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二 (2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1)

1. 論三首、脈證四條、方十五首

千金麻黃湯,治肺脹咳嗽上氣。咽燥脈浮。心下有水氣。

於本方內。去甘草乾姜。用生薑。

外臺。古今錄驗。沃雪湯。療上氣不得息臥。喉中如水雞聲。氣欲絕方。

於小青龍方內。去芍藥甘草。投柸則臥。一名投柸麻黃湯。

附方

外臺。炙甘草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原注〕方見虛勞中○案外臺。引仲景傷寒論。列於甘草乾薑湯之後。云。並出第八卷中。)

〔沈〕溫溫液液。即泛泛噁心之意也。

〔徐〕肺痿證。概屬津枯熱燥。此方乃桂枝湯。去芍藥。加參地阿膠麻仁麥冬也。不急於去熱。而以生津潤燥為主。蓋虛回而津生。津生而熱自化也。至桂枝乃熱劑。而不嫌峻者。桂枝得甘草。正所以行其熱也。

千金甘草湯(案此本出於肘後而千金主療。與外臺炙甘草湯同。但唾多下。有出血二字。千金翼。名溫液湯。)

甘草(案肘後千金用二兩外臺同千金翼用三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減半。分溫三服。

〔徐〕肺痿之熱。由於虛。則不可直攻。故以生甘草之甘寒。頻頻呷之。熱自漸化也。余妾曾病此。初時涎沫成碗。服過半月。痰少而愈。但最難吃。三四日內。猝無捷效耳。

外臺。引集驗。療肺痿時時寒熱。兩頰赤氣方。童子小便。每日晚取之。去初末少許。小便可有五合。取上好甘草。量病人中指節。男左女右。長短截之。炙令熟。破作四片。納小便中。置於閒淨處。露一宿。器上橫一小刀。明日平旦。去甘草。頓服之。每日一劑。其童子勿令吃五辛。

千金生薑甘草湯,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外臺。一云。不渴。)

生薑(五兩),人參(三兩),甘草(四兩),大棗(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外臺。引集驗云。仲景傷寒論。備急。範汪。千金。經心錄同。)

〔沈〕即炙甘草湯之變方也。甘草人參大棗。扶脾胃而生津液。以生薑辛潤宣行滯氣。俾胃中津液。溉灌於肺。則澤槁回枯。不致肺熱葉焦。為治肺痿之良法也。

〔徐〕亦非一二劑。可以期效。

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枚○千金十五枚),皂莢(乙枚去皮子炙焦○千金作二兩外臺引千金作一挺去皮子炙)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千金。無微微火三字。)

〔沈〕用桂枝湯。嫌芍藥酸收。故去之。加皂莢。利涎通竅。不令涎沫壅遏肺氣。而致喘痿。桂枝和調營衛。俾營衛宣行。則肺氣振。而涎沫止矣。

〔徐〕此治肺痿中之有壅閉者。故加皂莢。以行桂甘薑棗之勢。此方必略兼上氣不得眠者宜之。

外臺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外臺。引仲景傷寒論。作粳米粥。云。出第十八卷中。)

白話文:

論三首、脈證四條、方十五首

千金麻黃湯,治療肺脹咳嗽、氣喘上逆,咽喉乾燥、脈搏浮滑,心下有水氣症狀。此方去甘草、乾薑,改用生薑。

外臺古今錄驗方中,沃雪湯治療氣喘不能平臥,喉中聲音如同水雞叫聲,氣息將絕的危急情況。此方以小青龍湯為基礎,去掉芍藥、甘草,加入柸則臥(藥物),又名投柸麻黃湯。

附方

外臺炙甘草湯,治療肺痿,症狀為涎唾過多,心中感覺溫溫熱熱、濕濕黏黏。(原注:方劑見於虛勞篇。外臺引仲景傷寒論,列於甘草乾薑湯之後,皆出自傷寒論第八卷。)

沈氏注:溫溫液液,指泛泛作嘔的意思。

徐氏注:肺痿證,總體上屬於津液枯竭、熱燥症。此方以桂枝湯為基礎,去掉芍藥,加入人參、生地黃、阿膠、麻仁、麥冬。並不急於清熱,而是以滋陰潤燥為主。因為虛弱得到緩解,津液就會生成,津液生成,熱症自然就會消退。雖然桂枝是溫熱藥,但不覺得峻烈,這是因為桂枝配伍甘草,正好可以調和它的溫熱之性。

千金甘草湯(此方出自肘後方,但千金要方中列為主要治療方法,與外臺炙甘草湯相同,但唾液過多症狀下,增加了出血二字。千金翼方名之為溫液湯。)

甘草(肘後方、千金要方用量為二兩,外臺方及千金翼方用量為三兩)

以上一味,加水三升,煎煮至半量,分三次溫服。

徐氏注:肺痿的熱症,是因虛弱所致,所以不能直接攻邪,因此用生甘草的甘寒之性,頻頻服用,熱症自然會慢慢消退。我的妾侍曾患此病,一開始涎沫多到能盛滿一個碗,服用半個月後,痰液減少而痊癒。但此方最難以入口,三四天內沒有明顯療效。

外臺引集驗方,治療肺痿,時而寒熱,兩頰紅赤的方劑。取童子小便,每日晚上取,去掉最初的一點點,約有五合(容量單位)的小便,取上等甘草,長度與病人中指指節相等(男左女右),炙烤至熟,掰成四片,放入小便中,放在乾淨的地方,露置一夜,器皿上橫放一把小刀,第二天清晨,取出甘草,一次服用。每日一劑。童子不可食用辛辣食物。

千金生薑甘草湯,治療肺痿咳嗽、咳吐涎沫不止,咽喉乾燥口渴。(外臺方一說:不渴。)

生薑(五兩),人參(三兩),甘草(四兩),大棗(十五枚)

以上四味,加水七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外臺方引集驗方說:仲景傷寒論、備急千金要方、範汪方、經心錄皆有記載。)

沈氏注:這是炙甘草湯的變方。甘草、人參、大棗,補益脾胃,以生津液;生薑辛溫,宣通壅滯之氣,使胃中津液上輸於肺,則乾燥的肺部得以滋潤,避免肺熱葉焦,是治療肺痿的良方。

徐氏注:也不是一兩劑就能見效。

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治療肺痿咳吐涎沫。

桂枝,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枚,千金要方十五枚),皂莢(一 枚,去皮炙焦,千金要方用量為二兩,外臺方引千金要方為一挺,去皮炙)

以上五味,加水七升,小火慢煎,取三升,分三次溫服。(千金要方中無「微微火」三字。)

沈氏注:用桂枝湯,但認為芍藥酸澀收斂,故去之。加入皂莢,通利涎液,使涎沫不致阻塞肺氣而導致喘促、痿弱。桂枝調和營衛,使營衛運行通暢,則肺氣振奮,涎沫自然停止。

徐氏注:這適用於肺痿兼有氣機壅滯者,故加皂莢,以助桂枝、甘草、生薑、大棗之效。此方也適用於兼有氣喘不能安睡者。

外臺桔梗白散,治療咳嗽胸悶,惡寒發熱,脈搏頻數,咽喉乾燥但不渴,時而咳出濁唾,腥臭,久病咳出膿液,如同米粥樣,為肺癰。(外臺方引仲景傷寒論,作粳米粥,出自傷寒論第十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