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果子生食。生瘡。

〔程〕諸果之實。皆成於夏秋。稟濕熱之性。食之故令生瘡。

果子落地經宿。蟲蟻食之者。人大忌食之。

〔程〕落地經宿。則果壞。蟲蟻食之。則果毒。在人大忌食之。令人患九漏。

生米。停留多日。有損處。食之傷人。

〔程〕有損處。謂為蟲鼠所食。皆有毒。故傷人。

桃子。多食令人熱。仍不得入水浴。令人病淋瀝寒熱病。(沈無寒字。程金鑑。作寒熱淋瀝病。並非。)

〔程〕桃子。酸甘辛。生於春則味酸。成於夏則酸甘。成於秋則酸辛。其性熱。故多食令人熱也。若多食。而入水浴。則酸味不得內泄。多令人癃。水寒之氣。因而外客。故令人寒熱也。

白話文:

水果在夏秋成熟,帶有濕熱的性質,生吃容易導致生瘡。水果落地過夜,被蟲蟻吃過,人絕對不能吃,因為水果會腐壞,蟲蟻會使水果有毒,吃下去會患上九漏病。生米放久了,也會有損壞,吃下去會傷身,因為蟲鼠會吃它,留下毒素。桃子性熱,多吃容易上火,而且不能馬上洗澡,否則會引起淋瀝寒熱病。

案淋瀝。寒熱連綿不已之謂。肘後云。屍注。大略使人寒熱淋瀝。恍恍默默。不的知其所苦。又外臺云。勞極之病。吳楚謂之淋瀝是也。程及金鑑。以為癃誤。千金。黃帝云。飽食桃。入水浴。成淋病。此是別義。

杏酪不熟。傷人。(金鑑。一云。殺人。)

〔程〕古人。杏酪。以酒蜜釀成。亦有甘草生薑汁熬成者。以杏仁有毒。半生半熟。皆能害人也。今人另有製法。案杏酪。一名杏酥。藏器云。服之潤五臟。去痰嗽。生熟吃俱可。若半生半熟。服之殺人。金鑑。為杏酪二物誤。

白話文:

淋瀝是指寒熱交替不斷的病症。古籍記載,這種病症會讓人寒熱交替,神志恍惚,不知所苦。另外,也有人認為是勞累過度所致。古人用酒蜜釀製杏酪,也有用甘草、生薑汁熬製的。由於杏仁有毒,半生不熟的杏酪容易傷人。現代人製法不同,稱為杏酥,可以潤五臟、去痰嗽,生吃熟吃都可以。但半生不熟的杏酥則會致命。

梅多食。壞人齒。(千金食治同。)

〔程〕梅實。能致津液。津液出則骨傷。以腎主五液。齒為腎之標故也。(案時珍發明。詳論此理。程注本之。當參考。)

案本草。食梅齒齼者。嚼胡桃肉解之。蓋胡桃補腎也。

李不可多食。令人臚脹。

〔鑑〕李味酸澀。若多食。則中氣不舒。故令人腹脹。

林檎。不可多食。令人百脈弱。(千金同。)

〔程〕林檎。酸澀而閉百脈。故多食。令人百脈弱。

橘柚。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

〔程〕橘柚。味酸能戀膈。生痰聚飲。飲聚膈上。則令口痰不知咳。

白話文:

梅子不能多吃,會損壞牙齒。

梅子可以生津,津液過多會傷骨,因為腎臟主宰五液,而牙齒是腎臟的表現,所以會損壞牙齒。

根據本草書,吃梅子而牙齒酸軟的人,可以咀嚼核桃肉來緩解,因為核桃能補腎。

李子不能多吃,會導致腹脹。

李子味道酸澀,吃太多會導致中氣不舒,所以會造成腹脹。

林檎不能多吃,會導致全身脈絡虛弱。

林檎酸澀且會阻塞全身脈絡,所以吃太多會導致全身脈絡虛弱。

橘柚不能多吃,會導致口爽不知五味。

橘柚味道酸,會停留在食道,導致痰濕積聚,痰濕阻塞食道,就會導致口中有痰,不知味覺。

〔鑑〕尚書注。小曰橘。大曰柚。二者其味皆酸。而性寒。若過食則口雖爽。而五味不知焉。

案時珍云。橘皮。下氣消痰。其肉生痰聚飲。表裡之異如此。程注本之。但爽字未妥。案爾雅釋言。爽。瘥也。忒也。老子。五味令人口爽。乃為口失味之義。

梨不可多食。令人寒中。金瘡產婦。亦不宜食。(千金云。金瘡產婦。勿食。令人萎困寒中。)

