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二 (36)
卷二 (36)
1. 論一首、脈證十六條、方十三首
千金云。腹中轉動者勿服。不動者更服。
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脈經。無宜大柴胡湯五字。接前七物湯三物湯為一條。傷寒論可下篇。作病腹中滿痛者。宜下有大承氣三字。)
〔尤〕按之而滿痛者。為有形之實。邪實則可下。而心下滿痛。則結處尚高。與腹中滿痛不同。故不宜大承氣。而宜大柴胡。
〔魏〕此為邪實。而且挾熱者言也。仲景已敘之傷寒論中太陽篇矣。云。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者。與大柴胡湯主之。宜下之。而不用大承氣。乃出大柴胡者。正與傷寒論篇中所言相符也。
張氏醫通云。邪從胸脅而入於陽位。合用大柴胡兩解之。與臍腹硬痛。承氣證不同。○案數說如是。而金鑑謂滿痛之下。當有有潮熱之三字。若無此三字。則不當與大柴胡湯。此尤有理。然今據脈經。而味經旨。此亦厚朴三物湯之證。宜大柴胡湯五字。恐是衍文。其方亦錯出。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黃芩(二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枳實(四枚炙),大黃(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五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宜大承氣湯。(不足言。千金。作不驚人。)
〔鑑〕腹滿時減時滿。虛滿也。腹滿常常而滿。實滿也。腹滿不減。雖減不過稍減。不足言減也。虛滿當溫。實滿當下。故宜大承氣湯下之。
〔尤〕減不足言。謂雖減。而不足云減。所以形其滿之至也。故宜大下。以上三方。雖緩急不同。而攻泄則一。所謂中滿者。瀉之於內也。
大承氣湯方(見前痓病中。)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千金。作心脅中大寒大痛。嘔不能飲食。飲食下咽。自知偏從一面下流。有聲決決然。若腹中寒氣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而痛。其頭不可觸近。程本金鑑。無痛而之而。)
〔鑑〕心胸中大寒痛。謂腹中上連心胸大痛也。而名大寒痛者。以有厥逆脈伏等。大寒證之意也。嘔逆不能飲食者。是寒甚。拒格於中也。上衝皮起。出見頭足者。是寒甚聚堅於外也。上下痛不可觸近。是內而臟腑。外而經絡。痛之甚。亦由寒之甚也。主之以大建中湯。蜀椒乾薑。
大散寒邪。人參膠飴。大建中虛。服後溫覆。令有微汗。則寒去而痛止。此治心胸中寒之法也。
〔程〕寒氣搏於腸胃之外。衝突出見於皮膚膜原之分。如有頭足。其痛則近於外。故不可以手觸近也。
大建中湯方
蜀椒(二合去汗),乾薑(四兩),人參(二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膠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如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一炊頃。千金。作炊三升米。)
白話文:
論一首、脈證十六條、方十三首
《千金方》說,腹部有轉動感就不要服用藥物,沒有轉動感才可以服用。
按壓心下部感到滿脹疼痛,這是實證,應該瀉下,宜服大柴胡湯。(《脈經》中沒有「宜大柴胡湯」五字,將前文的七物湯、三物湯合為一條。傷寒論下篇記載:腹部滿脹疼痛者,宜用大承氣湯瀉下。)
按壓腹部感到滿脹疼痛,是有形之實證。邪氣實證可以瀉下,但心下部滿脹疼痛,病灶位置較高,與腹部滿脹疼痛不同,因此不宜用大承氣湯,而宜用大柴胡湯。
這是邪氣實證且夾雜熱證的意思。《傷寒論》太陽篇中仲景已敘述過:傷寒十多天,裡邊有熱結者,用大柴胡湯治療,應該瀉下,但不適用大承氣湯,而用大柴胡湯,這與《傷寒論》篇中所說相符。
《張氏醫通》說,邪氣從胸脅進入陽位,合用大柴胡湯來治療,這與臍腹堅硬疼痛、大承氣湯證不同。綜上所述,而《金鑑》認為滿脹疼痛的患者,應該有潮熱的症狀,若沒有潮熱的症狀,則不應服用大柴胡湯。這也相當有道理。然而,現在根據《脈經》,以及理解其藥方旨意,此亦屬厚朴三物湯的證候,宜用大柴胡湯的記載,可能是衍文,其方劑也記載錯誤。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黃芩(二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枳實(四枚,炙),大黃(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五兩)
以上八味藥材,用水一斗二升,煎煮至六升,去渣,再煎煮一次,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腹部滿脹不減輕,或減輕程度微不足道,就應該瀉下,宜服大承氣湯。(微不足道,《千金方》作「不驚人」。)
腹部時而滿脹時而減輕,這是虛滿;腹部持續滿脹,這是實滿。腹部滿脹不減輕,即使減輕也僅僅是稍微減輕,微不足道,這是實滿。虛滿應該溫補,實滿應該瀉下,因此宜用大承氣湯瀉下。
「減輕不足道」是指雖然減輕了,但減輕的程度微不足道,因此表現出滿脹的程度非常嚴重,所以應該大力瀉下。以上三方,雖然緩急程度不同,但都是攻瀉之法。所謂中滿,就是從內部瀉下。
大承氣湯方:(見前痓病中。)
心胸部極度寒冷疼痛,嘔吐不能進食,腹部寒邪上衝,皮膚隆起,出現像頭足一樣的隆起物,腹部上下疼痛,不能觸碰。用大建中湯治療。(《千金方》作「心脅部極度寒冷疼痛,嘔吐不能進食,飲食下咽,自知偏從一面下流,有聲音像決決然,如同腹部寒邪上衝,皮膚隆起,出現像頭足一樣的隆起物,腹部上下疼痛,其頭不能觸碰。」程氏本、金鑑本沒有「而痛」二字。)
心胸部極度寒冷疼痛,是指腹部上連心胸部劇烈疼痛。稱為極度寒冷疼痛,是因為有厥逆脈、脈伏等極度寒冷的證候。嘔吐不能進食,是寒邪嚴重,阻礙於中焦。上衝皮膚隆起,出現像頭足一樣的隆起物,是寒邪嚴重凝聚於體表。腹部上下疼痛不能觸碰,是內臟和經絡都非常疼痛,也是因為寒邪非常嚴重。用大建中湯治療,蜀椒、乾薑散寒邪,人參、膠飴溫補脾胃。服用後溫暖覆蓋,使其微微出汗,寒邪消除,疼痛就會停止。這是治療心胸部寒邪的方法。
寒邪搏於腸胃之外,衝擊突出於皮膚膜原的分界處,如同頭足一樣,疼痛則靠近體表,所以不能用手觸碰。
大建中湯方:
蜀椒(二合,去汗),乾薑(四兩),人參(二兩)
以上三味藥材,用水四升,煎煮至二升,去渣,加入膠飴一升,小火煎煮,取一升半,分次溫服。像煮熟三升米的時間一樣,再服用,當天應該吃粥,溫暖覆蓋。(煮熟三升米的時間,《千金方》作「炊三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