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脈理求真》~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新增四言脈要

吐宜浮緩浮滑,瀉宜沉小沉滑,吐瀉交作,則脈必見往來不勻,雖暴見代勿慮。如其吐見弦急,瀉見浮弦,並吐瀉交作而見遲微厥逆,皆屬不治,故以必死為斷也。

嘈雜噯氣,審右寸關。緊滑可治,弦急則難。吞酸之脈,多弦而滑。沉遲是寒,洪數是熱。痰脈多滑,浮滑兼風。沉滑兼寒,數滑兼熱。弦滑為飲,微滑多虛。滑而兼實,痰在胸膈。結芤澀伏,痰固中脘。

嘈雜噯氣本屬脾氣不運,故切忌脈弦急,恐木剋土故也。吞酸有寒有熱、隨症所見以為分別,故以沉遲洪數分之。痰脈因不一端,滑是本象。惟有風則浮,有寒則沉,有熱則數,有飲則弦、虛弱則微,結於胸膈為實,固於中脘,則見結芤澀伏之為異耳。

小便淋秘,鼻色必黃。實大可療,澀小知亡。遺精白濁,當驗於尺。結芤動緊,二症之的。微數精傷,洪數火逼。亦有心虛,寸左短小。脈遲可生,急疾便夭。便結之脈,遲伏勿疑。熱結沉數,虛結沉遲。若是風燥,右尺浮起。

淋秘脈見澀小,精血已敗,死亡至矣,此脈見不及者之必死也。遺濁雖有微數洪數短小之分,然急疾脈至,又非所宜,故曰便夭,此脈見太過者之必死也。若在便閉,裡氣不通,固應遲伏;然風寒濕熱,當於脈遲脈數脈浮分辨,不可混同而罔治也。

咳嗽多浮,浮濡易治。沉伏而緊,死期將至。喘息抬肩,浮滑是順。沉澀肢寒,均為逆症。

咳嗽肺疾,脈浮為宜,兼濡亦為病氣將退。若使沉伏與緊,便與病反,故曰必死。喘症無非風痰內湧,當以浮滑為順。若至肢寒沉澀,亦非吉兆,故曰為逆。

火熱之脈,洪數為宜。微弱無神,根本脫離。三消之脈,數大者生。細微短澀,應手堪驚。骨蒸發熱,脈數為虛。熱而澀小,必損其軀。痿因肺燥,必見浮弱。寸口若沉,發汗則錯。

火症應見火脈,故三消骨蒸,須以數大為生。反是而見短澀微弱,豈其宜乎。痿症本因肺燥血虧,脈浮尚不宜汗,豈有宜於寸口脈沉之候乎。

諸症失血,皆見芤脈。隨其上下,以驗所出。脈貴沉細,浮大難治。蓄血在中,牢大則宜。沉細而微,速愈者稀。

失血脈宜見芤,以芤主空故也。故脈最宜沉澀而忌浮大,反是則逆矣。若至蓄血,最宜牢實而忌沉細,以血未損故也。反是峻劑莫投,故曰難愈。

心中驚悸,脈必代結。飲食之悸,沉伏動滑,癲乃重陰,狂乃重陽。浮洪吉象,沉急凶殃。癇宜虛緩,沉小急實。若但弦急,必死不失。

驚悸非屬心氣虧損,即屬有物阻滯,故脈必見代結。若因飲食致悸,則有沉伏動滑之象,所當審也。癲狂二症為病尚淺,故宜浮洪而惡沉急,反是則為病氣入骨。癇宜虛緩,以其中有痰沫之故。弦急獨見,是為真臟脈出,安望其再生耶。

白話文:

新增四言脈要

嘔吐宜脈象浮而緩,或浮而滑;瀉痢宜脈象沉而小,或沉而滑。若嘔吐瀉痢同時出現,脈象必呈現往來不均,即使突然出現代脈也不必擔心。但如果嘔吐時脈象弦急,瀉痢時脈象浮弦,且嘔吐瀉痢同時出現,並伴隨脈象遲微、厥逆,則屬於不治之症,必死無疑。

