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理真傳》~ (23)
(23)
1. 認病捷要總訣
2. 發熱類
發熱而身疼者,外感也(自汗桂枝湯,無汗麻黃湯)。發熱而身不疼,飽悶吞酸者,內傷於食也(平胃散加消食行氣之藥)。發熱身疼,不惡寒,舌黃而飲冷者,熱傷於里也(白虎湯加桂枝、乾葛)。發熱身疼,惡寒,口不渴者,邪入少陰也(麻黃附子細辛湯)。
素稟不足,無故身大熱,舌青欲飲極熱者,元陽外越也,亦有口不渴者,皆同(吳萸四逆湯)。小兒發熱,氣粗口熱者,表裡俱病,內有熱也(人參敗毒散加芩、連、梔子)。發熱出氣微溫,而口不熱,小便清長,大便不實,素有疾者,元氣不固也(理中湯、六君子湯之類)。
白話文:
身體發熱又感到疼痛,這是外感引起的。(如果發熱有出汗,用桂枝湯;如果發熱不出汗,用麻黃湯。)
身體發熱但不疼痛,而且覺得飽脹悶悶的,還會吞酸,這是因為飲食不節制導致的內傷。(用平胃散再加一些幫助消化、疏通氣滯的藥物。)
身體發熱又疼痛,但不怕冷,舌苔是黃色的而且想喝冷飲,這是熱邪深入體內導致的。(用白虎湯再加桂枝、乾葛。)
身體發熱又疼痛,而且怕冷,口不渴,這是邪氣侵入少陰經脈導致的。(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如果平時體質就虛弱,突然無緣無故地全身發熱,舌頭發青而且想喝很熱的飲品,這是元陽外泄的表現,也有可能出現口不渴的情況,都用相同的藥方治療。(用吳茱萸四逆湯。)
小孩發熱,呼吸粗重,嘴巴發熱,這是表裡都有病,而且體內有熱。(用人參敗毒散再加黃芩、黃連、梔子。)
發熱,但呼吸時只覺得微微溫熱,嘴巴不熱,小便清長,大便不成形,而且平時就有疾病的人,這是元氣不固的表現。(用理中湯、六君子湯之類的藥方。)
3. 寒邪內生圖
今以一圈白色,喻人身一團正氣。正氣旺者,外寒不入,內寒不生。夫內寒之生,由於內之正氣不足,正氣不足一分,身內之陰寒便生一分。故經雲:氣不足便是寒。究不足之原,因房勞過度者,則損腎陽;因飲食不節者,則損脾陽;因用心過度者,則損心陽。陽者氣也,陽氣損於何處,陰寒便生於何處,積陰日久,元陽便為陰所滅也。
在上者,仲景用桂枝以扶心陽;在中者,仲景用建中、理中以扶脾陽;在下者,仲景用四逆、白通以救腎陽。陽虛日久,不能化生真陰,陰液日虧,積之久久,血枯而虛陽又熾,反為客邪,此真可謂陰虛也,法宜甘寒養陰,切切不可妄用苦寒,故仲景有炙甘草湯、桂枝龍骨牡蠣湯、甘草黑薑湯之法,從陽以引陰,滋陰、化陰。餘謂此即仲景治內傷之子午針也。
諸書稱癆字從火,皆是從損陽一語悟出也,惜乎解理未暢,後學無從下手,遂使由癆症而斃者多多矣。學者務要明得損陽而陰象症形足徵者,照上卷陽虛門法治之。損陽不能化陰,陰液枯竭,肌膚枯搞,神氣短少,吐痰膠粘,有火形可驗者,照仲景炙甘草、龍骨黑薑湯之法治之,陰虛門方,亦可擇取。又要識得外邪從陽經入內,以致熱傷血者,亦可謂陰虛,若此而論者,是謂之真陰虛。
從外而致者,苦寒、清涼、升解俱可治之,若此論者,只宜甘溫微寒,從陽養陰以調之,內外之法,至此詳矣。餘於上卷將陽虛陰虛症形實據列出,乃辨症認症之子午針也;辛甘化陽,苦甘化陰,乃用藥之子午針也;氣有餘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乃猶是一元中之子午針也。學者務宜潛心默會,期於明白瞭然,幸甚幸甚。
【闡釋】本節是全書最後一段,標題為欽安用藥金針。自謂考究多年,用藥有一點真機,與眾不同,可說是鄭氏用藥獨特性的總結。主要有幾點。一、只要具備陽虛癥狀,即外現諸種火形,大熱腫痛,亦當用陽藥;只要具備陰虛癥狀,即外現寒形,身冷如冰,亦當用陰藥,都是百發百中。二、外邪入內,必先侵及太陽所主之皮膚,故發汗散邪為第一要著。
若外邪從陽經入內,則必化熱傷陰,輕淺者用人參白虎、小柴胡之類以存陰,深重者用大、小承氣之類以救陰。若外邪從陰經入內,陰寒混合必傷陽,輕淺者用大、小建中以扶陽,深重者用四逆、白通之類以回陽。三、寒邪內生,源於正氣不足,用心過度者損心陽,宜桂枝湯;飲食不慎者損脾陽,宜建中、理中湯;房勞過度者損腎陽,宜四逆、白通湯。
四、陽虛日久,不能化生真陰者,不可妄用苦寒,只宜甘寒及甘溫微寒養陰,從陽以引陰、滋陰、化陰,用炙甘草湯、桂枝龍牡湯、甘草黑薑湯類以治之。癆症亦多屬此類,不能純用陰藥。只有外邪從陽經入內以致熱傷血之陰虛,始可治以苦寒、清涼、升解之劑。五、辛甘化陽,苦甘化陰,乃用藥之總則。
