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二 (18)
卷二 (18)
1. 論三首、脈證四條、方十五首
〔鑑〕李彣曰。咳者水寒射肺也。脈浮者停水。而又挾風以鼓之也。麻黃。去風散肺逆。與半夏細辛乾薑五味子石膏同用。即前小青龍加石膏。為解表行水之劑也。然土能制水。而地道壅塞。則水亦不行。故用厚朴。疏敦阜之土。使脾氣健運。而水自下泄矣。杏仁。下氣去逆。
小麥。入心經。能通火氣。以火能生脾。助脾而去成決水之功也。又云。脈沉為水。澤漆為君者。因其功專於消痰行水也。水性陰寒。桂枝。行陽氣以導之。然所以停水者。以脾土衰不能制水。肺氣逆不能通調水道。故用人參紫參白前甘草。補脾順肺。同為制水利水之方也。
黃芩。苦以泄之。半夏生薑。辛以散之也。
厚朴麻黃湯方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杏仁(半升),石膏(如雞子大○千金作三兩),半夏(半升),乾薑(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千金厚朴麻黃湯,治咳而大逆上氣。胸滿喉中不利。如水雞聲。其脈浮者。方與本篇同。案本篇唯云咳而脈浮。恐是脫遺。千金所載。卻是舊文。
外臺。深師。投柸湯。療久逆上氣。胸滿。喉中如水雞鳴。
於本方。去半夏乾薑細辛小麥五味子。方後云。咳嗽甚者。加五味子半夏。洗。各半升。乾薑三累。經用甚良。(千金。名麻黃石膏湯。主療加味並同。)
澤漆湯方
半夏(半升),生薑(五兩),白前(五兩),紫參(五兩一作紫菀○案千金作紫菀),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上九味。㕮咀。納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
案千金澤漆湯。治上氣其脈沉者。本篇亦似脫上氣二字。且考本草。紫參不載治嗽之能。其作紫菀者。似是。白前。本草別錄云。甘微溫無毒。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呼吸欲絕。
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徐以下諸注大逆。改作火逆。唯程仍原文。案大作火。原見於樓氏綱目。)
〔程〕大逆上氣。則為喘為咳。咽喉為之不利。麥門冬半夏。以下氣。粳米大棗。以補脾。甘草人參。以補肺。脾肺相生。則氣得歸原。而大逆上氣自止。
〔沈〕余竊擬為肺痿之主方也。
巢源。上氣鳴息候云。肺主於氣。邪乘於肺。則肺脹。脹則肺管不利。不利則氣道澀。故氣上喘逆。鳴息不通。
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七升○千金外臺三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外臺半夏下有洗字甘草下有炙字)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白話文:
論三首、脈證四條、方十五首
李彣說:咳嗽是寒邪侵犯肺部所致。脈浮表示水液停滯,又兼夾風邪而加劇。麻黃能祛風散寒,治療肺氣逆亂。與半夏、細辛、乾薑、五味子、石膏同用,即小青龍湯加石膏,具有解表利水之效。但脾土能制水,若脾土運化功能受阻,則水液亦無法排出,所以加入厚朴,疏通脾土,使脾氣健運,水液才能順利下行。杏仁能降氣化痰,止咳平喘。小麥入心經,能通利心火,因為心火能生脾土,輔助脾土運化水液。另有說法,脈沉也代表水液停滯,澤漆為君藥,因其善於消痰利水。水性陰寒,桂枝則走陽氣以溫化水液。然而水液停滯的原因,在於脾土虛弱,不能制水;肺氣逆亂,不能通調水道,因此用人參、紫參、白前、甘草,補脾順肺,共同起到制水利水的作用。黃芩苦寒,瀉火除濕;半夏、生薑辛溫,溫散寒邪。
厚朴麻黃湯方: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杏仁半升、石膏如雞子大(《千金方》作三兩)、半夏半升、乾薑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
將以上九味藥材,加水一斗二升,先煮熟小麥,去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千金厚朴麻黃湯:治療咳嗽劇烈,氣逆上衝,胸悶,咽喉不利,有如水雞叫聲,脈浮者。此方與前文所述相同。前文只記載咳嗽而脈浮,恐有遺漏,《千金方》所載則較為完整。
《外台秘要》中,深師的投壺湯,也治療久咳氣逆上衝,胸悶,喉中如水雞叫聲。
此方去半夏、乾薑、細辛、小麥、五味子。方後註明:咳嗽嚴重者,可加五味子、半夏(洗淨)各半升,乾薑三錢,療效甚佳。(《千金方》名為麻黃石膏湯,主治與加味方法相同。)
澤漆湯方:
半夏半升、生薑五兩、白前五兩、紫參五兩(一作紫菀,《千金方》作紫菀)、甘草三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桂枝三兩、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將以上九味藥材研磨,放入澤漆汁中,煮至五升,溫服五合,至夜服完。
《千金方》澤漆湯,治療氣逆上衝,脈沉者。本篇似遺漏「上氣」二字。考查本草,紫參無記載治療咳嗽的功效,用紫菀較為合適。白前,《本草拾遺》記載:味甘微溫,無毒,主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呼吸將絕。
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用麥門冬湯。
大逆上氣,則會出現喘咳,咽喉不利等症狀。麥門冬、半夏能降氣;粳米、大棗能補脾;甘草、人參能補肺。脾肺相生,則氣機得以調順,大逆上氣自可平復。
竊以為此方是治療肺痿的主方。
巢元方《上氣鳴息候》記載:肺主氣,邪氣侵犯肺部,則肺脹,肺脹則肺管不利,不利則氣道阻塞,所以氣上逆喘,呼吸困難。
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七升(《千金方》、《外台秘要》三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外台秘要》半夏下有「洗」字,甘草下有「炙」字)。
將以上六味藥材,加水一斗二升,煮至六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次,夜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