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理求真》~ 卷二 (2)
卷二 (2)
1. 新增四言脈要
五臟之氣各足,則五十動而一息,故候必以五十為準。每手三部各三,共為九候,合之應得四百五十之數,兩手共得九百之數。
五臟不同,各有本脈。左寸之心,浮大而散。右寸之肺,浮澀而短。肝在左關,沉而弦長。腎在左尺,沉石而濡。右關屬脾,脈象和緩。右尺相火,與心同斷。
五臟各有平脈,平脈即本脈。知其本脈無乖,而後知病脈之故也。
四時百病,胃氣為本。
胃為水穀之海,資生之本也。凡病診得脈緩和勻,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思悠悠,便為胃氣。不拘四季,得食則生,不得則死。今人混將時令克應推循過極,殊失胃氣之本矣。
凡診病脈,平旦為準。虛靜凝神,調息細審。
平旦飲食未進,經脈未動,絡脈調勻,氣血未亂,可診有過之脈。至於醫家亦須先無思慮,以靜以虛,調其息氣,凝神指下,精細詳察,以求病之所歸耳。
一呼一吸,合為一息。脈來四至,平和之則。五至無疴,閏以太息。三至為遲,遲則為冷。六至為數,數即熱病。轉遲轉冷,轉數轉熱。
醫以己之呼吸調勻定息。如一呼吸,得脈四至,是即和平之準則也。五至何以無疴,蓋以人之氣息長短不定,每於三息五息之候,必有一息之長,故曰太息。如醫一息而見脈來五至,此非病脈之急,是醫氣息之長也,故五至不為有疴。惟脈一息三至,即為遲慢不及;六至,即為急數太過。
若至一至二至,則為轉遲轉冷;七至八至,則為轉數轉熱;而非壽生之脈矣。
遲數既明,浮沉須別。浮沉遲數,辨內外因。外因於天,內因於人。天有陰陽,風雨晦明。人喜怒憂,思悲恐驚。
天之六氣淫人,如風淫則病在末,陰淫則病在寒,明淫則病在暑,雨淫則病在濕,晦淫則病在燥,陽淫則病在火,是外因也。人之七情傷人,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驚傷膽,悲傷心,是內因也。
浮表沉里,遲寒數熱。沉數里熱,浮數表熱。浮遲表寒,沉遲冷結。
此提浮沉遲數四脈之綱,以分在表在裡寒熱各見之症也。
浮脈法天,輕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有力為洪,來盛去悠。無力為芤,有邊無中。遲大為虛,仔細推求。虛極則散,渙漫不收。浮小為濡,如綿浮水。濡甚則微,若有若無。更有革脈,芤弦合看。共是七脈,皆於浮候。
此以浮脈提綱,而取洪芤虛散濡微革七脈之兼乎浮者統匯於下也。浮脈應於肉分肌表,故輕手取之即見,正如木漂水面之意。洪脈來極盛大,按之有力,去則稍衰,正如波濤洶湧,來盛而去則悠耳。芤則浮沉易見,而中豁然空虛,故有著蔥之喻,亦非中候絕無,但比之浮沉二候,則覺無力。虛則雖浮且大,而按之無力,且更遲緩。
白話文:
新增四言脈要
人體五臟之氣都充足,則呼吸一次需要五十個心跳週期,因此診脈時應以五十個心跳為基準。每隻手有三部,每部有三候,一共九候,合起來應是四百五十個心跳,雙手則為九百個心跳。
五臟各有其本脈。心脈位於左手寸關,脈象浮大而散。肺脈位於右手寸關,脈象浮澀而短。肝脈位於左手關,脈象沉而弦長。腎脈位於左手尺,脈象沉而濡弱。脾脈位於右手關,脈象平和緩慢。心包絡(相火)脈位於右手尺,與心脈的判斷方法相同。
每個臟腑都有其正常的脈象,也就是本脈。只有了解其本脈是否正常,才能判斷病脈的原因。
四季百病,胃氣為根本。
胃是水穀之海,是人體賴以生存的根本。診脈時,如果發現脈象平和勻稱,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快不慢,脈象綿綿不斷,這就是胃氣正常的表現。不論四季,只要飲食正常就能生存,飲食不足就會死亡。現在很多人過度執著於季節與脈象的對應關係,反而忽略了胃氣的重要性。
診脈應在清晨空腹時進行,此時人體虛靜,凝神靜氣,仔細審察脈象。
清晨空腹,飲食未進,經絡未動,脈絡調勻,氣血未亂,最適合診斷脈象的異常。醫生也必須先排除雜念,保持心境平和,調整呼吸,專注於指下,細緻地觀察,才能找出疾病的根源。
一次呼吸(一呼一吸)稱為一息。脈搏跳動四次,為平和的標準。五次脈搏跳動而不見疾病,是因為呼吸長短不定,每三到五個呼吸中,必有一個呼吸較長,稱為太息。如果醫生一次呼吸時,測到五次脈搏跳動,這不是病脈急促,而是醫生的呼吸較長。只有脈搏一息三次跳動,才是遲脈;六次跳動,才是數脈。
脈搏跳動次數越少越冷,次數越多越熱。
醫生應調整自己的呼吸,使之勻稱而穩定。如果一次呼吸測得四次脈搏跳動,這就是平和的標準。五次脈搏跳動而不見疾病,是因為人的呼吸長短不定,每隔三到五個呼吸,必有一個呼吸較長,稱為太息。如果醫生一次呼吸而感到五次脈搏跳動,這不是病脈太急,而是醫生的呼吸較長。只有脈搏一息三次,才是遲脈(慢);六次,才是數脈(快)。
如果脈搏一息一到二次跳動,則為更慢更冷;七到八次跳動,則為更急更熱;這些都不是健康的脈象。
脈象的遲數既已明瞭,還需分辨浮沉。通過浮沉、遲數,就能辨別內外致病的原因。外因來自於自然環境,內因來自於自身。自然有陰陽、風雨、晴晦的變化;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
六種自然氣候影響人體,例如:風邪則病在體表,寒邪則病在寒,暑邪則病在暑,濕邪則病在濕,燥邪則病在燥,火邪則病在熱,這些都是外因。七情傷人,例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驚傷膽,這些都是內因。
浮脈屬表,沉脈屬裡,遲脈屬寒,數脈屬熱。沉脈且數則為裡熱,浮脈且數則為表熱。浮脈且遲則為表寒,沉脈且遲則為裡寒。
以上概括了浮沉遲數四種脈象的綱要,用以區分表裡寒熱等各種症狀。
浮脈應於體表,輕輕按壓即可觸摸到,脈象如同木頭漂浮在水面。浮脈有力則為洪脈,脈來盛大,脈去緩慢;浮脈無力則為芤脈,有邊無中;浮脈遲緩而大則為虛脈,虛極則散漫無收;浮脈小而弱則為濡脈,如同棉絮漂浮在水中,甚則若有若無;此外還有革脈,需與芤脈、弦脈一起判斷。以上七種脈象均屬於浮脈的範疇。
以上以浮脈為綱領,列舉洪、芤、虛、散、濡、微、革七種脈象,都是浮脈的不同表現。浮脈應於肌肉皮膚表面,因此輕輕按壓就能感覺到,如同木頭漂浮在水面。洪脈來勢極盛,按之有力,去則稍衰,如同波濤洶湧,來勢洶湧,去勢緩慢。芤脈浮沉明顯,中間卻空虛,如同蔥管,雖然不是完全沒有,但與浮沉二脈相比,則感到無力。虛脈雖然浮大,但按之無力,而且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