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山

《高註金匱要略》~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11)

回本書目錄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11)

1.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既恐腸間之水。溢於經絡。復恐浮鼓之氣。未得盡平。而以微汗散之者。五也。長沙之診法方意。入微入妙。大率如斯。

三十二條,咳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

此言懸飲之未及逼肺。而但以飲氣上射而咳者。其脈症治例如此也。弦脈為陽虛外削之診。陽虛外削。則不能運飲。故弦為水脈。久咳成家者而見此。則知其咳為懸飲在脅下。而水氣上射之應。故曰為有水。十棗湯治懸飲。已詳二十二條。並傷寒注。其主之也宜矣。

三十三條,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宜十棗湯。

此言支飲日久。必從中脘而旁滲為懸飲。故其治同懸飲之例也。支飲從腸而積滿至胃。從胃而積滿至脘。以致從脘外滲而至胸。支架撐鼓。故謂之支飲。支飲留久成家。其氣上射於肺。則咳。且水飲化熱。則煩。又胸中孫絡。灌滿脹滿者。多致飲高氣絕而卒死。若不卒死。延至百日。

或一歲。是其中路之支飲旁滲。於脅下而為懸飲。故支飲之勢中衰、而不死也。因其機而治從懸飲之例。則主十棗湯為的對矣。

三十四條,久咳數歲。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其脈虛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咳者百脈振動。故勞咳、熱咳、寒咳等症。久則多死。必無至數歲者。惟寒飲之氣上射。因而致咳者有之。蓋胸中之陽氣有起伏。而火土之月日有平持故也。脈。指右寸而言。脈弱者。是肺與胸中之陽氣雖微。而飲尚不高。故其氣猶得寬展。如囊槖中貯物少。而有軟和之象。其主苓桂術甘等劑。去飲填胸。猶為易易。故曰可治。若夫脈體內堅而實。脈形外鼓而大。脈至迫促而數。三者見一即死。況全見乎。蓋水飲上抬。氣界逼窄。自塞臟中陰精之奧府。則實。窮走氣宇既盡之極邊。則大。地界匾短。氣機之往來俱促。則數。譬之趙宋。北兵勢大。畏避臨安。聚臣民於彈丸。播宗社於南鄙。地促費繁。民貧賦重。此國脈實大而數之象。彼張、韓、劉、岳諸公。其醫國者。未嘗非盧扁之妙手。然亦不過苟延數主。終歸不振。而自亡於海。即長沙所謂死不治之義也。脈虛以下。承上文而詳言脈弱之可治者。蓋自其鼓微而言曰弱。自其中空而言曰虛。以弱脈多虛故也。冒見二十五條注。復言其脈症者。見水飲自有確據。而不必眩惑之意。曰治屬飲家。以懸飲支飲。各有治例。且見不必治咳。飲去而咳將自愈矣。

三十五條,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覆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沖氣。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以治其咳滿。咳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故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去甘草。去桂。加細辛乾薑半夏湯主之。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症應內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髮其陽故也。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

白話文:

第十二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

害怕腸道間的水溢入經絡,又擔心浮腫的氣尚未完全平復,而用微微出汗的方法來散之,這是第五種情況。長沙的診斷方法和治療理念,精微巧妙,大致如此。

咳病纏綿日久,脈象弦緊,說明體內有水飲,應以十棗湯治療。

這指的是懸飲還未侵犯肺臟,只是飲邪之氣上衝而引起咳嗽,其脈象、症狀和治療方法如上所述。弦脈是陽虛外寒的徵兆,陽虛外寒則不能運化水飲,所以弦脈是水飲的脈象。久咳成疾的人出現這種脈象,就知道其咳嗽是因脅下懸飲,水氣上衝所致。所以說「為有水」,十棗湯治療懸飲,已詳述於第二十二條及傷寒論注,用它來治療是恰當的。