〔程〕梨性大寒。故令人寒中。寒能凝血脈。故金瘡產婦。不宜食。

櫻桃。杏。多食。傷筋骨。

〔鑑〕櫻桃。杏。味酸性寒。若過食則傷筋骨。內經云。酸則傷筋。寒主傷骨。故傷筋骨。

白話文:

橘子和柚子,味道都偏酸,性寒。吃太多會讓人嘴裡感到清爽,卻辨別不出其他味道。

橘皮可以降氣消痰,而橘肉卻容易生痰聚積水分,表裡功效差異明顯。爽字用得不妥,爽其實是指身體恢復或精神不振,老子說「五味令人口爽」指的是嘴巴失去味覺。

梨性寒,吃太多容易讓人體寒,傷口患者和產婦也不適合吃,會導致身體虛弱。

櫻桃和杏,味道偏酸性寒,吃太多容易傷筋骨。醫書記載,酸性食物會損傷筋,寒性食物會傷骨,所以吃太多會傷筋骨。

安石榴。不可多食。損人肺。(肺。徐沈作腹。千金。與原文同。)

〔鑑〕安石榴。味酸澀。酸澀則氣滯。肺主氣。宜利而不宜滯。滯則傷損矣。故不可過食也。

本草。震亨云。榴者。留也。其汁酸。性滯戀成痰。

胡桃。不可多食。令人動痰飲。(千金云。動痰飲。令人噁心吐水吐食。)

〔程〕胡桃。能潤肺消痰。今令人動痰飲。何也。以胡桃性熱。多食則煎熬津液。而為痰飲矣。

生棗。多食令人。熱渴氣脹寒熱。羸瘦者。彌不可食。傷人。(千金。食治方。)

〔程〕生棗。味甘辛氣熱。以辛熱則令人渴。甘則令人氣脹也。羸弱者。內熱必盛。而脾胃必虛。故彌不可食。

白話文:

石榴不要吃太多,會傷肺。石榴性酸澀,容易造成氣滯,而肺主氣,需要暢通,過度滯留就會造成損傷。石榴的汁液偏酸,容易在體內停留形成痰液。胡桃也不可多食,容易引起痰飲,因為胡桃性熱,吃太多會煎熬津液,反而形成痰飲。生棗吃多了會讓人口渴、氣脹、寒熱,而且體弱的人更不能吃,因為生棗性甘辛氣熱,會加重內熱,而體弱者脾胃虛弱,更難消化。

食諸果中毒。治之方。

豬骨(燒過○過趙作灰金鑑二字作煅黑)

上一味。末之。水服方寸匕。○亦治馬肝漏脯等毒。

〔程〕豬骨。治諸果毒。亦治馬肝漏脯毒。其義不可曉。

〔鑑〕以豬骨治果子毒。物性相制使然。治馬肝毒者。以豬畜屬水。馬畜屬火。此水剋火之義也。治漏脯毒者。亦骨肉相感之義也。

木耳赤色。及仰生者勿食。○菌仰卷。及赤色者。不可食。(證類。引金匱玉函。耳下赤字。作青。)

〔程〕木耳諸菌。皆覆卷。仰卷則變異。色赤則有毒。故不可食。

白話文:

吃水果中毒,治療方法如下:

將豬骨燒成灰。

取適量灰末,用水服用。

此方法也可以治療馬肝、漏脯等毒。

程氏認為,豬骨可以治療水果中毒,也可以治療馬肝、漏脯中毒,其原理難以理解。

鑑氏認為,用豬骨治療水果中毒,是利用了物性相剋的原理。治療馬肝中毒,是因為豬屬於水性,馬屬於火性,水可以克火。治療漏脯中毒,則是因為骨肉相感。

木耳呈現紅色,以及向上生長的木耳,都不可食用。菌類向上卷曲,以及呈現紅色的,都不可食用。

食諸菌中毒。悶亂欲死。治之方。

人糞汁。飲一升。土漿。飲一二升。

大豆。濃煮汁飲之。服諸吐利藥。並解。

〔鑑〕李彣曰。悶亂欲死。毒在胃也。服吐利藥。並解使毒氣上下分消也。

巢源云。凡園圃所種之菜。本無毒。但蕈菌等物。皆是草木變化所生。出於樹者為蕈。生於地者為菌。並是鬱蒸濕氣。變化所生。故或有毒者。人食遇此毒。多致死甚疾速。其不死者。猶能令煩悶吐利。良久始醒。

