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脈理求真》~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

1. 五臟死脈

若使診心而見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是為心死;診肺而見如物浮水,如風吹毛,是為肺死;診肝而見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是為肝死;診脾而見銳堅如烏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是為脾死;診腎而見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是為腎死;與診命門而見魚翔蝦游湧泉,是為命死;此五臟必死之脈也。脈象如此。(諸脈形象止是。)

白話文:

若要診斷心臟,發現脈象前曲後居,如同操著帶鉤,這就是心臟已死。

診斷肺臟,發現脈象如同物體浮在水上,又像風吹毛髮,這就是肺臟已死。

診斷肝臟,發現脈象急促有力,如同新張的弓弦,這就是肝臟已死。

診斷脾臟,發現脈象銳利堅硬,如同烏鴉的喙,如同鳥的爪,如同屋頂漏水,如同流水般,這就是脾臟已死。

診斷腎臟,發現脈象如同繃緊的繩索,又像彈石般跳動,這就是腎臟已死。

診斷命門,發現脈象如同魚兒躍動,蝦子游動,湧泉一般,這就是命門已死。

以上五臟必死之脈象,皆如上述所描述。

脈象之形象止於此,不可再更改。

2. 對待

然究眾脈而論,則浮與沉,一升一降之謂也;數與遲,一急一慢之謂也;疾則較數而更甚矣。滑與澀,一通一滯之謂也;實與虛,一剛一柔之謂也。長與短,一盈一縮之謂也;大與小,一粗一嫩之謂也;細則較小而愈極矣。緊與緩,一張一弛之謂也;革與牢,一空一實之謂也;動與伏,一出一處之謂也;洪與微,一盛一衰之謂也;促與結,一陰一陽之謂也。

至於弦與芤比,則脈之盛衰見矣;濡與弱比,則脈之進退見矣;代與散比,則死之久暫卜矣。脈之對待如斯。(對待既明,則病陰陽表裡虛實可知。)

白話文:

觀察脈象時,脈搏的浮沉、數遲、滑澀、實虛、長短、大小、緊緩、革牢、動伏、洪微、促結都是一對相對的狀態,代表著不同的病理變化。例如,浮與沉代表脈氣升降,數與遲代表脈氣快慢,滑與澀代表脈氣通暢或阻滯。

此外,弦與芤、濡與弱、代與散等脈象的比較,可以看出脈氣的盛衰、進退和病情發展的趨勢。透過脈象的這些對比觀察,就能夠判斷病人的陰陽表裡、虛實狀況。

3. 比類

洪與虛雖屬皆浮,而有有力無力之分;沉與伏雖應重按,而有著筋著骨之異,數以六至為名,緊則六至不及,疾則六至更過,弦則左右雙彈,狀如切緊繩也。遲以三至為名,緩則仍有四至而徐徐不迫。實與牢本兼弦與長,而實則浮中沉俱有,牢則止於沉候見矣。洪與實皆為有力,然洪則重按少衰,實則按之益強矣。

革與牢皆大而弦,而革以浮見,牢以沉見矣。濡與弱微,皆細而軟,然濡以浮見,弱以沉見,而微則以浮沉俱見矣。細與微,皆屬無力,而細則指下分明,微則模糊不清。短與動,皆無頭尾,而短為陰脈,其來遲滯;動為陽脈,其來滑數矣。促結澀代,皆有一止,而促則數時一止,結則緩時一止。

澀則往來遲滯似歇,代則止有定數矣。脈形比類,又屬如斯。(比類既明,則諸疑脈可辨。)

白話文:

洪脈和虛脈都屬於浮脈,但洪脈有力,虛脈無力;沉脈和伏脈都應重按,但沉脈著筋,伏脈著骨。六至脈以六次跳動為標準,緊脈的跳動次數不足六次,疾脈則超過六次,弦脈則左右兩側都像繃緊的繩子一樣彈動。遲脈以三次跳動為標準,緩脈則有四次跳動,但速度緩慢不迫。實脈和牢脈都兼有弦脈和長脈的特性,但實脈既有浮脈也有沉脈,牢脈則只在沉脈中出現。洪脈和實脈都屬於有力脈,但洪脈重按後力度會減弱,實脈則按之越強。

革脈和牢脈都屬於大脈且帶有弦脈的特性,但革脈在浮脈中出現,牢脈則在沉脈中出現。濡脈和弱脈都屬於細脈且柔軟,但濡脈在浮脈中出現,弱脈則在沉脈中出現,微脈則在浮脈和沉脈中都會出現。細脈和微脈都屬於無力脈,但細脈在指下分明可辨,微脈則模糊不清。短脈和動脈都屬於無頭無尾的脈,但短脈為陰脈,脈來遲滯;動脈為陽脈,脈來滑數。促脈、結脈、澀脈、代脈都有停頓,但促脈是每次跳動後停頓,結脈是每次跳動後緩慢停頓,澀脈是每次跳動後遲滯似停,代脈則是有規律的停頓。