白話文:
現在用一個白色的圓圈,來比喻人體的一團正氣。正氣旺盛的人,外來的寒邪無法侵入,體內也不會產生寒氣。體內寒氣的產生,是因為體內正氣不足,正氣減少一分,體內的陰寒之氣就會增加一分。所以古書說:「氣不足就是寒」。探究氣不足的原因,是因為性生活過度的人,會損耗腎陽;飲食不節制的人,會損耗脾陽;用腦過度的人,會損耗心陽。陽氣就是人體的氣,陽氣在哪裡被損耗,陰寒之氣就會在哪裡產生,陰寒之氣累積久了,人體的元陽就會被陰寒之氣消滅。
針對陽氣損耗的不同部位,張仲景在上方使用桂枝來扶助心陽;在中間使用建中湯、理中湯來扶助脾陽;在下方使用四逆湯、白通湯來救助腎陽。陽氣虛弱久了,不能化生真正的陰液,陰液日漸虧損,累積久了,會造成血液枯竭,虛陽反而變得旺盛,反客為主,這才是真正的陰虛。治療方法應該用甘寒的藥物來滋養陰液,絕對不能妄用苦寒的藥物。因此張仲景創立了炙甘草湯、桂枝龍骨牡蠣湯、甘草黑薑湯等方劑,用扶助陽氣的方法來引導陰液的產生,達到滋陰、化陰的效果。我認為這就是張仲景治療內傷的子午針法。
許多書上說「癆」字從火,都是從「損陽」這個道理領悟出來的,可惜解釋不夠清楚,後學者無從下手,導致許多人因為癆病而死亡。學習醫學的人一定要明白,損耗陽氣而出現明顯陰象症狀的人,要按照之前提到的陽虛病症的治療方法來治療。如果損耗陽氣導致無法化生陰液,造成陰液枯竭,肌肉皮膚乾枯,精神氣力不足,吐出的痰黏稠,且有火熱的現象,可以使用張仲景的炙甘草湯、龍骨黑薑湯等方法來治療,也可以選用陰虛門的方劑。另外也要知道,外來的邪氣從陽經進入體內,導致熱邪傷害血液,也可以說是陰虛。如果這樣來判斷,才是真正的陰虛。
外來的邪氣引起的陰虛,可以用苦寒、清涼、升散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是自身陽氣不足引起的陰虛,只能用甘溫、微寒的藥物,從扶助陽氣的角度來滋養陰液,以達到調和的目的。內外之法的區別,到這裡就說得很清楚了。我在前面的章節中,將陽虛和陰虛的症狀和依據都列出來了,那就是辨別病症的子午針法;用辛甘的藥物來化生陽氣,用苦甘的藥物來化生陰液,那就是用藥的子午針法;人體內的氣有餘就會產生火,氣不足就會產生寒,這也是體內陰陽調和的子午針法。希望學習醫學的人,要潛心研究,達到明白透徹的程度,這是非常重要的。
【闡釋】這段是全書最後一部分,標題是欽安用藥的精髓。作者說自己研究多年,用藥方面有一些獨特的見解,可以說是鄭氏用藥獨特性的總結。主要有幾點:第一,只要出現陽虛的症狀,即使外在表現出各種火熱的現象,像是發熱腫痛,也應該使用溫陽的藥物;只要出現陰虛的症狀,即使外在表現出寒冷的現象,像是身體冰冷,也應該使用滋陰的藥物,這樣做都能夠百發百中。第二,外來的邪氣侵入人體,一定會先侵犯太陽經所主的皮膚,所以發汗驅散邪氣是第一要務。
如果外邪從陽經進入體內,一定會化熱傷陰,症狀輕微的,可以使用人參白虎湯、小柴胡湯之類的藥物來保養陰液;症狀嚴重的,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之類的藥物來救護陰液。如果外邪從陰經進入體內,陰寒之氣混合在一起,一定會傷害陽氣,症狀輕微的,可以使用大建中湯、小建中湯來扶助陽氣;症狀嚴重的,可以使用四逆湯、白通湯之類的藥物來挽救陽氣。第三,寒邪在體內產生,是因為正氣不足,用腦過度的人會損耗心陽,應該用桂枝湯來治療;飲食不節制的人會損耗脾陽,應該用建中湯、理中湯來治療;性生活過度的人會損耗腎陽,應該用四逆湯、白通湯來治療。
第四,陽氣虛弱久了,不能化生真正的陰液的人,不可以妄用苦寒的藥物,只能用甘寒以及甘溫微寒的藥物來滋養陰液,用扶助陽氣的方法來引導陰液的產生,達到滋陰、化陰的效果,可以使用炙甘草湯、桂枝龍牡湯、甘草黑薑湯之類的方劑來治療。癆病也大多屬於這種情況,不能單純地使用滋陰的藥物。只有外邪從陽經進入體內,導致熱邪傷害血液造成的陰虛,才可以使用苦寒、清涼、升散的藥物來治療。第五,辛甘的藥物可以化生陽氣,苦甘的藥物可以化生陰液,這是用藥的總原則。
這些道理明確、切實、精妙圓通,真是用藥的精髓,值得我們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