千金。治食山中樹菌中毒方。

人屎汁。服一升良。

又解諸菌毒。

掘地作坑。以水沃中攪令濁。澄清飲之。名地漿。

白話文:

吃了菌类中毒,感到胸闷烦躁,快要死了。治疗方法是:服用人粪汁一升,再喝土浆一升到两升。将大豆浓煮,喝下豆汁,并服用一些吐泻药物,就能解毒。

本草。陳藏器云。菌冬春無毒。秋有毒。有蛇蟲從下過也。夜中有光者。欲爛無蟲者。煮之不熟者。煮訖照人無影者。上有毛下無紋者。仰卷赤色者。並有毒殺人。中其毒者。地漿及糞清解之。

宋周密癸辛雜識云。嘉定乙亥歲。楊和王墳上感慈庵僧德明。遊山得奇菌。歸作糜供家。毒發。僧行死者十餘人。德明亟嘗糞獲免。有日本僧定心者。寧死不汙。至膚理坼裂而死。

清吳林吳蕈譜云。鏡水忍可禪師。在寧國山中。一日與僧三四人。食蕈俱中毒。剎那間二便頻遺。身軟口呿。正窘急時。欻有市藥者上山。僧眾言其故。隨以甘草濃煎灌之。同時獲愈。又陽山西花巷有人在一荒墩上。採菌一叢。煮而食之。卒然毒發。膚如琉璃。使人往採蕈處察之。

白話文:

古籍記載,蘑菇在冬春季節無毒,秋季則有毒。若有蛇蟲從蘑菇底下爬過、夜晚發光、快要腐爛卻沒有蟲子、煮不熟、煮熟後照人沒有影子、上面有毛下面沒有紋路、向上捲曲且呈紅色,這些都是有毒的,食用後會致死。中毒者可服用地漿或糞清解毒。

宋朝周密在《癸辛雜識》中記載,嘉定乙亥年,楊和王墳上,慈庵僧德明遊山時採集了一種奇特的蘑菇,回家做成糜粥供奉家人,結果導致多人中毒身亡。德明因為吃了糞便而倖免於難。另一位日本僧人定心寧死不願吃糞,最後皮膚裂開而死。

清朝吳林在《吳蕈譜》中記載,鏡水忍可禪師在寧國山中與僧人一起食用蘑菇中毒,剎那間腹瀉不止,身體軟弱,口不能言,危在旦夕。恰巧有一位賣藥的人上山,得知情況後,用甘草濃煎給他們喝,眾人隨即康復。另外,陽山西花巷有人在荒墩上採集了一叢蘑菇食用,結果中毒後皮膚像琉璃一樣。人們去採集蘑菇的地方查看,發現……。

見菌叢生如故。即掘見一古塚。滿中是蛇。即以甘草煎湯啜之。尋愈。故余每於臘月中糞坑內。浸甘草人中黃。以治蕈毒。及天行疫毒。伏氣熱病。痘科毒甚不能貫漿者。悉有神效。(其法。用甘草為末。將毛竹筒一段。兩頭留節。刮去青皮。節上開一竅。納甘草於中。仍以芭蕉葉柄削針閉竅。

浸糞坑中。四十九日。須至立春日取出陰乾。任用。)

食楓樹菌。而笑不止。治之以前方。(樹。笑。並原本作柱哭。今據程本金鑑改之。)

〔程〕弘景曰。楓木上生者。令人笑不止。以地漿解之。

白話文:

我發現菌類叢生如常,便掘開一座古墓,裡面全是蛇。我用甘草煎湯喝下,很快就痊癒了。因此,我常在臘月將甘草和人中黃浸泡在糞坑裡,用來治療蕈毒、天行疫毒、伏氣熱病,以及毒性很重、藥物難以滲透的痘科疾病,都有奇效。方法是用甘草磨成粉,取一段毛竹筒,兩頭留著節,刮去青皮,在節上開一個洞,將甘草放進去,再用芭蕉葉柄削成針封住洞口,浸泡在糞坑裡,四十九天后,等到立春日再取出來陰乾,就可以使用了。

有人吃了楓樹上的菌類後,就一直笑不停,可用上述方法治療。(原本寫作「柱哭」,現根據程氏本和金鑑改為「樹笑」。)

