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二 (39)
卷二 (39)
1. 論一首、脈證十六條、方十三首
王冰至真要注云。夫大寒內結。稸聚疝瘕。以熱攻除。寒格熱反縱。反縱之則痛發尤甚。攻之則熱不得前。方以蜜煎烏頭。佐之以熱蜜。多其藥服。已便消。是則張公從此。而以熱因寒用也。
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外臺。仲景傷寒論。作腹中痛。引脅痛及腹裡急。
〔尤〕此治寒多而血虛者之法。血虛則脈不榮。寒多則脈絀急。故腹脅痛而裡急也。當歸生薑。溫血散寒。羊肉。補虛益血也。
〔鑑〕李彣云。疝屬肝病。肝藏血。其經布脅肋。腹脅並痛者。血氣寒而凝泣也。當歸通經活血。生薑溫中散寒。裡急者內虛也。用羊肉補之。內經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是也。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千金。婦人門名當歸湯。注云。胡洽名小羊肉湯。)
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外臺云去脂)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薑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加生薑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千金。用芍藥二兩。注云。子母秘錄有甘草。)
王氏古方選注云。寒疝為沉寒在下。由陰虛得之。陰虛則不得用辛烈熱燥之藥。重劫其陰。故仲景另立一法。以當歸羊肉。辛甘重濁。溫暖下元。而不傷陰。佐以生薑五兩。加至一斤。隨血肉有情之品。引入下焦。溫散冱寒。若痛多而嘔。加陳皮白水。奠安中氣。以禦寒逆。本方三味。非但治疝氣逆沖。移治產後下焦虛寒。亦稱神劑。
張氏千金衍義云。凡少腹㽲痛。用桂心等藥不應者。用之輒效。
寇氏本草衍義云。張仲景治寒疝。用生薑羊肉湯服之。無不應驗。有一婦人。產當寒月。寒氣入產門。腹臍以下脹滿。手不敢犯。此寒疝也。師將治之以抵當湯。謂有瘀血。非其治也。可服張仲景羊肉湯。二服遂愈。
外臺。小品。寒疝氣腹中虛痛。及諸脅痛裡急。當歸生薑等四味主之。
於本方內。加芍藥。
聖濟總錄。四味當歸湯。治卒疝腹痛裡急。(即本方。)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千金。程本無抵當二字。)
〔徐〕起於寒疝腹痛。而至逆冷手足不仁。則陽氣大痹。加以身疼痛。榮衛俱不和。更灸刺諸藥不能治。是或攻其內。或攻其外。邪氣牽制不服。故以烏頭攻寒為主。而合桂枝全湯。以和榮衛。所謂七分治里。三分治表也。如醉狀。則榮衛得溫而氣勝。故曰知。得吐則陰邪不為陽所客。故上出。而為中病。
〔程〕寒淫於內。則腹中痛。寒勝於外。則手足逆冷。甚則至於不仁。而身疼痛。此內外有寒也。
〔鑑〕抵當二字。衍文也。
白話文:
論一首、脈證十六條、方十三首
王冰在《至真要大論》注中說:如果體內寒邪凝聚,導致疝氣或積聚,用溫熱之法治療,寒邪會因為熱力的刺激而更加擴散,疼痛反而會加劇。而單純使用溫熱方法,寒邪又無法被驅散。所以用蜜煎烏頭,輔以熱蜜,加大藥量服用,才能有效消除病症。這說明張仲景在此處運用「熱因寒用」的治療方法。
寒疝導致腹部疼痛,以及脅肋疼痛、腹痛裡急者,可用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療。(出自《外台秘要》及《傷寒論》)
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寒邪較重且氣血虛弱的患者。氣血虛弱則經脈不通,寒邪較重則脈象細弱急促,所以會出現腹脅疼痛和裡急的症狀。當歸和生薑溫經散寒,羊肉則補虛益氣血。
李彣說:疝氣屬於肝臟疾病,肝臟藏血,其經絡遍布脅肋,腹脅同時疼痛,是因血氣受寒凝滯所致。當歸可以通經活血,生薑溫中散寒,裡急是因內虛所致,用羊肉來補益。正如《內經》所說:「形體虛弱者,用溫熱之法溫補元氣;精氣不足者,用補益之物滋補。」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出自《千金方·婦人門》,胡洽稱之為小羊肉湯)
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外台秘要》記載要去脂)。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八升水煎煮至三升,溫服七合,一日三次。如果寒邪較重,可將生薑增加至一斤;如果疼痛劇烈且伴有嘔吐,可加入橘皮二兩、白朮一兩;若增加生薑用量,也要增加煎煮用水至五升,煎煮至三升二合服用。(《千金方》中記載使用芍藥二兩,注釋中說《子母秘錄》中還加了甘草。)
王氏在《古方選注》中說:寒疝是寒邪下沉於下焦,由於陰虛而導致。陰虛的病人不能使用辛辣溫燥的藥物,以免加重陰虛。所以仲景另立此方,用當歸和羊肉,辛甘溫潤,溫暖下焦,而不傷陰。佐以生薑五兩,甚至加至一斤,與血肉同用,引導至下焦,溫散寒邪。如果疼痛劇烈且伴有嘔吐,則加陳皮、白朮,以安和中氣,抵禦寒邪的逆襲。本方三味藥,不僅治療疝氣逆衝,也可用於治療產後下焦虛寒,堪稱良方。
張氏在《千金衍義》中說:凡是少腹隱痛,使用桂枝等藥物無效的,使用此方則療效顯著。
寇氏在《本草衍義》中說:張仲景治療寒疝,使用生薑羊肉湯,無不應驗。曾有一位婦女,在寒冷的月份生產,寒邪侵入產道,腹部肚臍以下脹滿,不敢觸碰,這就是寒疝。師傅打算用抵當湯治療,認為有瘀血,但這並非正確的治療方法。於是讓她服用張仲景的羊肉湯,服用了兩次就痊癒了。
《外台秘要》及《小品方》記載:寒疝氣導致腹部虛痛,以及脅肋疼痛、腹痛裡急,可用當歸、生薑等四味藥治療。
在此方中加入芍藥。
《聖濟總錄》記載:四味當歸湯,治療突然發作的疝氣腹痛裡急(即本方)。
寒疝導致腹部疼痛,四肢逆冷,手足麻木不仁,或伴有全身疼痛,灸法、針刺和其它藥物均無效者,可用抵當烏頭桂枝湯治療。(出自《千金方》,程氏版本無「抵當」二字)
徐氏註解:寒疝導致腹痛,並發展到四肢逆冷、麻木不仁,說明陽氣受阻。再加上全身疼痛,說明榮衛二氣皆失調和。即使使用灸法、針刺等方法,也無效,這是因為邪氣侵犯內外,牽制藥力,所以用烏頭為主藥攻寒邪,並配合桂枝湯,以調和營衛,所謂「七分治裡,三分治表」。如果病人像醉酒一樣,則是營衛得溫,陽氣旺盛;如果病人能嘔吐,則陰邪不再客居於陽氣,從上而下排出,從而治愈疾病。
程氏註解:寒邪入侵內部,則導致腹部疼痛;寒邪侵犯體表,則導致手足逆冷,嚴重者甚至麻木不仁,並伴有全身疼痛,這是內外皆受寒邪侵襲。
「抵當」二字是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