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脈理求真》~ 卷一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9)

1. 脈以獨見為真

男子左大為順,女子右大為順。凡外感症:陽病見陽脈為順,見陰脈為逆;陰病見陽脈亦為順。內傷症,陽病見陽脈為順,見陰脈為逆;陰病見陰脈為順,見陽脈為逆也。)取捨之道,(順之則取,如有根有神有胃之類;逆之則舍,如殘賊敗脫離絕之類。)並脈上下來去至止,曉然於胸,以識獨之宜。

(滑氏曰:上者為陽,來者為陽,至者為陽;下者為陰,去者為陰,止者為陰也。上者,自尺部上於寸口,陽生於陰也。下者,自寸口下於尺部,陰生於陰也。來者,自骨肉之分而出於皮膚之際,氣之升也。去者,自皮膚之際而還於骨肉之分,氣之降也。應曰至,息曰止也。

)然後臨症施診,以求獨之所在(獨在取捨明,輕重曉),則獨存;以明獨之所至(獨至根蒂知,真假識),則獨出矣。故有見上為獨,而其獨偏在下也;見左為獨,而其獨偏在右也;見腑為獨,而其獨偏在臟也;見表為獨,而其獨偏在裡也。此其獨可以意會(獨有左右逢源之趣),而不可以言傳;(獨有難以盡言之妙。

)此其獨可以獨知(獨有化裁盡變之義),而不可以共覺矣(獨有獨覺難與時師共言之理)。苟無獨知之明,(僅讀醫方捷徑、叔和脈訣,何能獨知。)獨見之真,(僅見一時之病,一方之病,何能獨見。)獨守之固,(僅守時師耳聽之說,蔓衍湯方之書,何能獨守。)而曰惟我為獨,(又從獨字推進一層,妙義旋生。

)獨固是也,而恐則為獨夫之獨矣;獨亦是也,而恐則為毒人之獨矣。(繡嘗謂醫有四失:一曰字句不曉,二曰涉獵湯方,三曰株守一書,四曰剿襲糟粕。凡此四失,必能毒人。)其尚得謂真正之獨,與因應化裁之獨哉。故曰持脈之道,貴乎活潑(一語括盡)。若局守不變,則所向輒迷,又安能審獨求真,而得病之所歸者乎。

白話文:

脈象診斷要點在於辨別獨特的脈象特徵。男子左脈有力為順,女子右脈有力為順。外感疾病,陽證出現陽脈有力為順,出現陰脈有力為逆;陰證出現陽脈有力也為順。內傷疾病,陽證出現陽脈有力為順,出現陰脈有力為逆;陰證出現陰脈有力為順,出現陽脈有力則為逆。判斷脈象的取捨,順應脈象規律則取用,例如脈象有力、有神、胃氣充足等;若脈象逆亂,例如脈象虛弱、衰敗、脫落等則捨棄。需仔細觀察脈象的上下、來去、盛衰變化,才能明辨其獨特性。

滑伯壽說:向上走的脈為陽,向來的脈為陽,到達的脈為陽;向下走的脈為陰,向去的脈為陰,停止的脈為陰。向上走的脈,從尺脈部位上行到寸脈部位,是陽氣由陰氣中生發出來。向下走的脈,從寸脈部位下行到尺脈部位,是陰氣由陰氣中生發出來。向來的脈,從骨肉之間透達皮膚表面,是氣機上升。向去的脈,從皮膚表面迴歸骨肉之間,是氣機下降。應指脈象到達,息指脈象停止。

因此,臨床診斷時,要尋找脈象中的獨特之處,判斷取捨,輕重緩急,才能抓住脈象的精髓;要明白獨特脈象的根源,辨別真偽,才能把握疾病的關鍵。可能出現表面上看來是某種脈象,但其獨特的特徵卻在其他方面;例如,表面上看是左脈獨特,但其獨特之處卻在右脈;表面上看是腑臟脈象獨特,但其獨特之處卻在臟腑;表面上看是表證脈象獨特,但其獨特之處卻在裡證。這種獨特的脈象特徵,只能意會,難以言傳;其奧妙難以用言語表達清楚。這種獨特的脈象診斷能力,只能獨自領悟,難與他人共享。

如果缺乏這種獨特的洞察力,只是泛讀醫書,死記方劑,便無法真正理解脈象的精髓;只是看到一時一地的疾病,就無法真正洞察疾病的本質;只依賴前人的說法,墨守成規,就無法真正掌握診斷的要領。如果自稱自己有獨到的見解,但如果只是盲目自信,便可能走向誤診的歧途;如果執意己見,不聽取他人意見,則可能危害患者。

繡曾經說過醫者有四種錯誤:一是不理解醫書的字句;二是泛讀醫方;三是死守一本醫書;四是沿襲糟粕。這些錯誤都會危害患者。所以,真正的獨到見解,應該建立在對脈象的深入理解和靈活應變之上。

因此,診斷脈象,貴在靈活運用。如果墨守成規,就會迷失方向,又怎能準確判斷,把握疾病的根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