程弘景說,楓樹上生長的菌類,會讓人不停地笑,用地漿可以解毒。

〔鑑〕李彣曰。心主笑。笑不止。是毒氣入心也。

張氏醫說云。四明溫臺間山谷。多生菌。然種類不一。食之間有中毒。往往至殺人者。蓋蛇毒氣所熏蒸也。有僧教掘地。以冷水攪之令濁。少頃取飲者。皆得全活。此方見本草。陶隱居注。謂之地漿。亦治楓樹菌。食之笑不止。俗言食笑菌者。居山間。不可不知此法。案陶谷清異錄云。

菌蕈。有一種。食之令人得乾笑疾。士人戲呼為笑矣乎。此間無楓樹。然間有食菌而笑不已者。此豈所謂笑矣乎者耶。

誤食野芋。煩毒欲死。治之方。(〔原注〕以前方。其野芋根。山東人名魁芋。人種芋三年不收。亦成野芋。並殺人。)

白話文:

李彣認為:「心中主管笑容,如果不停地笑,那是有毒氣進入了心臟。」 張氏醫書上說道:「在浙江、台州等地區的深山峽谷之中,有很多蘑菇,但是品種各異,食用時會導致食物中毒,甚至致人死亡。這是因為這些蘑菇被蛇的毒素污染過。有一位和尚教授了一個方法,就是在地上挖一個坑,用冷水攪拌使其混濁,然後等一下再讓人喝下這種液體,就能夠救活他們。這個配方出現在《神農本草經》中,陶弘景在其註解中稱它為『地漿』,也可以治療因吃楓樹上的蘑菇而引起的不停大笑的情況。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住在山裡的人,不能不知道這個方法。” 陶谷在他的著作《清異錄》中寫到:

蘑菇中的一種,吃了之後會使人得到一種叫做“乾笑病”的疾病。一些學者的玩笑話把它稱作“笑矣乎”。這裡沒有楓樹,但偶爾有人吃了蘑菇後一直笑個不停,難道這就是人們口中的“笑矣乎”嗎?

誤食野生的洋蔥(即野芋),感到非常痛苦,快要死了,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進行救治。(【原注】前面提到的方法可以用來治療野芋的毒性。山東地區把野芋叫作“魁芋”,有些人種植馬鈴薯三年都不採摘,最後也會變成野芋,並且同樣具有劇毒,能致人死亡。)

〔程〕野芋三年不收。又名梠芋。味辛冷有毒。只可敷摩瘡腫。人若食之。中其毒。土漿。豆汁。糞汁。俱可解也。

本草陶弘景雲。野芋形葉與芋相似。芋種三年不採。成梠(音呂)芋。並能殺人。誤食之。煩悶垂死者。惟以土漿及糞汁大豆汁飲之。則活矣。程注摩敷瘡腫。出於時珍。

蜀椒閉口者有毒。誤食之。戟人咽喉。氣病欲絕。或吐下白沫。身體痹冷。急治之方。(病。肘後。作便。外臺作戟人咽。使不得出氣。便欲絕。肘後。下字無。)

肉桂煎汁飲之。(肘後無肉字)多飲冷水一二升。(肘後多作若外臺同)

白話文:

程氏說:「野生芋頭長了三年沒有收割,又被稱為梠芋。味道辛辣、性寒且有毒,只能用來擦抹癰疽腫痛。如果有人吃了它中毒,可以用泥水、豆渣汁和糞水都可以解除毒性。」

《神農本草經》上記載:「野生芋頭的外形和芋頭很像,芋頭長了三年沒有收割會變成埒芋,都能夠致人死亡。如果不小心吃到了野生芋頭感到不舒服快要死掉的人,只要喝一些泥土水以及大便中的豆子汁就能救活他。程氏還提到可以使用這種植物來擦拭癰疽腫痛。」

四川花椒有時候是封住嘴巴的,這是有毒的,不小心吃到的話,喉嚨就會被刺傷,呼吸困難甚至死亡;或者嘔吐白色泡沫,全身麻痹發冷,要馬上治療的方法。(在《肘後訣》中寫的是“封住嘴”,在外臺中寫的是“刺傷喉嚨”)

【肉桂】煎煮成湯服用(在《肘後訣》中沒有“肉”這個字),大量地喝一兩杯冷水(在《肘後訣》中有“外臺”的地方也是這樣寫的)。

或食蒜。(肘後作大蒜)或飲地漿。(肘後云慎不可飲熱殺人)

