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二 (31)
卷二 (31)
1. 論一首、證一首、方十首
聖惠方,薏苡仁散。治胸痹心下堅痞緩急。
薏苡仁(二兩),附子(二兩炮),甘草(一兩炙)
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稍熱頻服之。
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肘後痛下。有心下牽急懊痛六字。)
〔程〕心中痞。即胸痹也。諸逆。如脅下逆搶心之類。邪氣獨留於上。則心懸痛。枳實以泄痞。桂枝以下逆。生薑以散氣。
〔尤〕諸逆。該痰飲客氣而言。心懸痛。謂如懸物動搖而痛。逆氣使然也。
〔鑑〕心懸而空痛。如空中懸物。動搖而痛也。用桂枝生薑枳實湯。通陽氣破逆氣。痛止痞開矣。
潘氏續焰云。懸者懸閣之義。不在胃。而懸留於腹脅間也。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外臺。載仲景傷寒論。心下懸痛。諸逆大虛者桂心生薑枳實湯。方同。)
桂枝,生薑(各三兩),枳實(五枚○徐沈尤枚作兩外臺有炙字)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千金桂心三物湯,治心下痞諸逆懸痛。
桂心(二兩),膠飴(半斤),生薑(二兩)
上藥切。以水四升。煮二味。取三升。去滓。內飴。分三服。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鑑〕心痛徹背。尚有休止之時。故以栝蔞薤白白酒加半夏湯平劑治之。此條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是連連痛而不休。則為陰寒邪甚。浸浸乎陽光欲熄。非薤白白酒之所能治也。故以烏頭赤石脂丸主之。方中烏附椒姜一派。大辛大熱。別無他顧。峻逐陰邪而已。李彣曰。心痛在內而徹背。
則內而達於外矣。背痛在外而徹心。則外而入於內矣。故既有附子之溫。而復用烏頭之迅。佐乾薑行陽。大散其寒。佐蜀椒下氣。大開其鬱。恐過於大散大開。故復佐赤石脂入心以固澀。而收陽氣也。
赤石脂丸方(外臺。引仲景傷寒論云。千金。必效。文仲。範汪。經心錄等同。)
蜀椒(一兩一法二分○外臺作二分),烏頭(一分炮),附子(半兩炮一法一分○外臺作一分),乾薑(一兩一法一分○外臺作二分),赤石脂(一兩一法二分○外臺作二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千金。名烏頭丸,用烏頭六銖。附子蜀椒各半兩。注云。範汪。不用附子。崔氏。用桂半兩為六味。)
外臺云。此方丹陽有隱士。出山云。得華佗法。若久心痛。每旦服三丸。稍加至十丸。盡一劑。遂終身不發。
九痛丸,治九種心痛。(外臺。引千金。名附子丸。○徐本。標附方二字。沈同。程云。非仲景方。並是。)
附子(三兩○千金用二兩),生狼牙(一兩炙香○千金用生狼毒四兩外臺同),人參,乾薑,巴豆(一兩去皮心熬研如脂),吳茱萸(各一兩○千金用乾薑二兩)
白話文:
論一首、證一首、方十首
薏苡仁散治療胸部悶痛,心下堅硬痞塞,時而緩慢,時而急迫。
方劑組成:薏苡仁二兩,炮附子二兩,炙甘草一兩。將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煮至六分,去渣,稍溫熱頻服。
桂枝生薑枳實湯治療心中痞塞、諸多逆氣、心痛如懸掛物般疼痛的症狀。(肘後方記載:心下牽拉急痛)。
程氏註解:心中痞塞,就是胸部悶痛;諸多逆氣,例如脅下逆氣上衝心臟等;邪氣單獨滯留在上焦,就會導致心痛如懸掛物般疼痛。枳實用於瀉去痞塞,桂枝用於治療下逆之氣,生薑用於散氣。
尤氏註解:諸多逆氣,指的是痰飲和客邪之氣;心痛如懸掛物般疼痛,是指像懸掛的物品搖晃般疼痛,是逆氣導致的。
鑑氏註解:心痛如懸掛在空中的東西一樣,搖晃而疼痛。使用桂枝生薑枳實湯,可以通暢陽氣,消除逆氣,疼痛消除,痞塞也打開了。
潘氏在《續焰》中說:「懸」指的是懸掛的意思,不在胃部,而是懸掛在腹部脅肋之間。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外臺秘要,收錄於張仲景《傷寒論》。治療心下懸痛,諸多逆氣,體虛者,可用桂枝生薑枳實湯,方劑相同。)
方劑組成:桂枝、生薑(各三兩),枳實(五枚或兩,不同版本記載略有不同)。將三味藥材用六升水煎煮,取三升,分三次溫服。
千金桂心三物湯治療心下痞塞、諸多逆氣、心痛如懸掛物般疼痛。
方劑組成:桂心二兩,膠飴半斤,生薑二兩。將藥材切碎,用四升水煎煮兩味藥材,取三升,去渣,加入膠飴,分三次服用。
烏頭赤石脂丸治療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的症狀。
鑑氏註解:心痛徹背,還會有間歇期,因此可以用栝蔞薤白白酒加半夏湯等溫和藥劑治療。而此條所述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是持續不斷的疼痛,屬於陰寒邪氣非常嚴重,陽氣將要熄滅的狀態,不是薤白白酒湯所能治療的,因此用烏頭赤石脂丸主治。方中烏頭、附子、乾薑、蜀椒等藥材,都是辛熱之品,峻猛逐邪,別無他法。李彣說,心痛在內而徹背,是指從內部到達外部;背痛在外而徹心,是指從外部到達內部。所以,既有附子的溫熱,又有烏頭的快速作用,乾薑助陽氣運行,大散寒邪,蜀椒下氣,大開鬱滯。為了避免過度散寒開鬱,又加入赤石脂入心以固澀,收斂陽氣。
赤石脂丸方:(外臺秘要,引自張仲景《傷寒論》,《千金要方》、《備急千金要方》、《經心錄》等書記載相同。)
方劑組成:蜀椒一兩一分(或二分),炮烏頭一分,炮附子半兩一分(或一分),乾薑一兩一分(或二分),赤石脂一兩一分(或二分)。將五味藥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飯前服用一丸,每日三次,若無效,可酌情增加劑量。(《千金要方》名為烏頭丸,用烏頭六銖,附子、蜀椒各半兩。注釋中說,範汪不用附子,崔氏用桂枝半兩,共六味藥。)
外臺秘要記載:此方是丹陽一位隱士出山時傳出的,據說是華佗的方法。如果長期心痛,每天早晨服用三丸,逐漸增加到十丸,服用完一劑,就能終身不再發病。
九痛丸,治療九種心痛。(外臺秘要,引自《千金要方》,名為附子丸。徐氏、沈氏本都記載此方,程氏認為此方不是仲景的方劑。)
方劑組成:附子三兩(《千金要方》用二兩),炙香生狼牙一兩(《千金要方》用生狼毒四兩,外臺秘要相同),人參、乾薑、巴豆(一兩去皮心,熬研成膏狀)、吳茱萸(各一兩)(《千金要方》用乾薑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