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脈理求真》~ 卷一 (14)
卷一 (14)
1. 衝陽等脈
外此衝陽、太谿、太衝,皆足動脈。衝陽者,胃脈也。在足面上五寸骨間動脈上去陷谷三寸。蓋土者,萬物之母。衝陽脈見不衰,胃氣尚存,病雖危而猶可生也。然亦忌弦急,恐其肝旺剋土耳。太谿者,腎脈也,在足跗後兩旁圓骨上動脈陷中。蓋水者,天一之元,診此不衰,尚可治也。
太衝者,肝脈也,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陷中。肝為東方生物之始,不衰則病可治。然此三脈,止可診此以定生死。若云可推某病,則無是也。至於高章綱卑惵損之脈,止是就其脈象而名。蓋以高章綱為脈上行上浮滿溢搏指。卑惵損為脈下行下沉卑屑隱澀不振,仍是一陰一陽之意而別其名。
至於太素一脈,古人傳而不言,言而不傳,皆有義存。以其語涉荒唐,而不輕語以欺世耳。(今之江湖術士,多借此法取錢。)
白話文:
衝陽、太谿、太衝這三條脈絡,都是足部的動脈。衝陽脈屬於胃經,位於腳面上,從五寸骨間的動脈往上,再向上三寸到陷谷穴。土是萬物的根本,衝陽脈如果強勁有力,代表胃氣充足,即使病情危急,仍有生存的希望。但也要注意脈象是否弦急,以免肝氣過旺而克傷脾土。
太谿脈屬於腎經,位於腳踝後方,兩個圓骨頭上方的動脈凹陷處。水是天地之根本,如果此脈強勁,病情仍有治療的可能。
太衝脈屬於肝經,位於大腳趾根部後方二寸的凹陷處。肝臟主東方,是萬物生長的開始,此脈強勁則病情可治。
然而,這三條脈絡只能用來判斷生死,不能用來推斷具體的疾病。至於書中所說的「高章綱」、「卑惵損」等脈象名稱,只是根據脈象的形態來命名。「高章綱」指的是脈象上行、上浮、滿溢,搏動有力;「卑惵損」指的是脈象下行、下沉、細弱、隱澀、無力,這兩種脈象都體現了一陰一陽的道理,只是名稱不同。
至於「太素」脈,古代醫家多有記載,卻又語焉不詳,這是因為其說法過於玄妙,不輕易透露以免誤導世人。(現在江湖術士多以此為名斂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