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一 (3)
卷一 (3)
1. 論十三首、脈證三條
〔程〕腠理,一作膲理。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元真之所湊會,血氣之所灌滲也。理者,有粗理,有小理,有密理,有分理,有肉理,此皮膚之理也。腑之環回周疊,臟之厚薄結直,此臟腑之理也。
案文子曰:「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是以稟天地五行之氣而生。」荀子曰:「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疢,疹同,疾也。陶弘景肘後百一方,以內疾、外發、他犯三者,分為上、中、下三卷,蓋本於此條,而義少異。無擇則依陶氏,所以與本條之旨不同。忤,逆也,戾也。一切經音義云。
凡人自摩自捏,伸縮手足,除勞去煩,名為導引。若使別人握搦身體,或摩或捏,即名按摩也。莊子刻意曰:「吹呵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道書,口吐濁氣曰吐故,鼻納清氣曰納新,此所謂內丹、外丹也。膏摩,即摩膏之謂。玉函經總例云:「湯散丸藥,針灸膏摩,一如其法。」金鑑,以為按摩誤。
問云:「病人有氣色見於面部,願聞其說?」師曰:「鼻頭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原注〕一云:腹中冷若痛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黃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設微赤非時者死。其目正圓者痓,不治。又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
〔徐〕此段乃醫家之望法也。
〔鑑〕色者,青、赤、黃、白、黑也。氣者,五色之光華也。
〔程〕內經曰:「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故五色微胗,可以目察。鼻者,明堂也。明堂潤澤以清,則無病。
〔尤〕鼻頭,脾之部。青,肝之色。腹中痛者,土受木賊也。冷則陽亡,而寒水助邪,故死。腎者主水,黑,水之色。脾負而腎氣勝之,故有水氣。色黃者,面黃也,其病在脾,脾病則生飲,故胸上有寒,寒,寒飲也。色白,亦面白也,亡血者,不華於色故白,血亡則陽不可更越。
設微赤,而非火令之時,其為虛陽上泛無疑,故死。目正圓者,陰之絕也。痙為風強病,陰絕陽強,故不治。痛則血凝泣而不流,故色青。勞則傷腎,故色黑。經云:「腎虛者,面如漆柴也。」風為陽邪,故色赤。脾病則不運,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經云:「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也。」
〔徐〕目為五臟精華之所聚,神氣之所生。正圓則目瞋不轉,而至於痙,是陰絕。產婦多痙,亦主陰也。今之正圓,陰絕無疑,故曰不治。
案靈五色篇曰:「青黑為痛,黃赤為風。」余當參考。
師曰:「病人語聲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語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病。(〔原注〕一作痛。)」
〔徐〕此段乃醫家聞法也。語聲寂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謂靜嘿屬陰,而厥陰肝木,在志為驚,在聲為呼,令寂寂而喜驚呼,知屬厥陰,深入骨節間矣。語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謂聲雖有五臟之分,皆振響於肺金,故亮而不啞。今喑喑然不徹,是胸中大氣不轉。
白話文:
論十三首、脈證三條
皮膚的紋理粗細、疏密、深淺不一,這是皮膚的紋理。臟腑的環繞、層疊、厚薄、曲直,這是臟腑的紋理。「腠理」一詞,有的寫作「膲理」。三焦之氣外出溫暖肌肉,是元氣彙集、血氣灌注的地方。
人身是天地之心的體現,是五行之氣的根本。因此,人依靠天地五行之氣而生。正如荀子所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疢與疹同義,都是疾病的意思。陶弘景《肘後百一方》將內疾外發的疾病分為上中下三卷,其根本與此條大意相近,但略有不同,若無其他選擇,則應遵循陶氏的說法。忤,指逆反、違逆之意。
凡人自己按摩、揉捏、伸展肢體,以消除疲勞,稱為導引。若由他人握住、揉捏身體,則稱為按摩。莊子《刻意》篇中提到,吹呼呼吸,吐故納新,模仿熊的動作和鳥的伸展,以求長壽。道家經典中,口中吐出濁氣稱為吐故,鼻中吸入清氣稱為納新,這是所謂的內丹與外丹。膏摩,就是塗抹膏藥。玉函經總例記載,湯劑、散劑、丸劑、針灸、膏摩等方法,都應依法施用。《金鑑》則認為按摩有誤。
有人問:病人的氣色表現在面部,請問如何判斷?師曰:鼻頭青色,腹中疼痛,感到寒冷者將死。(原注:一云:腹中寒冷且疼痛者將死。)鼻頭顏色微黑者,有水腫;顏色發黃者,胸中有寒;顏色發白者,是失血;如果面色微紅,卻非正常時候,將會死亡;眼睛正圓者,患痙攣,無法治愈;此外,青色代表疼痛,黑色代表勞累,紅色代表風邪,黃色代表便難,顏色鮮明者有留飲。
這段文字是醫家望診的方法。青、赤、黃、白、黑五色,是氣的華彩。內經說:「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因此,五色細微的變化,可以通過觀察來判斷。鼻子是明堂,明堂潤澤清晰,則無病。
鼻頭是脾的部位,青色是肝的顏色,腹中疼痛是土受木的侵害;寒冷則陽氣衰竭,寒邪加重,所以會死。腎主水,黑色是水的顏色,脾氣虛弱而腎氣旺盛,所以會有水腫。顏色發黃,面色發黃,疾病在脾,脾病則生飲,所以胸中有寒,寒指寒飲。顏色發白,面色也發白,失血,顏色不華麗,所以發白。失血則陽氣無法通行。
如果面色微紅,卻不是正常發熱的時間,這是虛陽上浮的表現,所以會死。眼睛正圓,陰氣衰竭,痙攣是風邪引起的強直病,陰氣衰竭陽氣旺盛,所以無法治愈。疼痛則血液凝滯不通,所以顏色發青。勞累則傷腎,所以顏色發黑。經書說:「腎虛者,面如漆柴。」風邪是陽邪,所以顏色發紅。脾病則運化失常,所以便難。顏色鮮明者,有留飲。經書說:「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
眼睛是五臟精華聚集和神氣產生的部位。眼睛正圓,則眼球不能轉動,而導致痙攣,這是陰氣衰竭。產婦多見痙攣,也與陰有關。現在這種眼睛正圓,陰氣衰竭無疑,所以說無法治愈。
《靈樞·五色篇》說:青黑為痛,黃赤為風。其他情況可以參考。
病人說話聲音低沉,喜歡驚呼者,是骨節間的疾病;說話聲音低沉沙啞,聲音傳不出來者,是心膈之間的疾病;說話聲音細小而長者,是頭部疾病。(原注:一作痛。)
這段文字是醫家聽診的方法。說話聲音低沉,喜歡驚呼,是骨節間的疾病,指靜默屬陰,而厥陰肝木,在志為驚,在聲為呼,聲音低沉而喜歡驚呼,知道是厥陰深入骨節間了。說話聲音低沉沙啞,聲音傳不出來,是心膈之間的疾病,指聲音雖然有五臟的分別,但都要通過肺金來振響,所以聲音響亮而不啞,現在聲音低沉沙啞,聲音傳不出來,是胸中元氣不能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