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一 (2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4)

1.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2. 論一首、證三條、方十二首

論曰: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然;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每溺時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時頭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見者,各隨證治之。(默然:趙本作「默默」;不用聞食臭之「用」字:徐沈作「欲」;微見:巢源作「復見」,千金作「後見」;魏「快」作「怏」,非。)

〔尤〕「百脈一宗」者,分之則為百脈,合之則為一宗;悉致其病,則無之非病矣。然詳其證:意欲食矣,而復不能食;常默然靜矣,而又躁不得臥;飲食或有時美矣,而復有不用聞食臭時;如有寒如有熱矣,而又不見為寒,不見為熱;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矣,而又身形如和。全是恍惚去來,不可為憑之象。惟口苦、小便赤、脈微數,則其常也。所以者何?熱邪散漫,未統於經,其氣遊走無定,故其病亦去來無定;而病之所以為熱者,則徵於脈,見於口與便,有不可掩然者矣。夫膀胱者,太陽之腑,其脈上至巔頂,而外行皮膚;溺時頭痛者,太陽乍虛,而熱氣乘之也。淅然、快然,則遞減矣。夫乍虛之氣,溺已即復;而熱淫之氣,得陰乃解。故其甚者,必六十日之久,諸陰盡集,而後邪退而愈;其次四十日,又其次二十日;熱瘥減者,愈瘥速也。此病多於傷寒、熱病前後見之;其未病而預見者,熱氣先動也;其病後四五日,或二十日,或一月見者,遺熱不去也。各隨其證以治,具如下文。

案:魏氏以此證,斷為氣病;而今驗之於病者,氣病多類此者。然下條百合諸方,並似與氣病不相干,故其說雖甚巧,竟難信據。《千金》云:傷寒、虛勞大病已後不平復,變成斯疾。其狀惡寒而嘔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當愈;其狀腹滿微喘,大便堅,三四日一大便,時復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當愈;其狀小便淋瀝難者,病在下焦也,三十三日當愈。各隨其證治之。思邈所論如此,參之於本條,明是百合病別是一種病;尤注頗詳,故今從之。(《張氏醫通》有治百合病醫案一則,當參考。)

百合病發汗後者,百合知母湯主之。(《千金》作百合病。已經發汗之後,更發者。下文例並同。)

〔尤〕人之有百脈,猶地之有眾水也;眾水朝宗於海,百脈朝宗於肺。故百脈不可治,而可治其肺。百合,味甘平微苦,色白入肺,治邪氣,補虛清熱;故諸方悉以之為主,而隨證加藥治之。用知母者,以發汗傷津液故也。

〔魏〕百合病用百合,蓋古有百合病之名,即因百合一味而瘳此疾,因得名也。如《傷寒論》條內云:太陽病桂枝證,亦病因藥而得名之義也。

白話文:

百合病患者,全身經脈都受影響。病人想吃東西卻吃不下,經常沉默寡言,想躺下卻躺不下,想走動卻走動不了。有時胃口不錯,有時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症狀像是有寒卻又不寒,像是有熱卻又不熱,口苦、小便赤紅,各種藥物都無效,服藥反而加劇嘔吐腹瀉。然而病人身形卻看起來很正常,脈象微弱而數,小便時頭痛者,需六十天才能痊癒;小便時頭不痛,感覺冷颼颼的,則四十天痊癒;小便順暢,只是頭暈的,則二十天痊癒。這種病症有的在發病前就預感到,有的發病四五天後出現,有的發病二十天或一個月後才輕微顯現,需根據不同症狀治療。

百脈一宗,指的是雖然有百條經脈,但它們都匯聚成一個整體。所以全身經脈都受影響,也就沒有哪個地方不是病灶了。仔細分析其症狀,想吃卻吃不下,經常沉默安靜,卻又焦躁不安睡不好,有時胃口好,有時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像是又寒又熱,但又看不出來是寒是熱。各種藥物都無效,服藥反而加劇嘔吐腹瀉,然而身形卻看起來很正常。

所有症狀都恍惚不定,難以捉摸。只有口苦、小便赤紅、脈象微弱而數,才是恆定的症狀。這是因為熱邪散佈全身,沒有集中在某個經脈,氣機遊走不定,所以病情也反覆不定。而判斷病情為熱證的依據,則在脈象、口苦和小便赤紅等症狀,這是無法掩蓋的。膀胱是太陽經的腑臟,其經脈上達頭頂,外循皮膚,小便時頭痛是因為太陽經氣虛,而熱邪乘虛而入。症狀如冷颼颼或順暢,則表示病情好轉。太陽經氣虛,小便後即可恢復,而熱邪則需要陰氣來消除。所以病情嚴重者,需六十天,待陰氣充足,邪氣才能退去痊癒;病情次之者,需四十天;再次之者,需二十天。熱邪消退得越快,痊癒也越快。此病多見於傷寒熱病前後。發病前就預感到,是熱邪先期活動;發病後四五天、二十天或一個月後才輕微顯現,是餘熱未清。需根據不同的症狀治療,詳見下文。

魏氏認為此病是氣病,但根據實際觀察,許多氣病都類似這樣。然而下文所列的百合病諸方,似乎與氣病無關,所以魏氏的說法雖然巧妙,卻難以採信。千金要旨指出,傷寒、虛勞、大病之後未能康復而轉變成此病,若惡寒嘔吐,病在上焦,二十三日痊癒;若腹脹輕微喘息,大便秘結,三四日大便一次,間或略微稀溏,病在中焦,六十三日痊癒;若小便淋瀝澀痛,病在下焦,三十三日痊癒。需根據不同症狀治療。思邈的論述如此,參考本條,可知百合病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尤氏的註解非常詳細,所以我們採納他的說法。

百合病,發汗後者,用百合知母湯治療。

人體有百條經脈,如同大地有眾多河流,眾水匯聚於大海,百脈匯聚於肺。所以,不能直接治療百脈,而應該治療肺。百合味甘平微苦,色白入肺,能治療邪氣,補虛清熱,所以諸方都以百合為主藥,並根據不同症狀加藥治療。使用知母,是因為發汗傷津液。

百合病用百合治療,是因為古已有百合病的名稱,就是因為單用百合就能治愈此病而得名,如同傷寒論中太陽病桂枝證,也是因為病因與藥物而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