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理求真》~ 卷一 (15)
卷一 (15)
1. 五臟死脈
若使診心而見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是為心死;診肺而見如物浮水,如風吹毛,是為肺死;診肝而見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是為肝死;診脾而見銳堅如烏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是為脾死;診腎而見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是為腎死;與診命門而見魚翔蝦游湧泉,是為命死;此五臟必死之脈也。脈象如此。(諸脈形象止是。)
白話文:
若診斷心脈,發現脈搏前曲後緩,像握著帶鉤一樣,則表示心臟將死;診斷肺脈,發現脈搏浮動像物體漂浮在水上,又像風吹動羽毛般,則表示肺臟將死;診斷肝脈,發現脈搏急促有力,像新張的弓弦一樣,則表示肝臟將死;診斷脾脈,發現脈搏尖銳堅硬,像烏鴉的嘴、鳥的爪、屋頂的漏水、流動的水一樣,則表示脾臟將死;診斷腎脈,發現脈搏跳動急促有力,像拉緊的繩索突然斷裂,又像彈射石子般,則表示腎臟將死;診斷命門脈,發現脈搏像魚蝦在湧泉般跳動,則表示命門將死;以上這些脈象,都是五臟將死的徵兆。
2. 對待
然究眾脈而論,則浮與沉,一升一降之謂也;數與遲,一急一慢之謂也;疾則較數而更甚矣。滑與澀,一通一滯之謂也;實與虛,一剛一柔之謂也。長與短,一盈一縮之謂也;大與小,一粗一嫩之謂也;細則較小而愈極矣。緊與緩,一張一弛之謂也;革與牢,一空一實之謂也;動與伏,一出一處之謂也;洪與微,一盛一衰之謂也;促與結,一陰一陽之謂也。
至於弦與芤比,則脈之盛衰見矣;濡與弱比,則脈之進退見矣;代與散比,則死之久暫卜矣。脈之對待如斯。(對待既明,則病陰陽表裡虛實可知。)
白話文:
探討各種脈象,可以歸納出以下對應關係:浮脈和沉脈,一個上升一個下降;數脈和遲脈,一個快一個慢;疾脈比數脈更快更甚。滑脈和澀脈,一個通暢一個阻滯;實脈和虛脈,一個有力一個無力;長脈和短脈,一個長一個短;大脈和小脈,一個粗一個細;細脈比小脈更細微。緊脈和緩脈,一個緊張一個鬆弛;革脈和牢脈,一個空虛一個充實;動脈和伏脈,一個明顯一個隱伏;洪脈和微脈,一個有力一個衰弱;促脈和結脈,一個陰性一個陽性。
至於弦脈和芤脈的比較,可以看出脈象的盛衰;濡脈和弱脈的比較,可以看出脈象的進退;代脈和散脈的比較,可以推斷病情持續的時間。脈象的這些對應關係就是這樣。 (了解這些對應關係後,就能判斷疾病的陰陽、表裡、虛實等情況。)
3. 比類
洪與虛雖屬皆浮,而有有力無力之分;沉與伏雖應重按,而有著筋著骨之異,數以六至為名,緊則六至不及,疾則六至更過,弦則左右雙彈,狀如切緊繩也。遲以三至為名,緩則仍有四至而徐徐不迫。實與牢本兼弦與長,而實則浮中沉俱有,牢則止於沉候見矣。洪與實皆為有力,然洪則重按少衰,實則按之益強矣。
革與牢皆大而弦,而革以浮見,牢以沉見矣。濡與弱微,皆細而軟,然濡以浮見,弱以沉見,而微則以浮沉俱見矣。細與微,皆屬無力,而細則指下分明,微則模糊不清。短與動,皆無頭尾,而短為陰脈,其來遲滯;動為陽脈,其來滑數矣。促結澀代,皆有一止,而促則數時一止,結則緩時一止。
澀則往來遲滯似歇,代則止有定數矣。脈形比類,又屬如斯。(比類既明,則諸疑脈可辨。)
白話文:
洪脈和虛脈雖然都是浮脈,但洪脈有力,虛脈無力;沉脈和伏脈雖然都要重按才能摸到,但沉脈著於筋,伏脈著於骨。正常脈搏以六次脈搏為標準,脈搏過緊則少於六次,脈搏過疾則多於六次,弦脈則左右兩側都像繃緊的繩子一樣。遲脈以三次脈搏為標準,脈搏緩慢則雖然有四次脈搏,但速度緩慢不急促。實脈和牢脈都兼有弦脈和長脈的特點,但實脈在浮脈和沉脈中都會出現,牢脈則只在沉脈中出現。洪脈和實脈都很有力,但洪脈重按後力量減弱,實脈重按後力量反而增強。
革脈和牢脈都脈象很大而且像弦脈,但革脈在浮脈中出現,牢脈在沉脈中出現。濡脈和弱脈都很細弱,但濡脈在浮脈中出現,弱脈在沉脈中出現,微脈則在浮脈和沉脈中都會出現。細脈和微脈都屬於無力脈,但細脈在指下感覺分明,微脈則模糊不清。短脈和動脈都無頭無尾,但短脈屬於陰脈,脈來遲滯;動脈屬於陽脈,脈來滑數。促脈、結脈、澀脈、代脈都有一種停頓的感覺,但促脈是快速時停頓,結脈是緩慢時停頓。
澀脈是脈來遲滯,像要停止一樣;代脈則停頓有一定的規律。脈象的類比比較,大概就是這樣。(脈象的類比明白了,那麼各種疑難脈象就能辨別了。)
4. 綱目
以脈大綱小目而論:凡脈有言形體,曰洪、曰散、曰弦、曰革、曰肥、曰橫,是即大脈之屬也。有言形體,曰細、曰微、曰弱、曰瘦、曰縈縈如蜘蛛,是即小脈之屬也。有言至數,曰疾、曰急、曰動、曰促、曰擊、曰搏、曰躁、曰喘、曰奔越無倫者,是即數脈之屬也。有言至數,曰緩、曰代、曰結、曰脫、曰少氣、曰不前、曰止、曰歇、曰如瀉膝之絕者,是即遲脈之屬也。有言往來之象,曰利、曰營、曰啄、曰翕、曰章、曰連珠、曰替替然,是即滑脈之目也。
有言往來之象,曰緊、曰滯、曰行遲、曰脈不應指,曰參伍不齊、曰難而且散、曰如雨沾沙、曰如輕刀刮竹、是即澀脈之目也。有言部位之則,曰高、曰惵、曰湧、曰端直、曰條達、曰上魚為溢,是皆長脈之目矣。有言部位之則,曰抑、曰卑、曰不及指、曰入尺為復,是皆短脈之目矣。
有言舉按之則,曰芤、曰毛、曰泛、曰盛、曰肉上行、曰時一浮、曰如水漂木、曰如循榆莢,曰瞥瞥如羹上肥,是皆浮脈之目矣。有言舉按之則,曰伏、曰潛、曰堅、曰過、曰減、曰陷、曰獨沉、曰時一沉、曰如綿裹砂、曰如石投水,是皆沉脈之目矣。且綱之大者,曰大、曰數、曰長、曰浮、陽之屬也。
綱之小者,曰遲、曰澀、曰短、曰沉、陰之屬也(盧子由)。脈之綱目如斯(綱目既明,則脈自有所歸)。
白話文:
脈象的分類主要從脈搏的大小、速度、形態和位置等方面來論述:
首先,從脈搏的大小來講,大的脈象有洪脈、散脈、弦脈、革脈、肥脈、橫脈;小的脈象則有細脈、微脈、弱脈、瘦脈,以及像蜘蛛絲一樣細的脈。
其次,從脈搏的頻率來講,頻率快的脈象有疾脈、急脈、動脈、促脈、擊脈、搏脈、躁脈、喘脈,以及奔越無倫的脈;頻率慢的脈象則有緩脈、代脈、結脈、脫脈、少氣脈、不前脈、止脈、歇脈,以及像瀉泄後力竭的脈。
再次,從脈搏的流動狀態來講,流暢的脈象有滑脈,其具體表現形式有:利脈、營脈、啄脈、翕脈、章脈、連珠脈、以及替替然的脈;不流暢的脈象有澀脈,其具體表現形式有:緊脈、滯脈、行遲脈、脈不應指、參伍不齊、難而且散的脈,以及像雨打沙地、輕刀刮竹一樣的脈。
然後,從脈搏的部位來講,位於較高位置的脈象有高脈、惵脈、湧脈、以及端直、條達的脈,上達魚際的脈則稱為溢脈;位於較低位置的脈象則有抑脈、卑脈、不及指的脈,以及入尺為復的脈。
最後,從脈搏的浮沉來講,浮的脈象有芤脈、毛脈、泛脈、盛脈、肉上行脈、時一浮脈,以及像水漂木、循榆莢、羹上浮油一樣的脈;沉的脈象則有伏脈、潛脈、堅脈、過脈、減脈、陷脈、獨沉脈、時一沉脈,以及像綿裹砂、石投水一樣的脈。
總之,大的、數的、長的、浮的脈象屬於陽脈的範疇;而遲的、澀的、短的、沉的脈象則屬於陰脈的範疇(盧子由所述)。脈象的綱目就是如此,脈象的分類清晰明瞭,便能準確判斷脈象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