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一 (2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6)

1. 論一首、證三條、方十二首

百合洗方

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漬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餅。勿以鹽豉也。

總病論云。煮餅。是切面條。湯煮水淘過。熱湯漬食之。活人書注云。煮餅。即淡熟麵條也。張師正倦遊錄云。凡以面為食煮之。皆謂湯餅。

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蔞牡蠣散主之。

〔尤〕病變成渴。與百合洗方。而不瘥者。熱盛而津傷也。栝蔞根。苦寒。生津止渴。牡蠣。鹹寒。引熱下行。不使上爍也。

栝蔞牡蠣散方,栝蔞根,牡蠣(熬等分)

上為細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病。變發熱者。(〔原注〕一作發寒熱。)百合滑石散主之。

〔鑑〕百合病。如寒無寒。如熱無熱。本不發熱。今變發熱者。其內熱可知也。故以百合滑石散主之。熱從小便而除矣。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兩炙),滑石(三兩)

上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當微利者止服。熱則除。

千金。一本云。治百合病。小便赤澀。臍下堅急。外臺同。

郭白雲云。仲景以藥之百合。治百合病。與神農經主治不相當。千古難曉其義。是以孫真人言。傷寒雜病。自古有之。前古名賢。多所防禦。至於仲景。時有神功。尋思旨趣。莫測其致。所以醫人不能鑽仰萬一也。然百合之為物。豈因治百合之病。而後得名哉。或是病須百合可治。

因名曰百合乎。少時見先生言。以百合湯。治一僕病得愈。余是時未甚留意。不解仔細詳看。雖見其似寒似熱。似飢似飽。欲行欲臥。如百合之證。又自呼其姓名。有終夕不絕聲。至醒問之。皆云不知。豈所謂如有神靈者耶。

百合病。見於陰者。以陽法救之。見於陽者。以陰法救之。見陽攻陰。復發其汗。此為逆。見陰攻陽。乃復下之。此亦為逆。(脈經。陽法作陰法。陰法作陽法。)

〔沈〕此治百合病之要法也。微邪伏於營衛。流行而病表裡。當分陰陽。以施救治可也。

〔鑑〕百合一病。難分陰陽表裡。故以百合等湯主之。若病見於陰者。以溫養陽之法救之。見於陽者。以涼養陰之法救之。即下文見陽攻陰。或攻陰之後。表仍不解。復發其汗者。此為逆。見陰攻陽。或攻陽之後。里仍不解。乃復下之者。此亦為逆也。

〔徐〕內經。所謂用陰和陽。用陽和陰。即是此義。故諸治法皆以百合為主。至病見於陽。加一二味。以和其陰。病見於陰。加一二味。以和其陽。

案千金云。百合病。見在於陰。而攻其陽。則陰不得解也。復發其汗。為逆也。見在於陽。而攻其陰。則陽不能解也。復下之。其病不愈。文異意同。

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則聲喝。(〔原注〕一作嗄。)甘草瀉心湯主之。(巢源。作目攣不得閉。外臺。作目瞑不得眠。為狐之下。巢源外臺。有狐惑之病並五字。

白話文:

百合洗方:取百合一升,用水一斗浸泡一夜,用此水洗身,洗完後吃煮熟的麵條,不要加鹽和醬。 古籍中對「煮餅」的解釋,指的是將麵條煮熟後再用水淘洗,然後用熱湯泡著食用。

百合病患者,若口渴不止,可用栝蔞牡蠣散治療。若病情演變成口渴,使用百合洗方後仍不見效,說明體內熱盛傷津,此時需用栝蔞根的苦寒性質生津止渴,牡蠣的鹹寒性質則能引熱下行,防止熱邪上擾。

栝蔞牡蠣散:栝蔞根、牡蠣(等分熬製)研為細末,每次服用一小匙,一日三次。

百合病患者,若病情演變成發熱(或寒熱交替),可用百合滑石散治療。百合病初起並無明顯的寒熱症狀,若後來出現發熱,表示體內已積聚熱邪,故用百合滑石散清熱利尿,從小便排出體內熱邪。

百合滑石散:炙百合一兩、滑石三兩,研為細末,每次服用一小匙,一日三次。服藥後若出現輕微腹瀉,即可停藥,熱邪消除即可。古籍中記載,此方也可治療百合病引起的小便赤澀、臍下堅硬等症狀。

關於使用百合治療百合病的命名由來,古人有所爭議,有人認為百合病的命名並非因其可用百合治療而來,也有人認為是因百合能治療此病而得名。 作者也敘述了一則用百合湯治愈僕人疾病的案例,此僕人症狀類似百合病,出現寒熱、飢飽、欲行欲臥等症狀,並伴有持續不斷的聲音,但醒來後卻不記得。

治療百合病,需根據病症的陰陽屬性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若病症表現為陰虛,則應採用溫陽的方法;若病症表現為陽盛,則應採用滋陰的方法。 若病情表現為陽邪攻伐陰氣,再發汗則屬逆治;若病情表現為陰邪攻伐陽氣,再下瀉則也屬逆治。治療百合病的关键在于辨别阴阳,对症下药。

總之,百合病的治療難以簡單地區分陰陽表裡,因此多以百合為主藥,再根據病情加入其他藥物調整陰陽平衡。 若病症偏陰,則加入溫陽藥;若病症偏陽,則加入滋陰藥。古籍中也有記載,若病情在陰虛的情況下攻伐陽氣,再發汗則為逆治;若病情在陽盛的情況下攻伐陰氣,再瀉下則也為逆治。

狐惑病的症狀類似傷寒,患者默默想睡,但眼睛卻閉不上,臥起不安,喉嚨或陰部有灼痛感,不想吃東西,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面色時紅時黑時白,上部受侵犯時聲音嘶啞,可用甘草瀉心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