,大多數人會放棄治療,卻不知道不能放棄。或許是指服用防己湯,或加入芒硝之類的藥物吧。
十七、問:病人瀉痢後,口渴飲水,小便不利,腹部脹滿陰部腫脹,這是怎麼回事?答:這應當是水病。如果小便通暢,並且出汗,就會自行痊癒。這是設問解答,說明陰陽俱虛,就能導致正水病。瀉痢之後,陰氣受損,就依靠水來補充,所以口渴飲水;又因為瀉痢之後,陽氣虛弱,不能運化水液,所以小便不利,腹部脹滿陰部腫脹,水液積聚在腸胃,滲透到陰部。所以說應當是水病。然而水病最終還是要依靠陽氣。如果小便通暢,並且出汗,這是陽氣恢復,水邪自消的表現,所以會痊癒。
十八、心臟積水,則身體沉重而氣短,不能臥臥,煩躁不安,陰部腫脹。心臟屬火,水入心臟則會突然死亡。這裡所說的「心水」,是指水在心臟的經絡系統中,經絡最終都歸屬於心臟,所以稱為「心水」。四臟同義,後十九條緊接五臟積水,而說凡是積水者,利尿、發汗,就會痊癒。心臟藏神,神是氣的主宰,神氣被水所鬱結,則氣機滯塞,所以身體沉重而氣短,不能臥臥,是因為經絡被水阻礙,不能下行。水在火臟(心臟)而化熱,所以煩躁;腎臟得不到心臟陽氣的下交,則其氣寒,所以不安。心臟與腎臟同治少陰經,腎臟更是水臟,心臟積水,腎臟的影響就更明顯,所以陰部腫脹。
十九、肝臟積水,則腹部膨脹,不能自行翻身側臥,脅肋下腹部疼痛,時常有津液輕微產生,小便時通時不通。肝臟積水,水也在肝臟的經絡系統中,以及肝臟外部的部位,例如少腹就是。腹部膨脹,就是下文脅肋下少腹膨脹的意思,與脾臟積水、腎臟積水引起的腹部膨脹不同,詳見十七、十八兩條。脅肋下腹部疼痛,是指正對脅肋下的少腹旁疼痛。三句意思相同,猶如說肝臟偏在脅肋下的少腹,少腹積水浸潤肝臟,所以腹部膨脹而內痛;內痛,所以不能自行翻身側臥。又厥陰經是三陰經的樞紐,而其性又疏泄,所以其氣上升,則有時津液輕微產生;其氣下降,則有時小便時通時不通,與其他臟腑積水,口乾舌燥而小便困難不同。
二十、肺臟積水,則全身腫脹,小便困難,時常排出稀溏便。肺臟積水,水也在肺臟的經絡系統中,以及肺部區域,積水蒸煮肺葉皆是。肺臟積水全身腫脹,有兩種解釋:肺主氣,積水則氣壅而腫,其一也;又水乘氣化,淫浸而全身腫脹,其二也。肺氣壅塞而不能運化水道,所以小便困難。溫暖肺金的是胃中的陽土,肺臟積水,則胃陽虛弱可知,所以其所飲食者,由於中焦陽氣化寒,而瀉下,顏色常常青黑,而水穀不化,形狀如同鴨子的稀溏糞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