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二 (2)
卷二 (2)
1. 論一首、脈證九條、方九首
〔尤〕不仁者。肌體頑痹。痛癢不覺。如風痹狀。而實非風也。以脈陰陽俱微。故不可針。而可藥。經所謂陰陽形氣俱不足者。勿刺以針。而調以甘藥也。
案血氣形志篇王注。不仁。謂不應用則𤸷痹矣。巢源血痹候云。血痹者。由體虛邪入於陰經故也。血為陰。邪入於血。而痹。故為血痹也。其狀形體如被微風所吹。此形容頑痹之狀也。風痹諸家不注。唯金鑑云。不似風痹歷關節流走疼痛也。此以風痹。為歷節。恐誤也。巢源風痹候云。
痹者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其狀肌肉頑厚。或疼痛。由人體虛。腠理開。故受風邪也。據此則風痹。乃頑麻疼痛兼有。而血痹。則唯頑麻而無疼痛。歷節則唯疼痛。而不頑麻。三病各異。豈可混同乎。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黃耆(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趙本作十一枚非)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原注〕一方。有人參。○案千金。用人參三兩。凡六味。故單名黃耆湯。無五物二字。)
案據桂枝湯法。生薑當用三兩。而多至六兩者何。生薑味辛。專行痹之津液。而和營衛藥中用之。不獨專於發散也。成氏嘗論之。其意蓋亦在於此耶。
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尤本極上。有脈字。)
〔魏〕虛勞者。因勞而虛。因虛而病也。人之氣通於呼吸。根於臟腑。靜則生陰。動則生陽。陰陽本氣之動靜所生。而動靜能生氣之陰陽。此二神兩化之道也。故一靜一動。互為其根。在天在人。俱貴和平。而無取於偏勝。偏則在天之陽愆陰伏。而化育乖。在人則陽亢陰獨。
而疾病作。然則虛勞者過於動。而陽煩。失於靜而陰擾。陰日益耗。而陽日益盛也。是為因勞而虛。因虛而病之由然也。(虛勞必起於內熱。終於骨蒸。有熱者十有七八。其一二虛寒者。必邪熱先見。而其後日久。隨正氣俱衰也。)夫脈大者。邪氣盛也。極虛者。精氣奪也。
以二句揭虛勞之總。而未嘗言其大在何脈。虛則何經。是在主治者。隨五勞七傷之故。而諦審之。豈數言可盡者乎。
〔鑑〕李彣曰。平人者。形如無病之人。經云。脈病人不病者是也。勞則體疲於外。氣耗於中。脈大非氣盛也。重按必空濡。乃外有餘。而內不足之象。脈極虛則精氣耗矣。蓋大者。勞脈之外暴者也。極虛者。勞脈之內衰者也。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重虛也。
〔魏〕仲景再為驗辨之於色於證於脈以決之。男子面色薄即不澤也。此五臟之精奪。而面色失其光潤也。然光必在麵皮內蘊。潤必在麵皮內敷。方為至厚。若夫見呈耀。則亦非正厚色矣。今言薄。則就無光潤者言也。其人必患消渴。及諸失亡其血之疾。因而喘於胸。而悸於心。卒者。忽見忽已之謂。
白話文:
論一首、脈證九條、方九首
不仁,指肢體麻痺僵硬,疼痛、癢感全無,像風痺的症狀,但實際上並非風痺。因為脈象陰陽俱虛微,所以不能針灸,只能用藥治療。經書上說:「陰陽形氣俱不足者,勿刺以針,而調以甘藥。」
關於「不仁」的解釋,王注說是指不運用則肢體麻痺。巢源《血痹候》說,血痹是由於體虛,邪氣侵入陰經所致。血屬陰,邪氣入血而致痺,故稱為血痹。其症狀表現為身體如同被微風吹拂一般,這是形容麻痺僵硬的狀態。諸家對風痺的註解不多,只有《金鑑》說,風痺不像風痺那樣沿著關節遊走疼痛。這裡將風痺等同於歷節,恐怕是錯誤的。巢源《風痹候》說,痹證是由風寒濕三氣雜至而形成的,其症狀是肌肉僵硬肥厚,或伴有疼痛。這是由於人體虛弱,腠理疏鬆,所以感受風邪所致。據此可知,風痺症狀是麻木、疼痛兼有;血痹則只有麻木而無疼痛;歷節則只有疼痛而無麻木,三種病症各有不同,怎能混為一談呢?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黃耆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趙氏本注為十一枚)。
以上五味,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溫服七合,一日三次。(原注:一方用人參,案《千金方》用人參三兩,共六味,故單名黃耆湯,無五物二字。)
根據桂枝湯的用法,生薑應該用三兩,為何這裡用六兩呢?生薑味辛,專能通利痹證的津液,又能調和營衛,在藥方中使用它,不只是單純發散的作用。成氏曾論述過這個問題,他的意思大概也在此吧。
男子體質正常,脈象洪大是勞累的表現;脈象極度虛弱也是勞累的表現。(尤本極上,有「脈」字)
虛勞,是由於勞累而致虛弱,由虛弱而生病。人體之氣貫通呼吸,根植於臟腑。靜則生陰,動則生陽。陰陽是人體氣的動靜所產生,而動靜又能產生氣的陰陽,這是陰陽二氣相互轉化的道理。所以,一靜一动,互相依存,在天體和人體都是如此,都貴在平和,而不宜偏勝。偏勝的話,在天則陽氣過盛,陰氣潛伏,而使化育失常;在人則陽氣亢盛,陰氣不足,而導致疾病發生。因此,虛勞者是動的過度,陽氣過盛,失去靜養,陰氣受擾,陰氣日益耗損,陽氣日益亢盛,這就是因勞而虛,因虛而病的原因。(虛勞必定由內熱引起,最終導致骨蒸,有熱象者佔十之七八;那極少數虛寒者,也必定先出現邪熱,日久之後,正氣也隨之衰敗。)脈象洪大,是邪氣盛的表現;脈象極虛,是精氣被奪的表現。
以上兩句話概括了虛勞的總體特徵,但並沒有說明脈象洪大在哪條經脈,虛弱在哪條經脈,這要由主治醫生根據五勞七傷的原因而仔細判斷,豈能用幾句話就能說盡呢?
李彣說,平人是指身體如同無病的人,經書上說:「脈病人不病者是也。」勞累則體力疲乏,氣血耗損,脈象洪大並非氣盛,重按則脈象空虛濡弱,這是外有餘而內不足的表現。脈象極虛,則是精氣耗竭的表現。總而言之,脈象洪大,是勞累脈象的暴發型;脈象極虛,是勞累脈象的內衰型。
男子面色蒼白,主症是口渴、失血、突然喘息心悸,脈象浮弱,是重虛的表現。
仲景再次根據面色、症狀、脈象來驗證辨別。男子面色蒼白,就是沒有光澤。這是五臟精氣被奪,而面色失去光潤的表現。光澤必定是麵皮內蘊含的,潤澤必定是麵皮內敷布的,才是真正的厚實。如果顯得光彩照人,那也不是正常的厚實面色。現在說面色蒼白,是指沒有光澤潤澤而言。這樣的人必定患有消渴,以及其他失血的疾病,因此胸中喘息,心中悸動。「卒」是指突然發作突然停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