嘈雜噯氣,應觀察右寸關脈。脈象緊而滑者可治,弦急則難治。吞酸的脈象,大多弦而滑。脈象沉遲是寒證,洪數是熱證。痰證的脈象多滑,浮滑兼見是風證;沉滑兼見是寒證;數滑兼見是熱證;弦滑為飲證;微滑多為虛證;滑脈而兼見實象,則是痰阻胸膈;脈象結、芤、澀、伏,則痰凝結於中脘。

嘈雜噯氣本是脾氣不運所致,因此最忌脈象弦急,恐木剋土也。吞酸有寒有熱之分,應根據症狀區別判斷,故以脈象沉遲、洪數來區分。痰證的脈象並非一成不變,滑脈是其基本脈象。若兼見風則浮,兼見寒則沉,兼見熱則數,兼見飲則弦,虛弱則微弱;若痰結於胸膈則為實證,凝固於中脘則呈現結、芤、澀、伏等脈象。

小便淋澀秘結,鼻色必黃。脈象實大者可治療,脈象澀小則知其將亡。遺精白濁,應觀察尺脈。脈象結、芤、動、緊,是這兩種病症的特徵。脈象微弱而數者是精氣受損,洪數則為火邪逼迫。也可能因心虛,導致左寸脈短小。脈象遲緩者可活,脈象急促則夭折。大便秘結的脈象,遲緩而隱伏,毋庸置疑。熱結便秘的脈象,沉而數;虛證便秘的脈象,沉而遲。如果是風燥證,右尺脈會浮起。

淋證、秘結的脈象表現為澀小,精血已敗,將死無疑,此為脈象不及者必死之症。遺精、白濁雖然有脈象微弱而數、洪數、短小等不同表現,但脈象急促者均不宜,故曰便夭,此為脈象過度者必死之症。若是便秘,裡氣不通,脈象應當遲緩而隱伏;然而,風寒濕熱等證,應根據脈象的遲、數、浮來區分,不可混淆而誤治。

咳嗽的脈象多浮,浮而濡弱者容易治癒;脈象沉伏而緊者,死期將至。喘息時抬肩,脈象浮滑為順利之兆;脈象沉澀而肢體冰冷,均為逆證。

咳嗽肺疾,脈象浮為宜,兼見濡弱也表示病情將退。如果脈象沉伏而緊,則與病情相反,故曰必死。喘症大多是風痰內湧,應以脈象浮滑為順利之兆。若出現肢體冰冷、脈象沉澀,則不是好徵兆,故曰為逆。

火熱證的脈象,洪數為宜。脈象微弱無力,則病情已危及根本。三消症的脈象,脈數大者可活;脈象細微、短促、澀滯,則情況危急。骨蒸發熱,脈象數為虛證;脈象熱而澀小,則必損傷身體。痿證因肺燥所致,必見脈象浮弱;寸口脈沉,則發汗是錯誤的。

火熱證應見火熱之脈象,因此三消、骨蒸,必須脈象數大者才能生存。反之,如果脈象短促、澀滯、微弱,怎麼可能存活呢?痿證本因肺燥血虛,脈象浮弱尚不宜發汗,怎麼可能適合寸口脈沉的脈象呢?

各種失血症,都見芤脈。根據脈象在上下部位的不同,來判斷出血部位。脈象貴在沉細,浮大則難治。蓄血在體內,脈象牢實有力則為宜;脈象沉細而微弱,很快痊癒的很少見。

失血的脈象宜見芤脈,因為芤脈主虛空。因此脈象最宜沉細而忌浮大,反之則為逆。若為蓄血,最宜脈象牢實而忌沉細,因為血液未損失。反之則不可使用峻猛的藥物,故曰難愈。

心中驚悸,脈象必見代脈或結脈。因飲食引起的驚悸,脈象沉伏、動盪、滑利;癲癇是重陰之證,狂證是重陽之證。脈象浮洪是吉兆,沉急是凶兆。癇證宜脈象虛緩,沉小急促則為實證。如果只見弦急脈,則必死無疑。

驚悸不是心氣虧損,就是有物阻滯,故脈象必見代脈或結脈。若因飲食致驚悸,則有沉伏動盪滑利之象,應當仔細辨別。癲狂兩種病症病情尚淺,因此宜脈象浮洪而忌沉急,反之則病邪入骨。癇證宜脈象虛緩,因其中有痰沫之故。如果單獨出現弦急脈,這是真臟脈象,怎麼可能再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