或濃煮豉汁飲之。並解。(外臺。引肘後云。又急飲酢。又食椒不可飲熱。飲熱殺人。)

〔程〕蜀椒氣大熱。有毒。味辛麻。閉口者毒更甚。辛則戟人咽喉。麻則令人吐下白沫。身體痹冷也。冷水。地漿。豉汁。寒涼能解熱毒。其桂蒜大熱。而肘後諸方。亦云。解椒毒。不知其義。豈因其氣欲絕。身體冷痹而用耶。

〔鑑〕如桂與蒜。皆大辛大熱之物。通血脈辟邪穢。以熱治熱。是從治之法也。

正月勿食生蔥。令人面生遊風。

白話文:

可以吃蒜,也可以喝地漿,但要小心,地漿不要喝熱的,會致命。可以用濃煮的豆豉汁來解毒,也可以喝醋,吃辣椒,但都不能喝熱的,喝熱的會致命。蜀椒性熱,有毒,味道辛辣,麻痺,如果嘴閉著,毒性更強。辛辣會刺激喉嚨,麻痺會讓人吐白沫,身體也會發麻發冷。冷水、地漿、豆豉汁都是寒涼的,可以解熱毒。桂皮和蒜都是性熱的,但肘後方中卻說它們可以解椒毒,令人不解。難道是因為它們的氣味強烈,能讓身體發冷發麻,所以可以用來解毒嗎?其實桂皮和蒜都是性熱的,可以通血脈,驅邪氣,用熱治熱,這也是一種治療方法。正月不要吃生蔥,會讓人臉上長遊風。

〔程〕正月甲木始生。人氣始發。蔥能走頭面。而通陽氣。反引風邪。而病頭面。故令生遊風。

案遊風。未詳。千金。頭面風鴟頭酒。治風頭眩轉。面上遊風方。又菊花散。治頭面遊風方。又本事方。知母湯。治遊風攻頭面。或四肢作腫塊。此似指頭風眩運。又千金。面藥門。有治面上風方。即指鼻皰等。此云生遊風。則當是鼻皰面皯粉刺等之謂。

二月勿食蓼。傷人腎。

〔程〕扁鵲云。食蓼。損髓少氣減精。二月木正旺。若食蓼以傷腎水。則木不生。故二月勿食。

白話文:

正月,甲木開始生長,人體的陽氣也開始發散。蔥能通暢頭面部,引發陽氣,但反過來也會引進風邪,導致頭面部疾病,因此會引起遊風。

遊風的具體症狀還不清楚,但根據一些醫書的記載,遊風可能指的是頭面部風眩轉、面上遊風、頭面部腫塊等,也可能是指鼻皰、面皯、粉刺等。

二月不要吃蓼,會傷腎。

扁鵲說,吃蓼會損害骨髓,減少氣息,降低精氣。二月正是木氣旺盛的時候,如果吃蓼傷了腎水,就會影響木氣生長,所以二月不要吃蓼。

三月勿食小蒜。傷人志性。(千金。黃帝云。)

〔程〕小蒜。辛熱有毒。三月為陽氣長養之時。不可食此奪氣傷神之物。

四月八月。勿食胡荽。傷人神。

〔程〕胡荽。葷菜也。辛芳之氣。損人精神。四月心火正旺。八月肺將斂。以心藏神。而肺藏魄。食此走散之物。必能傷神也。

五月。勿食韭。令人乏氣力。

〔程〕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脾惡臭而主四肢。是以令人乏氣力。

案春香夏臭。出於寇宗奭。

五月五日。勿食一切生菜。發百病。(千金。黃帝云。)

白話文:

三月不要吃小蒜,會傷人的志氣。

小蒜辛辣燥熱,帶有毒性。三月是陽氣生長滋養的時節,不能吃這種奪氣傷神之物。

四月和八月,不要吃胡荽,會傷人的神志。

胡荽是辛辣的香料,會損害精神。四月心火旺盛,八月肺氣收斂,心藏神,肺藏魄,吃這種散氣之物,必然會傷神。

五月不要吃韭菜,會讓人乏力。

韭菜春天吃香,夏天吃臭,脾胃厭惡臭味,而且主掌四肢,所以會讓人乏力。

五月五日,不要吃任何生菜,會導致百病。

〔程〕五月五日。為天中節。為純陽日。人當養陽以順令節。若食生菜。則伐天和。故生百病。

六月七月。勿食茱萸。傷神氣。(千金。引黃帝。氣下。有起伏氣三字。)

