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二 (30)
卷二 (30)
1. 論一首、證一首、方十首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四枚),厚朴(四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栝蔞實(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千金。用厚朴三兩。薤白一斤。)
人參湯方
人參,甘草,乾薑,白朮(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程〕此即理中湯也。中氣強則痞氣能散。胸滿能消。脅氣能下。人參白朮所以益脾。甘草乾姜所以溫胃。脾胃得其和。則上焦之氣開發。而胸痹亦愈。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千金。外臺。無橘枳薑湯亦主之七字。)
〔鑑〕胸痹。胸中急痛。胸痹之重者也。胸中氣塞。胸痹之輕者也。
〔程〕膻中為氣之海。痹在胸中。則氣塞短氣也。神農經曰。茯苓主胸脅逆氣。杏仁主下氣。甘草主寒熱邪氣。為治胸痹之輕劑。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千金。名茯苓湯。外臺。引千金。方後云。仲景傷寒論同。)
茯苓(三兩),杏仁(五十枚),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外臺。古今錄驗。療氣忽發滿胸急方。
於本方中。去甘草。加橘皮。
橘皮枳實生薑湯方(千金。無方名。外臺。作橘皮枳實湯。)
橘皮(一斤○外臺作半斤),枳實(三兩○外臺作四枚),生薑(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斤。煮取二斤。分溫再服。(〔原注〕肘後。千金云。治胸痹。胸中愊愊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燥唾沫○外臺。引仲景傷寒論。主療與肘後千金同。方後云。肘後小品。文仲。深師。範汪。古今錄驗。經心錄。千金同。)
〔程〕氣塞氣短。非辛溫之藥。不足以行之。橘皮枳實生薑辛溫。同為下氣藥也。內經曰。病有緩急。方有大小。此胸痹之緩者。故用君一臣二之小方也。
胸痹緩急者。薏苡仁附子散主之。(外臺。引古今錄驗痹下。有偏字。)
〔程〕寒邪客於上焦則痛急。痛急則神歸之。神歸之則氣聚。氣聚則寒邪散。寒邪散則痛緩。此胸痹之所以有緩急者。亦心痛去來之義也。薏苡仁以除痹下氣。大附子以溫中散寒。
〔鑑〕李彣曰。緩急者。或緩而痛暫止。或急而痛復作也。薏苡仁入肺利氣。附子溫中行陽。為散服。則其效更速矣。
案緩急之緩。或謂絞字之訛。此說似是而卻非。外臺。載胸痹心下堅痞緩急方四首。聖惠亦同。故知程李之解是也。
薏苡仁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案外臺。引古今錄驗。載薏苡仁散二方。初一方。用薏苡仁五百枚。甘草三兩。後一方。與本方同。唯用薏苡仁一千五百枚。云此方出僧深。範汪同。仲景方。用薏苡仁十五兩。
白話文:
論一首、證一首、方十首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四枚,厚朴四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栝蔞實一枚(搗碎)。將以上五味藥材,用五升水煎煮,先煮枳實和厚朴,煮至剩二升,過濾去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煮沸幾次,分三次溫服。 (《千金方》記載:用厚朴三兩,薤白一斤。)
人參湯方
人參、甘草、乾薑、白朮各三兩。以上四味藥材,用八升水煎煮,煮至剩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評註)此方即理中湯。中氣充足,則痞氣得以散開,胸滿得以消除,脅肋之氣得以下降。人參、白朮補益脾氣;甘草、乾薑溫暖胃氣。脾胃調和,則上焦之氣通暢,胸痹也能痊癒。
胸痹,胸中氣滯,呼吸短促,茯苓杏仁甘草湯可治,橘枳薑湯也可治。(《千金方》、《外台秘要》;《外台秘要》版本無「橘枳薑湯亦主之」七字。)
(考證)胸痹,胸中劇烈疼痛,是胸痹的重症;胸中氣滯,是胸痹的輕症。
(評註)膻中是氣的匯聚之處,痹阻於胸中,則氣機阻滯,呼吸短促。《神農本草經》記載:茯苓主治胸脅逆氣;杏仁主治降氣;甘草主治寒熱邪氣。此方為治療胸痹輕症的藥方。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千金方》名為茯苓湯,《外台秘要》引用《千金方》,方後註明:與《傷寒論》相同。)
茯苓三兩,杏仁五十枚,甘草一兩。以上三味藥材,用一斗水煎煮,煮至剩五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病情未癒可繼續服用。《外台秘要》、《古今錄驗》記載:治療氣機突然鬱滯,胸悶氣急的方劑。在這個方劑中,去掉甘草,加入橘皮。
橘皮枳實生薑湯方(《千金方》無方名,《外台秘要》作橘皮枳實湯。)
橘皮一斤(《外台秘要》作半斤),枳實三兩(《外台秘要》作四枚),生薑半斤。以上三味藥材,用五斤水煎煮,煮至剩二斤,分兩次溫服。(原文注釋:《肘後方》、《千金方》記載:治療胸痹,胸中感覺脹滿、哽塞,好像有瘙癢感,咽喉乾燥,唾液減少。《外台秘要》引用《傷寒論》,主治與《肘後方》、《千金方》相同,方後註明:《肘後方》、《千金翼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古今錄驗方》、《經效心計》及《千金方》均有記載。)
(評註)氣機阻滯,呼吸短促,非辛溫之藥不足以行氣。橘皮、枳實、生薑辛溫,都是行氣的藥物。《內經》記載:疾病有緩急之分,方劑也有大小之別。這是治療胸痹緩證的小方,用君藥一味,臣藥二味。
胸痹緩急證,薏苡仁附子散主治。(《外台秘要》引用《古今錄驗》痹下,有偏字。)
(評註)寒邪客犯上焦,則疼痛劇烈;疼痛劇烈,則氣機凝滯;氣機凝滯,則寒邪得以散開;寒邪散開,則疼痛緩解。這就是胸痹之所以有緩急之別的原因,也與心痛發作的道理相同。薏苡仁去除痹證,行氣降氣;附子溫中散寒。
(考證)李彣說:緩急,是指有時疼痛緩解,暫時停止;有時疼痛加劇,再次發作。薏苡仁入肺利氣,附子溫中行陽,研為散劑服用,則療效更快。
考證:緩急中的“緩”,有人說是“絞”字的訛誤,這種說法似是而非。《外台秘要》記載胸痹心下堅痞緩急方四首,《聖濟總錄》也相同,可知程、李二氏的解釋是正確的。
薏苡仁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枚(炮製)。以上二味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匕,每日三次。
考證:《外台秘要》引用《古今錄驗》,記載薏苡仁散二方:第一方,用薏苡仁五百枚,甘草三兩;第二方,與本方相同,只用薏苡仁一千五百枚,說是僧深、範汪所用方劑;《傷寒論》用薏苡仁十五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