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一 (2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8)

1. 論一首、證三條、方十二首

上一味。為末。筒瓦二枚。合之燒。向肛熏之。

〔原注〕脈經云。病人或從呼吸。上蝕其咽。或從下焦。蝕其肛陰。蝕上為惑。蝕下為狐。狐惑病者。豬苓散主之。○徐程刪此注。

〔徐〕下部毒盛。所傷在血。而咽乾。喉屬陽。咽屬陰也。藥用苦參熏洗。以去風清熱而殺蟲也。蝕於肛。則不獨隨經而上侵咽。濕熱甚。而糜爛於下矣。故以雄黃熏之。雄黃之殺蟲。去風解毒。更力也。

苦參湯方(原本缺。徐沈尤本及金鑑。所載如下。)

苦參(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服。(案尤本金鑑。並無服字。是。)

苦參湯方(徐熔附遺云。以龐安時傷寒總病論補之。程同。)

苦參(半斤),槐白皮,狼牙根(各四兩)

上銼。以水五升。煎三升半洗之。

案二方未知何是。然以理推之。用苦參一味為佳。用苦參一味。治齲齒。見於史記倉公傳。亦取乎清熱殺蟲。脈經所載。豬苓散。樓氏綱目云。未考。案證類豬苓條。圖經云。黃疸病。及狐惑病。並豬苓散主之。豬苓、茯苓等分。杵末。每服方寸匕。水調下。蓋此方也。

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原注〕一本此有黃字。)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玉函脈經。作目四眥皆黃。總病論。眥作周。)

〔鑑〕數主瘡。主熱。今外無身熱。而內有瘡熱。瘡之熱在於陰。故默默但欲臥也。熱在於陽。故微煩汗出也。然其病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者。是熱蘊於血。故眥絡赤也。七八日。四眥皆黑者。是熱瘀血腐。故眥絡黑也。若不能食。其毒尚伏諸里。若已能食。其毒已化成膿也。

〔程〕能食者。邪氣散漫。不在臟腑。而在陰肛。爛肉腐肌。而成膿矣。

〔尤〕按此一條。注家有目為狐惑病者。有目為陰陽毒者。要之亦是濕熱蘊毒之病。其不腐而為蟲者。積而為癰。不發於身面者。則發於腸臟。亦病機自然之勢也。仲景意謂與狐惑陰陽毒。同源而異流者。故特論列於此歟。

赤小豆當歸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乾),當歸(十兩○案原本缺兩數今依宋本及俞本補之千金作三兩徐熔附遺引龐安時當歸一兩)

上二味。杵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程〕當歸。主惡瘡瘍。赤小豆。主排癰腫。漿水。能調理臟腑。三味為治癰膿已成之劑。此方蝕於肛門者。當用之。按後先血後便。此近血也。亦用此湯。以大腸肛門。本是一源。病雖不同。其解臟毒則一也。(漿。酢也。炊粟米熱。投冷水中。浸五六日。生白花。色類漿者。案漿水法。出本草蒙筌。)

張氏醫通云。此方治腸癰便毒。及下部惡血諸疾。

白話文:

論一首、證三條、方十二首

將一味藥磨成粉末,用兩個筒瓦合在一起燒熱,然後對著肛門熏。

脈經記載,此病可能由呼吸道上行侵蝕咽喉,或由下焦侵蝕肛門,上行侵蝕稱惑,下行侵蝕稱狐。狐惑病可用豬苓散治療。徐程刪去了這個註解。

下部毒氣盛,傷及血液,導致咽喉乾燥,咽喉屬陰,喉嚨屬陽。藥物使用苦參熏洗,以去除風邪、清熱解毒殺蟲。若侵蝕肛門,則不只會沿經絡上行侵犯咽喉,濕熱嚴重,導致下部糜爛,所以用雄黃熏洗。雄黃殺蟲、祛風解毒,功效更強。

苦參湯方:(原本缺失,徐沈尤本及金鑑所載如下)

苦參一升,加水一斗,煎至七升,去渣後熏洗,每日三次服用。(按:尤本金鑑並無「服」字。)

苦參湯方:(徐熔附遺,以龐安時傷寒總病論補充,程氏相同)

苦參半斤,槐白皮、狼牙根各四兩。

將藥物切碎,加水五升,煎至三升半,用來洗患處。

這兩種苦參湯方,不知哪個正確。但從道理推斷,只用苦參一味最好。用苦參一味治療齲齒,見於史記倉公傳,也是取其清熱殺蟲的功效。脈經記載的豬苓散,樓氏綱目云未考,證類本草豬苓條,圖經云:黃疸病及狐惑病都可用豬苓散治療。豬苓、茯苓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調服。大概就是這個方子。

病人脈搏頻數,無發熱,微煩,默默只想躺著,出汗,發病三四天,眼睛紅得像鴿子眼,七八天眼角發黑。如果能吃東西,說明膿已形成,可用赤小豆當歸散治療。(玉函脈經作“目四眥皆黃”,總病論作“眥”為“周”。)

脈搏頻數主瘡瘍,主熱。現在沒有全身發熱,而內有瘡熱,瘡熱在於陰,所以默默只想躺著;熱在陽,所以微煩出汗。然而,疾病初期三四天,眼睛紅得像鴿子眼,這是熱邪蘊積於血,所以眼周發紅。七八天,四角都黑了,這是熱邪瘀血腐敗,所以眼周發黑。如果不能吃東西,毒邪還在臟腑裡;如果能吃東西,毒邪已經化成膿了。

如果能吃東西,邪氣散漫,不在臟腑,而在陰部肛門,爛肉腐肌,形成膿了。

關於這一條,注家有認為是狐惑病,有認為是陰陽毒,總之都是濕熱蘊毒的疾病。如果沒有腐爛而形成蟲,積聚成癰腫,不發於面部,就會發於腸胃,也是病理自然發展的趨勢。仲景的意思是說,與狐惑陰陽毒同源而不同流,所以特別列在此處。

赤小豆當歸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泡使發芽後曬乾),當歸十兩。(原本缺兩數,今依宋本及俞本補之,千金方作三兩,徐熔附遺引龐安時當歸一兩)

將以上兩種藥物研磨成粉,用米漿水送服一錢,每日三次。

當歸主治惡瘡瘍,赤小豆主治排癰腫,米漿水能調理臟腑,三味藥合用治療癰膿已成。肛門受侵蝕,應該用這個方子。按先出血後大便,這是靠近血液的,也用這個湯劑,因為大腸肛門原本相通,雖然疾病不同,但治療臟腑毒邪的原理是一樣的。(漿,醋也,煮熟的米飯投入冷水中浸泡五六天,生出白色花,顏色像漿糊一樣。按米漿水的方法,出自本草蒙筌。)

張氏醫通云:此方治療腸癰便毒及下部惡血諸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