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二 (8)
卷二 (8)
1. 論一首、脈證九條、方九首
千金建中湯。治五勞七傷。小腹急痛。膀胱虛滿。手足逆冷。食飲苦。吐酸。痰嘔泄下。少氣目眩。耳聾口焦。小便自利方。
於黃耆建中湯內。加乾薑當歸人參半夏橘皮附子。
又大建中湯。治五勞七傷小腹急。臍下彭亨。兩脅脹滿。腰脊相引。鼻口乾燥。目暗䀮䀮。憒憒不樂。胸中氣急。逆不下食飲。莖中策策痛。小便黃赤。尿有餘瀝。夢與鬼神交通去精。驚恐虛乏方。
於黃耆建中湯。加遠志當歸澤瀉人參龍骨。(千金翼。無當歸。)
又前胡建中湯。治大勞虛劣。寒熱嘔逆。下焦虛熱。小便赤痛。客熱上熏頭目。及骨肉疼痛口乾方。
於黃耆建中湯。加前胡當歸茯苓人參半夏。
又芍藥湯。治產後苦腹少痛方。
即小建中湯。
又云。凡身重不得食。食無味。心下虛滿。時時欲下。喜臥者。皆針胃脘太倉。服建中湯。及服平胃丸。
又堅中湯。治虛勞內傷。寒熱嘔逆吐血方。
於小建中湯方內。加半夏三兩。(千金翼。無甘草桂心。有生地黃。)
外臺刪繁建中湯。療肺虛損不足。補氣方。
於黃耆建中湯內。加半夏。(案原文所載即是。蓋繫於後人所附。程云。未詳。失考耳。)
又古今錄驗黃耆湯。主虛勞裡急。引少腹絞痛極攣。卵腫縮疼痛。
即黃耆建中湯。方後云。嘔即除飴。
又芍藥湯。主療及方。並與本文小建中湯同。
又黃耆湯。療虛勞裡急。少腹痛。氣引胸脅痛。或心痛短氣。
於黃耆建中湯內。加乾薑當歸。
又建中黃耆湯。療虛勞短氣。少腹急痛。五臟不足。
於黃耆建中湯。去芍藥。
又深師黃耆建中湯。療虛勞腹滿。食少。小便多。
於黃耆建中湯內。加人參半夏。去飴。
又必效黃耆建中湯。療虛勞下焦虛冷。不甚渴。小便數。
於黃耆建中湯內。加人參當歸。若失精。加龍骨白蘞。
又深師黃耆湯。療大虛不足。少腹裡急。勞寒拘引臍。氣上衝胸。短氣言語謬誤。不能食。吸吸氣乏悶亂者。
於黃耆建中湯內。加半夏人參。去飴。若手足冷。加附子。
又大建中湯。療內虛絕裡急。少氣。手足厥逆。少腹攣急。或腹滿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陰縮。或腹中寒痛。不堪勞苦。唇口舌乾。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熱。而煩苦痠疼。不能久立。多夢寤。補中益氣方。
於黃耆建中湯內。加人參當歸半夏附子。去飴。
又小品黃耆湯。療虛勞胸中客熱。冷癖痞滿。宿食不消吐噫。脅間水氣。或流飲腸鳴。不生肌肉。頭痛。上重下輕。目視𥇀𥇀。恍惚志損。常燥熱。臥不得安。少腹急。小便赤餘瀝。臨事不起。陰下濕。或小便白濁傷多方。
於黃耆建中湯內。加人參當歸。去飴。有寒。加厚朴。
蘇沈良方云。小建中湯。治腹痛如神。然腹痛按之便痛。重按卻不甚痛。此止是氣痛。重按愈痛而堅者。當自有積也。氣痛不可下。下之愈甚。此虛寒證也。此藥偏治腹中虛寒。補血尤主腹痛。(三因方治此證加味小建中湯於本方內加遠志。)王氏易簡方云。或吐或瀉。狀如霍亂。
白話文:
論一首、脈證九條、方九首
建中湯加減方治療多種病症,包含五勞七傷、腹部急痛、膀胱虛滿、手腳冰冷、飲食不適、嘔吐、洩瀉、呼吸短淺、頭暈目眩、耳聾口乾、小便自利等。 根據症狀不同,在黃耆建中湯基礎上加減不同藥材:
-
治療五勞七傷、腹部急痛、臍下脹滿、兩脅脹滿、腰脊痠痛、口鼻乾燥、目眩、心情低落、胸悶氣急、飲食不進、陰莖疼痛、小便黃赤、尿頻、夢遺等,在黃耆建中湯中加入乾薑、當歸、人參、半夏、橘皮、附子。
-
治療大勞虛損、寒熱嘔逆、下焦虛熱、小便赤痛、頭目脹痛、骨肉疼痛、口乾等,在黃耆建中湯中加入前胡、當歸、茯苓、人參、半夏。
-
治療產後腹痛,使用小建中湯。
-
治療身體沉重、食慾不振、心下虛滿、經常想大便、喜歡躺臥等症狀,針刺胃脘、太倉穴,並服用建中湯或平胃丸。
-
治療虛勞內傷、寒熱嘔逆、吐血等,在小建中湯中加入半夏。
-
治療肺虛損不足,補益氣血,在黃耆建中湯中加入半夏。(此方來源與考證存疑)
-
治療虛勞、裡急腹痛、少腹絞痛、卵腫疼痛等,使用黃耆建中湯,嘔吐則加服麥芽糖漿。
-
治療虛勞、裡急腹痛、少腹痛、氣痛牽扯胸脅或心痛、氣短等,在黃耆建中湯中加入乾薑、當歸。
-
治療虛勞、氣短、少腹急痛、五臟不足等,在黃耆建中湯中去除芍藥。
-
治療虛勞、腹脹、食慾不振、小便多等,在黃耆建中湯中加入人參、半夏,去除麥芽糖漿。(深師黃耆建中湯)
-
治療虛勞、下焦虛冷、不甚口渴、小便頻數等,在黃耆建中湯中加入人參、當歸;若有遺精,則加龍骨、牡蠣。(必效黃耆建中湯)
-
治療大虛不足、少腹裡急、寒邪拘緊臍部、氣上衝胸、氣短、言語錯亂、食慾不振、呼吸困難、胸悶等,在黃耆建中湯中加入人參、半夏,去除麥芽糖漿;若手腳冰冷,則加附子。(深師黃耆湯)
-
治療內虛、裡急腹痛、氣短、手腳厥冷、少腹攣急或腹脹、食慾不振、起床即出微汗、陰莖縮小、腹中冷痛、不能勞累、口唇舌乾燥、遺精、手腳時冷時熱、痠痛、不能久站、多夢等,在黃耆建中湯中加入人參、當歸、半夏、附子,去除麥芽糖漿。(大建中湯)
-
治療虛勞、胸中客熱、冷癖、痞滿、宿食不消、嘔吐呃逆、脅肋脹滿、腸鳴、肌肉消瘦、頭痛、頭重腳輕、視物模糊、精神恍惚、經常燥熱、睡眠不安、少腹急痛、小便赤澀、陽痿、陰部潮濕、小便白濁等,在黃耆建中湯中加入人參、當歸,去除麥芽糖漿;如有寒象,則加厚朴。(小品黃耆湯)
此外,古籍記載小建中湯治療腹痛療效顯著,但需區分氣痛與積聚。氣痛按壓會疼痛,重按則不甚痛;積聚則重按更痛。氣痛屬虛寒證,不宜瀉下。
(註:文中「飴」指麥芽糖漿;部分藥方加減的出處或考證有不同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