患有支飲,咳嗽煩躁,胸痛,但不會突然死亡,可持續一百天或一年,宜用十棗湯。

這指的是支飲日久,必然從中脘旁滲而成為懸飲,所以治療方法與懸飲相同。支飲從腸道積聚充滿胃部,從胃部積聚充滿中脘,進而從中脘外滲至胸部,支撐脹滿,故稱之為支飲。支飲久留成疾,其氣上衝於肺,則咳嗽;且水飲化熱,則煩躁;又胸中經脈阻塞,脹滿,多會因飲邪上逆,氣絕而猝死。如果沒有猝死,延至百日或一年,是因為支飲中途旁滲於脅下而成為懸飲,所以支飲的勢頭減弱,而不致死亡。根據其病機,治療方法效仿懸飲,所以用十棗湯治療是正確的。

久咳數年,脈象虛弱者可以治療,脈象實大而數者必死;脈象虛弱者,必定會惡寒發熱,這是因為患者本身胸中有支飲。治療屬於飲邪病症,咳嗽時百脈震動,所以勞嗽、熱咳、寒咳等症,日久多死,很少能持續數年。只有寒飲之氣上衝而引起咳嗽的,有可能持續數年。這是因為胸中的陽氣有盛衰起伏,而火土的月份和日期也有其平緩的規律。脈象,指的是右寸脈。脈象虛弱,說明肺和胸中的陽氣雖弱,但水飲尚未嚴重上逆,所以氣機尚能舒展,如同囊袋中貯物較少,呈現柔軟的樣子。可以用茯苓、桂枝、白術、甘草等藥物,去除水飲,溫補胸陽,比較容易治療,所以說可以治療。如果脈象內部堅實,脈形外鼓而大,脈搏急促而數,出現其中一種就必死,何況三種都出現呢?這是因為水飲上逆,氣機受阻,阻塞了臟腑陰精的深藏之處,所以脈象實;氣機運行窮盡,所以脈象大;氣機往來急促,所以脈象數。譬如趙宋王朝,金兵勢力強大,畏懼金兵逼近臨安,將百姓聚集在彈丸之地,將社稷播遷於南方邊境,地狹人稠,賦稅繁重,人民貧困,這便是國運衰敗的象徵。張、韓、劉、岳諸公,他們都是治國之才,如同扁鵲盧醫妙手,然而也只能苟延殘喘幾任皇帝,最終還是衰敗滅亡,亡於海邊。這就是長沙醫家所說的必死不治的道理。脈象虛弱以下,承接上文詳細說明脈象虛弱可以治療的原因。從脈象的微弱來講是虛弱,從脈象的中空來講是虛弱,因為虛弱的脈象多伴隨著虛證。惡寒發熱見第二十五條注。再次說明其脈象症狀,說明水飲確有其事,不必迷惑。說治療屬於飲邪病症,因為懸飲、支飲各有治療方法,而且不必專治咳嗽,水飲去除,咳嗽自然會痊癒。

咳嗽逆氣,倚息不得臥,用小青龍湯治療。小青龍湯服用後,多唾液口乾,寸脈沉,尺脈弱,手足厥逆,氣從小腹部上衝至胸咽,手足麻痹,面部潮紅如醉酒狀,又向下流至陰股,小便困難,時而惡寒發熱,可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療其衝氣。衝氣減輕,反而咳嗽加重,胸悶,可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枝,加乾薑、細辛治療其咳嗽胸悶。咳嗽胸悶停止,又復渴,衝氣再發,這是因為細辛、乾薑是溫熱藥物。服用後應該口渴,而口渴反止,這是支飲。支飲,應該惡寒發熱,惡寒發熱必嘔吐,嘔吐後再服半夏以去除水飲。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去甘草、去桂枝,加細辛、乾薑、半夏治療。水飲去除,嘔吐停止,如果病人形體浮腫,加杏仁治療。這個病症應該內服麻黃,因為病人已經麻痹,所以不內服。如果逆著內服,一定會厥逆。這是因為病人血虛,麻黃發散陽氣的緣故。如果面部潮紅如醉酒狀,這是胃熱上衝熏蒸面部,加大黃瀉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