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理求真》~ 卷一 (6)
卷一 (6)
1. 大脈
大則應指滿溢,既大且長,按似少力。凡浮芤洪長,皆屬大類。不似長脈但長不大,洪脈既大且數也。(張璐)大有虛實陰陽之異,不可一律。如見大而有力,則為陽氣有餘,其病則進;大而無力,則為正氣不足。大偏於左,則為邪盛於經;大偏於右,則為熱盛於陰。大而兼澀兼芤,則為血不內營;大而兼實兼沉,則為實熱內熾。
大而浮緊,則為病甚於外;大而沉短,則為痞塞於內。大實而緩,雖劇且生;大實而迫,雖靜即死。故凡脈大,必得症與脈應,方云無礙。若使久虛而見脈大,利後而見脈大,喘止而見脈大,產後而見脈大,皆為不治之症矣。(張璐曰:諸脈皆小,中有一部獨大者,諸脈皆大,中有一部獨小者,便以其部斷其病之虛實。)
白話文:
大脈的脈象,指的是脈搏充盈有力,又大又長,按壓時感覺力量不足。凡是浮、芤、洪、長的脈象,都屬於大脈的類型。需要注意的是,單純長的脈象並非都是大脈,洪脈則既大又快。
大脈的虛實、陰陽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如果脈象又大又有力,則說明陽氣充盈,病情會加重;如果脈象又大又無力,則說明正氣不足。大脈偏向左側,表示邪氣盛於經絡;大脈偏向右側,表示熱邪盛於陰分。如果大脈同時兼具澀滯和芤軟的特性,則表示血液運行不暢;如果大脈同時兼具實滿和沉伏的特性,則表示實熱內盛。
如果大脈同時浮而緊,則表示病情嚴重且表淺;如果大脈同時沉而短,則表示臟腑阻塞。大脈而脈象緩慢,即使病情嚴重,也還有生存的希望;大脈而脈象急促,即使病情看似平靜,也可能很快死亡。因此,診斷大脈必須結合患者的症狀與脈象,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長期虛弱卻出現大脈,或者疾病痊癒後出現大脈,或者喘息停止後出現大脈,或者產後出現大脈,這些都是不治之症。 (張璐說:如果所有脈象都小,只有一處獨大,或者所有脈象都大,只有一處獨小,就應該根據這一處脈象來判斷病情的虛實。)
2. 小脈
小則三部皆小,而指下顯然。凡微細短弱,皆屬小類。不似微脈之微弱依稀,細脈之微細如髮,弱脈之軟弱不前,(按之乃得)短脈之首尾不及也(張璐)。小為元氣不足,及病已退之勢,如因病損小,其脈兼弱,見於人迎,則為胃氣衰也;見於氣口,則為肺氣弱也;見於寸口,則為陽不足也;見於尺內,則為陰不足也;此皆無力之象。若使小而有力,脈兼滑實,則為實熱固結。
然脈不至急強,四肢不逆,猶云胃氣之未絕。若胃氣既無,生氣已失,其奚濟乎。(經曰:切其脈口滑小緊益沉者,病益甚在中。又曰:溫病大熱而脈反細小,手足逆者死。顯微曰:前大後小,則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則胸滿短氣。)
白話文:
小脈指的是脈象細小,三部脈(寸、關、尺)都細小,而且指下可以明顯感覺到。凡是脈象細微、短小、弱的,都屬於小脈。它與微脈、細脈、弱脈、短脈不同:微脈是極其微弱、隱約難辨;細脈是細如髮絲;弱脈是軟弱无力,推之不前;短脈是脈搏短促,首尾不及。小脈代表元氣不足,或是疾病痊癒後的狀態。如果因病導致脈象變小,且脈象兼見虛弱:出現在人迎脈(頸部),則表示胃氣虛衰;出現在氣口脈(胸部),則表示肺氣虛弱;出現在寸口脈(手腕),則表示陽氣不足;出現在尺脈(手腕內側),則表示陰氣不足;這些都屬於無力之象。但如果脈象雖小卻有力,而且兼具滑利和實大,則表示有實熱瘀滯的情況。
然而,如果脈象雖然細小,但並不急促有力,四肢也沒有冰冷逆冷的現象,還表示胃氣尚未完全耗竭。如果胃氣已無,生命氣息已失,那就無可救藥了。(經書上說:如果脈象滑利、細小、緊澀、而且沉伏,病情會更加嚴重,病邪在內臟;又說:溫病發熱,但脈象反而細小,手腳冰冷,則會死亡。醫書《顯微》記載:寸脈大而尺脈小,則會頭痛目眩;寸脈小而尺脈大,則會胸悶氣短。)
3. 洪脈
洪則既大且數,累累珠聯,如循琅玕。來則極盛,去則稍衰(素問)。凡浮芤實大,皆屬洪類。不似實脈之舉按逼逼,滑脈之軟滑流利,大脈之大而且長也。(語出張璐。又瀕湖體狀詩曰:脈來洪盛去還衰,滿指滔滔應夏時;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陽散火莫狐疑。相類詩曰:洪脈來時拍拍然,去衰來盛似波瀾;欲知實脈參差處,舉按弦長愊愊堅。
診家正眼云:洪脈只是根腳闊大,卻非硬堅。若使大而堅硬,則為實脈,而非洪脈矣。)洪為火氣燔灼。凡煩渴、狂躁、斑疹、腹脹、頭疼、面熱、咽乾、口瘡、癰腫等症,靡不由此曲形。如見脈洪而浮,則為表熱;脈洪而沉,則為裡熱;脈洪而滑,則為兼痰。至於陽亢之極而足冷尺弱,屢下而熱勢不除,洪數不減,與脈浮而洪,身汗如油,泄瀉虛脫,脈見洪盛者,皆為難治,不可強也。
(經曰,形瘦脈多氣者死,景岳曰:若洪大至極,甚至四倍以上者:是即陰陽離絕關格之脈也。林之翰曰:凡久嗽久病之人,及失血下痢者,俱忌洪脈。)
白話文:
洪脈是指脈象又大又數,像一串串珠子連在一起,像滾動的珠玉一樣。脈來時力量充沛,脈去時則略微衰弱。凡是浮大、空大、實大,都屬於洪脈的類型。洪脈不像實脈那樣按壓時感覺緊密,不像滑脈那樣柔軟滑利,也不像大脈那樣只是脈大而長。洪脈是因體內火氣過盛灼熱所致。凡是煩渴、狂躁、斑疹、腹脹、頭痛、面紅、咽喉乾燥、口腔潰瘍、癰腫等症狀,大多都與洪脈有關。如果脈象洪大而浮,則表示表證熱盛;脈象洪大而沉,則表示裡證熱盛;脈象洪大而滑,則表示兼有痰濕。至於陽氣亢盛到極點而手腳冰冷、脈象弱,反覆用瀉下方法治療而熱勢未除,脈洪數不減;或者脈象浮而洪大,汗出如油,泄瀉虛脫,脈象洪盛等情況,都屬於難以治療的危重症狀,不可強行治療。
經書記載,形體消瘦而脈象洪大的病人容易死亡。景岳則說,如果洪脈大到超過正常的四倍以上,那就代表陰陽離絕,氣血不通。林之翰則說,久咳久病的人,以及失血、腹瀉的人,都忌諱出現洪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