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刊誤》~ 卷下 (11)
卷下 (11)
1. 診婦人有妊歌
脈經曰:得太陰脈為男,得太陽脈為女;太陰脈沉,太陽脈浮。又云:「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左右手俱沉實,猥生二男;左右手俱浮大,猥生二女。李氏雖改脈訣「沉細」為「沉大」,猶未知太陽脈浮非男,脈經作女診也;太陰脈沉非女,脈經作男診也。又以太陽為左手心部,太陰為右手肺部,是又惑於脈訣脈賦之差,徇池氏以舛注舛之非也。脈經雖曰「太陽脈沉為男,太陰脈浮為女」,亦不明言以何經為太陽太陰,當於何部診之;不若脈經後條「浮大為女,沉實為男」為明白,故依後條改之。
諸陽為男,諸陰女;指下分明,長記取。
脈經曰:左右尺俱浮,為產二男,不爾則男作女生;左右尺俱沉,為產二女,不爾則女作男生。前云「右浮大為女,左沉實為男」,是獨以左右脈各異立言;今左右俱浮為二男,俱沉為二女,是並左右兩尺脈一同以立言。其於「諸陽男,諸陰女」,未嘗差也。左沉實、左疾、左偏大,與俱浮,或以脈,或以位,皆陽也;右浮大、右疾、右偏大,與俱沉,或以脈,或以位,皆陰也。此二句總結男女分診定法也。以上辨四月之後妊娠男女之診。
〔母乘子〕(夫乘妻)兮,縱氣霧;妻乘夫兮,橫氣助;子乘母兮,逆氣參;〔夫乘妻〕(母乘子)兮,順氣護。
仲景謂脈有相乘:水行乘火,金行乘木,曰「縱」,謂其氣直恣,乘其所勝也;火行乘水,木行乘金,曰「橫」,謂其氣橫逆,反乘所不勝也;水行乘金,火行乘木,曰「逆」,謂子加於母而氣逆也;金行乘水,木行乘火,為「順」,謂由母至子,其氣順也。李晞範不知此論相乘,脈中夫妻母子,卻作人身形之夫妻母子解之,理不能通。然脈訣引此以診別男女妊形;據脈經別載於前,不載在診妊娠之條。本只是取仲景所論相乘之脈,脈訣不能甄別,混引以歌妊娠。今姑依仲景解之。此四句元在後,今移在此,與縱橫逆順從類;其「縱順」二脈,改依仲景元文。
左手帶縱,兩個兒;右手帶橫,一雙女;左手脈逆,生三男;右手脈順,生三女。寸關尺部皆相應,一男一女分形證。
以上十句,皆脈訣自撰之辭,恐難以診妊娠男女之別也。且相乘之脈,乃五臟之邪,發為病證,見之於脈;妊娠乃陰陽和平,陽施陰化以成形,豈有逆於理,乘於臟,現於脈,用為男女之診?又寸關尺皆應,即是左右手前後如一也;即脈經所謂三部浮沉正等之脈,何以應一男一女乎?以上系脈訣差取仲景所論相乘之脈,以論妊娠;今條其非如前。
往來三部通流利,滑數相參皆替替;陽盛陰虛脈得明,遍滿胸堂皆逆氣。
此言惡阻之證之脈。
小兒足日胎成聚,身熱脈亂無所苦;汗出不食吐逆時,精神結構其中住。
此亦謂惡阻證也。脈亂,蓋謂滑數而躁疾也,非謂惡亂無次序者。此八句,皆謂妊娠病脈。
白話文:
診婦人有妊歌
古代醫書記載,判斷胎兒性別的方法,有以太陰脈、太陽脈的浮沉來判斷的說法。太陰脈沉則為男,太陽脈浮則為女。左手脈沉實為男,右手脈浮大為女。若左右手皆沉實,則生雙男;若左右手皆浮大,則生雙女。但這些說法存在一些矛盾和含糊不清之處,例如脈經中關於太陰、太陽脈的部位和浮沉與性別的關係描述不夠明確,與後續關於浮大、沉實判斷性別的說法有所出入。
後世醫家對此進行了整理和修正,認為諸陽為男,諸陰為女,判斷胎兒性別應以脈象的浮沉和位置來判斷。例如,左右尺脈皆浮則生雙男,否則可能生一男一女;左右尺脈皆沉則生雙女,否則可能生一男一女。 左右手脈象的不同,也可用來判斷性別。
此外,古籍中還提到「相乘」的概念,以水、火、金、木四行的生克關係來解釋脈象。例如「母乘子」指母體之氣滋養胎兒;「子乘母」指胎兒之氣影響母體,等等。但這種以五行相生相剋來解釋胎兒性別的理論,在醫理上難以自圓其說。
有些醫書中,又以左手脈的「縱」、「逆」和右手脈的「橫」、「順」來判斷胎兒性別和數量,但這些說法缺乏可靠的醫學依據,也難以用於實際診斷。
最後,文中還描述了妊娠期間可能出現的惡阻症狀及其脈象特徵,例如脈象滑數、躁疾,以及其他症狀,例如身熱、脈亂、汗出、不食、嘔吐等。 這些描述是針對妊娠期可能出現的病理情況的脈象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