脈象的比類關係,也像這樣。 (脈象的比類關係弄清楚了,就能辨別各種疑難脈象。)

4. 綱目

以脈大綱小目而論:凡脈有言形體,曰洪、曰散、曰弦、曰革、曰肥、曰橫,是即大脈之屬也。有言形體,曰細、曰微、曰弱、曰瘦、曰縈縈如蜘蛛,是即小脈之屬也。有言至數,曰疾、曰急、曰動、曰促、曰擊、曰搏、曰躁、曰喘、曰奔越無倫者,是即數脈之屬也。有言至數,曰緩、曰代、曰結、曰脫、曰少氣、曰不前、曰止、曰歇、曰如瀉膝之絕者,是即遲脈之屬也。有言往來之象,曰利、曰營、曰啄、曰翕、曰章、曰連珠、曰替替然,是即滑脈之目也。

有言往來之象,曰緊、曰滯、曰行遲、曰脈不應指,曰參伍不齊、曰難而且散、曰如雨沾沙、曰如輕刀刮竹、是即澀脈之目也。有言部位之則,曰高、曰惵、曰湧、曰端直、曰條達、曰上魚為溢,是皆長脈之目矣。有言部位之則,曰抑、曰卑、曰不及指、曰入尺為復,是皆短脈之目矣。

白話文:

以脈大綱小目而論:

凡脈,有言形體者,

  • 曰洪、曰散、曰弦、曰革、曰肥、曰橫, 這些都屬於大脈。
  • 曰細、曰微、曰弱、曰瘦、曰縈縈如蜘蛛, 這些都屬於小脈。

有言至數者,

  • 曰疾、曰急、曰動、曰促、曰擊、曰搏、曰躁、曰喘、曰奔越無倫者, 這些都屬於數脈。
  • 曰緩、曰代、曰結、曰脫、曰少氣、曰不前、曰止、曰歇、曰如瀉膝之絕者, 這些都屬於遲脈。

有言往來之象者,

  • 曰利、曰營、曰啄、曰翕、曰章、曰連珠、曰替替然, 這些都屬於滑脈。
  • 曰緊、曰滯、曰行遲、曰脈不應指、曰參伍不齊、曰難而且散、曰如雨沾沙、曰如輕刀刮竹, 這些都屬於澀脈。

有言部位之則者,

  • 曰高、曰惵、曰湧、曰端直、曰條達、曰上魚為溢, 這些都屬於長脈。
  • 曰抑、曰卑、曰不及指、曰入尺為復, 這些都屬於短脈。

有言舉按之則,曰芤、曰毛、曰泛、曰盛、曰肉上行、曰時一浮、曰如水漂木、曰如循榆莢,曰瞥瞥如羹上肥,是皆浮脈之目矣。有言舉按之則,曰伏、曰潛、曰堅、曰過、曰減、曰陷、曰獨沉、曰時一沉、曰如綿裹砂、曰如石投水,是皆沉脈之目矣。且綱之大者,曰大、曰數、曰長、曰浮、陽之屬也。

綱之小者,曰遲、曰澀、曰短、曰沉、陰之屬也(盧子由)。脈之綱目如斯(綱目既明,則脈自有所歸)。

白話文:

有人說,按脈時,如果感覺到脈搏輕浮,像是空虛、毛細血管般的微弱、浮動不定、充盈、向上浮動、一時浮起、像水上的浮木、像順著榆莢般滑動、像漂浮在湯上的油脂般輕盈,這些都是浮脈的表現。也有人說,按脈時,如果感覺到脈搏沉伏、深藏、堅硬、有力、減弱、下陷、獨自沉下去、一時沉下去、像棉花裹著砂子般沉重、像石頭投入水中般沉沒,這些都是沉脈的表現。總之,脈象綱要中,大、數、長、浮,屬於陽;遲、澀、短、沉,屬於陰。脈象的綱目就是這樣,只要綱目清楚,脈象自然就能歸類。

5. 以脈主病

以脈主病而論:則浮為風,緊為寒,虛為暑,濡為濕,數為燥,而脈火,此六淫應見之脈也。喜傷心而脈散,怒傷肝而脈急,恐傷腎而脈沉,驚傷膽而脈動,思傷脾而脈短,憂傷肺而脈澀,悲傷心而脈促,此七情受傷之脈也。脈之主病如是。(主病既明,則治自有定斷。)

白話文:

以脈主病而論:

從脈象可以判斷疾病,具體來說:

  • 浮脈代表風邪入侵。
  • 緊脈代表寒邪入侵。
  • 虛脈代表暑邪入侵。
  • 濡脈代表濕邪入侵。
  • 數脈代表燥邪入侵。
  • 火脈代表熱邪入侵。

以上六種脈象,分別對應著六種外邪入侵的現象。

此外,七情(喜、怒、恐、驚、思、憂、悲)也會影響脈象:

  • 喜傷心,脈象散亂。
  • 怒傷肝,脈象急促。
  • 恐傷腎,脈象沉伏。
  • 驚傷膽,脈象跳動。
  • 思傷脾,脈象短促。
  • 憂傷肺,脈象澀滯。
  • 悲傷心,脈象促急。

以上便是脈象與疾病的關係。

一旦掌握了疾病的脈象,就能針對病症進行有效的治療。

6. 脈真從脈

然總不越陰陽虛實為之條貫。蓋脈之實者,其症必實(仍有寒實熱實之分);脈之虛者,其症必虛(仍有火衰水衰之別)。若使脈實而症不實,非其所假在症,即其所假在脈也;脈虛而症不虛,非其所假在脈,即其所假在症也。如外雖煩熱而脈見微弱者,必火虛也。腹雖脹滿而脈見微弱者,必胃虛也。

虛火虛脹,其堪取乎。此宜從脈之虛,不宜從症之實也。症即外寒而脈見滑數者,必假寒也。利即清水而脈見沉實者,必假利也。假寒假利,其堪取乎。此宜從脈之實,不宜從症之虛也。然症實有假,而症虛無假。假實者病症莫測,必須旁求他症,及以脈候,其假始出。若使症屬虛候,其症即知。

白話文:

然而,所有的病症都脫離不了陰陽虛實的原則。脈象實則病症必定實(但仍分寒實與熱實),脈象虛則病症必定虛(也分火衰與水衰)。如果脈象實但病症不實,那麼問題要么出在病症上,要么出在脈象上;如果脈象虛但病症不實,那麼問題要么出在脈象上,要么出在病症上。例如,表面雖然煩熱但脈象微弱,一定是火虛;腹部雖然脹滿但脈象微弱,一定是胃虛。

虛火、虛脹,這些都不可取。這應該從脈象的虛來判斷,不應該從病症的實來判斷。如果病症是外寒但脈象滑數,必定是假寒;如果病症是清水樣利便但脈象沉實,必定是假利。假寒、假利,這些都不可取。這應該從脈象的實來判斷,不應該從病症的虛來判斷。然而,病症實有可能假,而病症虛則無假。假實的病症難以捉摸,必須從其他病症和脈象去推測,才能找出原因。如果病症屬於虛的狀態,則病症本身就容易判斷。

縱有假寒假利,貌若虛象難明。然仔細考求,其寒止屬外見,而內必有煩躁等症。利即清水,而內必有燥糞,其水止從旁流,脈必滑數有力,仍與實脈實症相似,寧曰症有假虛,而脈可不深信哉。

白話文:

即使出現了看似虛弱、寒冷和有利(排泄物稀薄)的情況,但經過仔細研究後發現,這些寒冷只是表面上看來如此,內部卻會出現焦慮不安等症狀;排泄物雖然像清水一樣,但是內部仍然存在著乾硬的大便,而且這種情況只是一時之間發生在周圍的地方而已,脈搏也還是強勁且快速跳動,這跟實際上病情嚴重的情形非常類似,所以不能說病症是假性虛弱,而是應該要相信脈搏所反映出來的信息纔是正確的。

7. 症真從症

凡此脈真無假,可以症應。若使專以脈求,而症竟不察識,則脈尚有難言者耳。何則?仲景云:傷寒脈浮大,邪在表,為可汗。若脈浮大,心下硬,有熱屬臟者攻之,不令發汗。此又非浮為表邪可汗之脈也。又云:脈促為陽盛,宜用乾葛黃芩黃連湯。若脈促厥冷為虛脫,非灸非溫不可。

此又非促為陽盛之脈也。又曰:脈遲為寒,脈沉為里,若陽明脈遲不惡寒身體濈濈汗出,則用大承氣湯。此又非諸遲為寒之脈矣。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而脈沉,宜麻黃附子細辛湯微汗之。此又非沉為在裡之脈矣。

白話文:

脈象確實可靠,可以反映病症。但如果只憑脈象診斷,而忽略了其他病症,脈象就可能出現難以理解的情況。例如,張仲景說:傷寒脈浮大,邪氣在表,可以發汗。但如果脈浮大,心下硬,有熱在內臟,就需要攻邪,不能發汗。這就說明,並非所有浮大脈象都屬於表邪可汗。同樣道理,他還說:脈促為陽盛,應該用乾葛黃芩黃連湯。但如果脈促伴隨厥冷,屬於虛脫,就必須灸艾溫陽。這也表明,並非所有促脈都屬於陽盛。又說:脈遲為寒,脈沉為里。但如果陽明經脈遲緩,不惡寒,身體微微出汗,就需要用大承氣湯。這就說明,並非所有遲脈都屬於寒證。還有少陰病初期發熱,但脈沉,應該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微微出汗。這也表明,並非所有沉脈都屬於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