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 (5)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 (5)
1.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
形如粟米而軟。病深。則漸大而成條。即為膏淋矣。砂石淋。其初便時。儼如水中化鹼之象。便久澄下。則堅如砂石之狀故也。上中二焦之陽氣虛寒。不能照臨化被。而失柔則養筋之妙。故小腹凝斂而弦急。臍中切責而引痛也。
十條,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淋家。兼前三症而言。便血。指小便尿血也。蓋虛寒之淋。陽氣既微。發汗以泄其氣。氣不應用。而動其血者勢也。血動而未及為汗。則隨淋而下便矣。陽熱之淋。營陰傷於亢熱。汗以陰津為材料。陰不足以作汗。強責之而動其血。故汗余之血。其見於小便者。亦與前症同也。
淫火停閣之淋。陰精已在燔炙之候。夫發表不遠熱。復用發汗之陽藥以濟之。則陰血不勝其殘暴。故血亦動而下見於便矣。此總言治淋之禁也。
十一條,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苦渴。栝蔞瞿麥丸主之。
栝蔞瞿麥丸方,栝蔞根(二兩),瞿麥(一兩),茯苓,薯蕷(各三兩),附子(一枚炮)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
此補言首條虛淋之症。而詳其治例也。蓋謂小便如粟。小腹弦急。痛引臍中之淋。其初症小便不利。久則水積而有水氣。水久化熱。熱水上燙胸膈。故其人苦渴。主本丸者。以生津之栝蔞根止渴。以瀉血分之瞿麥。瀉氣分之茯苓去水氣。以燥土之薯蕷。溫土之附子。制水以利小便。
似乎單治本條諸症。不知三焦之妙。其先天之溫胃暖胸者。以腎陽為釜底之炊。其後天之上蒸下被者。以胃陽為分照之耀。夫此淋既為上虛中寒所致。故用辛鹹走腎之附子。納其熱於下焦。所以扶腎陽。而為溫胃暖胸之地。即治小腹之弦急者。實在其中矣。用甘溫走胃之薯蕷。
提其熱於中焦。所以溫胃陽。而為上蒸下被之地。即治臍中之痛引者。實在其中矣。夫腎陽復。而先天之氣從夾脊而上熏。胃陽復。而後天之氣由脾肺而上貯。則上焦之神氣自充。而提挈有力分布有神。亦何虛淋之不愈哉。況以薯茯之滲泄者。去水以利小便。栝蔞之生津者。
止渴以杜積水乎。小丸吞服。欲其化於下焦。從下溫中。又從中溫上也。三丸漸增。恐虛寒者。不勝暴溫。而益膀胱之假熱也。曰小便利。腹中溫為知。其用意於中下二焦者可見矣。
十二條,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並主之。
蒲灰散方,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魚散方,滑石(二分),白魚(二分),亂髮(二分燒)
上三味。杵為散。飲服半錢匕。日三服。
茯苓戎鹽湯方,茯苓(半斤),戎鹽(彈丸大一枚),白朮(二兩)
白話文: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
尿液如粟米般柔軟,病情嚴重時則逐漸增大成條狀,這就是膏淋。砂石淋初期排尿時,如同鹼在水中溶解的樣子,排尿時間長了,沉澱物則堅硬如砂石。上中二焦陽氣虛寒,不能溫煦滋潤,失去柔潤則損傷筋脈的功效,因此小腹會凝縮而繃緊,臍中會有切痛感並牽引疼痛。
淋病不可發汗,發汗必尿血。
淋病患者,兼指前三種症狀而言,尿血指的就是小便帶血。這是因為虛寒性淋病,陽氣衰弱,發汗會泄氣,氣不足以溫煦,反而會導致血液活動,血液活動尚未化為汗液,就會隨著尿液排出。陽熱性淋病,營陰受亢熱損傷,發汗需要陰津作為原料,陰液不足以發汗,強行發汗則會使血液活動,因此汗後見血,也會出現在小便中,與前述症狀相同。
淫火停滯的淋病,陰精已經處於被燒灼的狀態,發表之法不能遠離熱邪,再使用發汗的溫陽藥物,則陰血無法承受其灼熱,因此血液也會活動而下,出現在小便中。這是總括治療淋病的禁忌。
小便不利者,有水腫,病人感到口渴,用栝蔞瞿麥丸治療。
栝蔞瞿麥丸方:栝蔞根(二兩)、瞿麥(一兩)、茯苓、薯蕷(各三兩)、附子(一枚,炮製)
將以上五味藥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一天服用三次,若無效,可增加到七八丸,以小便通暢、腹部溫暖為度。
這段是補充說明第一條虛寒性淋病的症狀,並詳細說明其治療方法。小便如粟米,小腹弦緊,疼痛牽引到臍中,初期症狀是小便不利,時間久了就會積水而導致水腫。水久則化熱,熱水上蒸胸膈,所以病人感到口渴。本方使用生津止渴的栝蔞根,用瀉血分的瞿麥,瀉氣分的茯苓去水腫,用燥土的薯蕷,溫土的附子,以利水通便。
似乎單獨治療本條症狀,卻不知三焦的奧妙。先天之氣溫胃暖胸,以腎陽為根本;後天之氣上蒸下被,以胃陽為溫煦。此淋病是由上焦虛寒所致,故使用辛溫走腎的附子,將熱量納入下焦,以扶助腎陽,溫暖胃和胸腔,治療小腹弦緊的症狀就在其中;使用甘溫走胃的薯蕷,將熱量提至中焦,以溫補胃陽,使氣機上蒸下被,治療臍中疼痛牽引的症狀就在其中。腎陽恢復,先天之氣從夾脊上升,胃陽恢復,後天之氣由脾肺上升,則上焦的神氣自然充盈,提舉有力,佈散有神,又何愁淋病不愈呢?況且使用薯蕷、茯苓的滲泄作用,利水通便;栝蔞的生津作用,止渴以避免積水。小丸吞服,目的是使其在下焦化開,從下溫中,又從中溫上。三丸逐漸增加,是擔心虛寒的病人承受不住突然的溫熱,而加重膀胱的虛熱。以小便通暢、腹部溫暖為度,其用意在中下二焦可見一斑。
小便不利,蒲灰散、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均可治療。
蒲灰散方: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將以上二味藥杵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一天服用三次。
滑石白魚散方:滑石(二分)、白魚(二分)、亂髮(二分,燒焦)
將以上三味藥杵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匕,一天服用三次。
茯苓戎鹽湯方:茯苓(半斤)、戎鹽(彈丸大小一枚)、白朮(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