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一 (3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3)

1. 證二條、方六首

煅灶灰。即煅鐵灶中灰爾。亦主癥瘕堅積。此方合小柴胡桂枝。大承氣三湯。去甘草枳實。主以鱉甲。更用以上數品。以攻半表之邪。半里之結。無所不至焉。然三因云。古方雖有鱉甲煎等。不特服不見效。抑亦藥料難備。此說殆有理焉。

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則熱而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若但熱不寒者。邪氣內藏於心。外舍分肉之間。令人消鑠肌肉。(肌。趙本作脫。案素問瘧論曰。但熱而不寒。氣內藏於心。而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鑠脫肉。則趙本為是。)

〔程〕癉。熱也。內經曰。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客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而發。發則陽氣盛。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於陰。故但熱而不寒。此肺素有熱。而成癉瘧也。今所云陰氣孤絕者。以熱邪亢盛。

熱盛則氣消。故煩冤少氣。表裡俱病。今手足熱而欲嘔。心陽臟也。心惡熱。邪氣內藏於心。外舍於分肉之間。內外燔灼。故令人消鑠肌肉。此熱藏於心。而為癉瘧也。然則癉瘧之所舍。屬心肺兩經者歟。

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嘔下。千金有朝發暮解。暮發朝解名溫瘧十一字。)

〔程〕內經曰。溫瘧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泄。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藏之腎。其氣先從內出之外也。如是者。陰虛而陽盛。陽盛則熱矣。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

名曰溫瘧。今但熱不寒。則與癉瘧無異。意者內經。以先熱後寒為溫瘧。仲景以但熱不寒。為溫瘧也。脈如平。非平也。其氣不及於陰。故但熱無寒。邪氣內藏於心。故時嘔。外舍於肌肉。故骨節疼煩。今陽邪偏勝。但熱無寒。加桂枝於白虎湯中。引白虎辛寒。而出入營衛。

制其陽邪之亢害。

〔尤〕脈如平者。病非乍感。故脈如其平時也。骨節煩疼時嘔者。熱從腎出。外舍於其合。而上並於陽明也。白虎甘寒除熱。桂枝則因其勢。而達之耳。

白虎加桂枝湯方

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炙),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案千金作六合據傷寒論作六合為是),桂(去皮三兩○俞本作桂枝是)

上銼每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汗出愈。(俞本出下。有即字。案徐沈作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一云。上銼每五錢。水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取。汗出愈。尤本依前法。此蓋古之煎法其云錢云盞。繫於宋人改定。千金云。

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爛。去滓。加桂枝三兩。煎取三升。分三服。覆令汗。先寒發熱者愈。外臺。引千金。方後。傷寒論云。用粃粳米。不熟稻米是也。)

白話文:

證二條、方六首

煅鐵灶中的灰燼,也能治療癥瘕堅積等病症。此方結合小柴胡湯、桂枝湯和大承氣湯的藥物,去掉甘草和枳實,再加入鱉甲,用以攻治表邪和裡面的積聚,效果廣泛。但《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記載,古方雖然有鱉甲煎等方劑,卻不見效,且藥材難以準備齊全,此說似乎有道理。

老師說:陰氣衰竭,陽氣獨盛,就會出現發熱、氣短、煩悶,手足發熱且想嘔吐的症狀,稱為癉瘧。如果只是發熱不發冷,則是邪氣藏於心臟,停留在肌肉之間,導致肌肉消瘦。

(程氏註解)癉,就是發熱。內經說,癉瘧是因為肺部本來就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氣充實而不向外發洩,因用力時,肌膚腠理開合,風寒侵入皮膚內、肌肉之間而發病。發病時陽氣盛,陽氣盛而不衰,就成病了。其邪氣不及於陰,所以只熱不寒。這是因為肺部本來就有熱,而導致癉瘧。現在所說的陰氣孤絕,是因為熱邪亢盛。

熱盛則氣虛,所以煩悶氣短。表裡俱病,現在手足發熱且想嘔吐,心臟屬陽,心臟厭惡熱,邪氣藏於心臟,停留在肌肉之間,內外都被灼傷,所以導致肌肉消瘦。這是熱邪藏於心臟而導致癉瘧。那麼,癉瘧的病邪,是屬於心肺兩經的。

溫瘧的脈象如同平常,身體不寒但發熱,骨節疼痛煩悶,有時嘔吐,白虎加桂枝湯主治。(嘔吐下瀉,千金要方中記載,早晨發病晚上好轉,晚上發病早晨好轉的,稱為溫瘧。)

(程氏註解)內經說,溫瘧是在冬天因風寒而得病,邪氣藏於骨髓之中,到了春天,陽氣旺盛,邪氣不能自行排出,遇到大暑,腦髓受熱,肌肉消瘦,腠理開洩,或者用力時,邪氣和汗液一起排出。此病邪氣藏於腎臟,其氣先從內向外發。這樣的話,陰虛陽盛,陽盛則熱,衰弱則氣又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所以先熱後寒。

稱為溫瘧。現在只是發熱不發冷,則與癉瘧無異。可能是內經將先熱後寒的稱為溫瘧,而張仲景將只熱不寒的也稱為溫瘧。脈象如同平常,並不是真的平常,其邪氣不及於陰,所以只熱不寒,邪氣藏於心臟,所以有時嘔吐,停留在肌肉,所以骨節疼痛煩悶。現在陽邪偏盛,只熱不寒,在白虎湯中加入桂枝,引導白虎湯的辛寒之性,出入營衛,制約陽邪的亢盛危害。

(尤氏註解)脈象如同平常,表示病症不是突然發作的,所以脈象如同平時一樣。骨節疼痛煩悶,有時嘔吐,是因為熱邪從腎臟排出,停留在經絡的交會處,而向上到達陽明經。白虎湯甘寒除熱,桂枝則順勢而達。

白虎加桂枝湯方

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炙甘草),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去皮三兩)

上藥研碎,每次五錢,用煎藥一盞半的水,煎至八分,濾去藥渣,溫服。出汗則病癒。(古方煎藥方法不一,此處為宋代以後的煎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