〔程〕六七月。陽氣盡發。吳茱萸辛熱。辛能走氣。故傷神氣。

八月九月。勿食姜。傷人神。

〔程〕八九月。人氣收斂。姜味辛發。食之則傷神也。雲笈七籤曰。九月食生薑。成痼疾。孫真人曰。八九月。食姜。至春多患眼。損筋力。減壽。朱晦庵有秋姜夭人天年之語。謂其辛走氣瀉肺也。

案秋不食姜。令人瀉氣。出於本綱李杲之說。

白話文:

五月五日是天中節,也是純陽日,人們應該養陽順應節氣。如果吃生菜,會損害天和,導致百病叢生。

六月七月不要吃茱萸,會傷神氣。

六七月陽氣盛發,吳茱萸辛熱,辛能走氣,所以會傷神氣。

八月九月不要吃薑,會傷神。

八九月人氣收斂,薑味辛發,吃它會傷神。據《雲笈七籤》記載,九月吃生薑會導致痼疾。孫真人說,八九月吃薑,到春天會患眼疾,損筋力,減壽。朱熹也說過「秋姜夭人天年」的話,認為薑辛走氣會瀉肺。

古人認為秋天不食薑會讓人瀉氣,這是出自李杲的說法。

十月勿食椒。損人心。傷心脈。(千金。黃帝云。案自正月止於勿食椒。外臺引仲景方。)

〔程〕內經曰。九月十月。人氣在心。椒能走氣傷心。故傷心脈。

十一月十二月。勿食薤。令人多涕唾。

〔程〕薤白。氣味冷滑。能引涕唾。非獨十一月十二月然也。

四季勿食生葵。令人飲食不化。發百病。非但食中。藥中皆不可用。深宜慎之。

〔程〕脾王四季。生葵冷滑。非脾所宜。發病之物。藥餌中。皆不宜也。

時病瘥未健。食生菜。手足必腫。(千金引黃帝。必下。有青字。)

〔程〕時病。熱病也。熱病所瘥。而脾胃尚弱。食生菜。則傷脾。故令手足浮腫。

白話文:

十月不要吃辣椒,會傷心,傷害心脈。

十一月、十二月不要吃薤,會讓人流很多鼻涕口水。

四季都不要吃生葵,會讓人消化不良,引起各種疾病。不只食物中不能用,藥物中也不能用,要謹慎。

生病剛恢復時,不要吃生菜,會造成手腳腫脹。

夜食生菜。不利人。

〔程〕夜食生菜。則易停留而難轉化。不利於人也。

十月勿食被霜生菜。令人面無光。目澀心痛腰疼。或發心瘧。瘧發時。手足十指爪皆青。困委。(千金。黃帝云。)

〔程〕道藏云。六陰之月。萬物至此歸根覆命。以待來復。不可食寒冷。以伐天和。生菜性冷。經霜則寒。寒冷之物。能損陽氣。食之能發上證。

素刺瘧論云。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三因云。病者心煩。欲飲清水。反寒多。不甚熱。乍來乍去。以喜傷心。心氣耗散所致。名曰心瘧。

蔥韭初生芽者。食之傷人心氣。

白話文:

晚上吃生菜不好,容易停留在体内难以消化,对身体不利。十月不要吃被霜打的生菜,会导致脸色暗淡、眼睛干涩、心痛腰疼,甚至还会引起心疟。心疟发作时,手指和脚趾甲都会变青,身体虚弱无力。生菜性寒,霜打的生菜更寒,寒凉之物会损害阳气,吃多了容易引起心疟。刚长出来的葱韭芽也伤人心气。

〔程〕萌芽含抑鬱之氣未伸。食之能傷心氣。

飲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

〔鑑〕酒多濕。韭性熱。濕熱相合。令人病增。

生蔥。不可共蜜食之。殺人。獨顆蒜彌忌。

〔程〕孫真人曰。蔥同蜜食。令人利下。獨蒜。氣味辛臭。與蜜更不宜也。

案本草思邈曰。燒蔥同蜜食。壅氣殺人。又云。大蒜。合蜜食殺人。

棗。合生蔥食之。令人病。

〔程〕棗與蔥食。令人五臟不和。

〔鑑〕此義未詳。

生蔥。和雄雞。雉。白犬肉食之。令人七竅經年流血。

〔鑑〕李彣曰。此皆生風發火之物。若合食則血氣更淖溢不和。故七竅流血。

白話文:

嫩芽含有鬱氣尚未伸展,吃它會傷心氣。喝白酒,吃生韭菜,會加重病情。白酒濕氣重,韭菜性熱,濕熱交集,會加重病情。生蔥不能和蜂蜜一起吃,會致命,單獨吃蒜也要忌諱。孫真人說,蔥和蜜一起吃,會令人腹瀉。單獨吃蒜,氣味辛辣臭,更不適合和蜜一起吃。本草思邈說,燒蔥和蜜一起吃,會堵塞氣血致命。又說大蒜和蜜一起吃會致命。大棗和生蔥一起吃,會令人生病。大棗和蔥一起吃,會令人五臟不和。這個說法不太清楚。生蔥和公雞、野雞、白色犬肉一起吃,會令人七竅經年流血。李彣說,這些都是生風發火的食物,一起吃會讓血氣更加渙散不和,所以七竅流血。

食糖蜜。後四日內。食生蔥韭。令人心痛。(韭。趙作蒜。)

〔程〕蜜。與蔥韭蒜。皆相反。雖食蜜後四日內。尤忌之。相犯仍令人心痛。

千金黃帝云。食生蔥。即啖蜜。變作下利。食燒蔥。並啖蜜。擁氣而死。案糖。說文飴也。方言。餳謂之糖。明是糖與蜜各別。程金鑑。言蜜。而不及糖何。

夜食諸姜蒜蔥等。傷人心。

〔程〕人之氣。晝行於陽。而夜行於陰。夜食辛物。以擾乎陽。則傷上焦心膈之陽氣也。

蕪菁根。多食。令人氣脹。(千金同。)

〔程〕蕪菁。即蔓菁也。多食動氣。

案多食動氣。出於宗奭。

白話文:

吃蜂蜜後四天內,不能吃生蔥和韭菜,否則會令人心痛。蜂蜜、蔥、韭菜、蒜都是相克的,即使在吃蜂蜜後四天內,也要特別忌諱食用,因為相克會造成心痛。

古代醫書記載,吃生蔥後馬上吃蜂蜜,會導致腹瀉,吃燒蔥後吃蜂蜜,會導致氣堵而死。糖與蜜是不同的東西,程金鑑只提到蜜,沒有提到糖,這是為什麼呢?

晚上吃薑、蒜、蔥等辛辣食物,會傷心。

因為人體的氣,白天運行於陽,晚上運行於陰,晚上吃辛辣食物,會擾亂陽氣,傷害上焦的心和膈的陽氣。

蕪菁根吃太多會令人氣脹。

蕪菁就是蔓菁,吃太多會影響氣。

薤。不可共牛肉作羹食之。成瘕病。韭亦然。(千金。黃帝云。)

〔程〕薤韭牛肉。皆難克化之物。積而不消。則為癥瘕。

蓴多食。動痔疾。(食。原本。沈。作病。非。今改之。千金同。)

〔程〕李廷飛曰。蓴性滑。故發痔疾。

〔鑑〕滑而易下。故發痔疾。

野苣。不可同蜜食之。作內痔。(千金。引黃帝。無內字。本綱。引本經。作肉痔。)

〔程〕野苣。苦蕒也。性苦寒。能治痔。與蜜同食。復生內痔。物性相忌。則易其性也。

白苣。不可共酪同食。作䘌蟲。(千金。引黃帝。無䘌字。)

白話文:

薤和韭不能和牛肉一起煮食,會導致癥瘕病。蓴多吃容易引起痔疾。野苣不能和蜂蜜一起吃,會導致內痔。白苣不能和酪一起吃,會生䘌蟲。

〔程〕白苣苦寒。乳酪甘寒。合食停於胃中。則生蝕䘌。

時珍云。白苣處處有之。似萵苣而葉色白。折之有白汁。四月開黃花。如苦蕒結子。

黃瓜。食之發熱病。

〔程〕黃瓜。動寒熱虛熱。天行熱病後。皆不可食。(案此注本孟詵。)

案藏器曰。胡瓜北人避石勒諱。改呼黃瓜。至今因之。而今此稱黃瓜。則避石勒諱之說。難信歟。

葵心。不可食。傷人。葉尤冷。黃背赤莖者。勿食之。

〔程〕葵心有毒。其葉黃背赤莖者。亦有毒。不可食。

案弘景雲。葵葉尤冷利。不可多食。葵心。此猶蓴心。桃葉心之心。謂葵菜嫩心也。

白話文:

白苣性寒,乳酪也寒,一起吃會停留在胃中,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腹瀉。白苣到處都有,長得像萵苣,但葉子是白色的,折斷後會流出白色汁液,四月開花,黃色,結出的種子像苦蕒。黃瓜容易引起發熱,尤其是在患有熱病或體虛的時候,更不適合吃。葵菜的心有毒,葉子中黃背赤莖的也含有毒素,都不能吃。葵菜的葉子性寒,也不宜多吃。葵心指的是葵菜嫩心,就像蓴菜的心和桃葉的心一樣。

胡荽。久食之。令人多忘。(千金同。)

〔程〕胡荽。開心竅傷神。久食之。故令人多忘。

病人。不可食胡荽及黃花菜。

〔鑑〕胡荽。耗氣。黃花菜。破氣耗血。皆病人忌食。

案本綱。黃瓜菜。一名黃花菜。始出於汪穎食物本草。本經所指。未知此物否。

芋。不可多食。動病。(案千金云。動宿冷。)

〔程〕芋難克化。滯氣困脾。(案此注。本於宗奭。)

妊婦。食姜令子余指。

〔程〕余指。六指也。姜形如列指。物性相感也。

博物志云。妊娠啖生薑。令兒多指。

蓼多食。發心痛。

〔程〕孫真人曰。黃帝云。食蓼過多。有毒。發心痛。以氣味辛溫故也。

白話文:

芫荽吃多了會讓人健忘,因為它會損傷心神。病人不能吃芫荽和黃花菜,因為芫荽耗氣,黃花菜則破氣耗血。芋頭不能多吃,容易引起疾病。孕婦吃薑會導致胎兒多指,因為薑的形狀像手指,物性相感。吃太多蓼會引起心痛,因為它辛溫有毒。

蓼。和生魚食之。令人奪氣陰咳疼痛。(咳。程金鑑。作核。是。)

〔程〕生魚。鮓之屬。合食則相犯。令人脫氣陰核痛。

〔鑑〕陰核痛。亦濕熱致病耳。

案千金云。黃帝書曰。食蓼過多。有毒發心痛。和生魚食。令人脫氣陰核痛求死。又黃帝云。食小蒜啖生魚。令人奪氣。陰核疼求死。陰核。即陰丸也。

芥菜。不可共兔肉食之。成惡邪病。(千金。黃帝云。)

〔程〕芥菜。昏人眼目。兔肉。傷人神氣。合食必為惡邪之病。

小蒜多食。傷人心力。

〔程〕小蒜。辛溫有小毒。發痼疾。多食氣散。則傷心力。

白話文:

蓼草。與生魚同食會導致氣血虛弱、陰部疼痛。(「蓼」,程金鑑寫作「核」,這是一種情況。)

程金鑑提到,生魚類,如醃製的魚,若與其他食物一起食用會產生相衝的效果,導致氣血虛弱及陰部疼痛。

鑑於此,陰部疼痛往往是由濕熱引起的疾病。

根據《千金方》記載,過量食用蓼草可能會引起心痛,若再與生魚同食,會導致氣血虛弱、陰部疼痛,甚至想要尋死。黃帝曾言,食用小蒜後再吃生魚,會導致氣血虛弱、陰部疼痛,甚至想尋死。這裡的「陰核」指的是男性生殖器。

芥菜不宜與兔肉同食,會導致身體出現邪氣病變。(這是來自《千金方》和黃帝的說法。)

程金鑑指出,芥菜會讓眼睛混濁,兔肉則損傷精神氣質,若一同食用必定會引發邪氣病變。

小蒜過量食用會損害心力。

程金鑑進一步說明,小蒜性辛溫,帶有微毒,會發作舊病,過量食用會使氣體疏散,進而損害心力。

食躁或躁方。(或。趙徐作式。)

豉。濃煮汁飲之。

〔程〕豉汁。雖能解毒。而躁字有誤。

〔鑑〕食躁或躁者。即今之食後時或噁心。欲吐不吐之病也。故以豉湯吐之。

鉤吻。與芹菜相似。誤食之殺人。解之方。(〔原注〕肘後云。與茱萸食芹相似。○今本肘後。芹。作芥。無茱萸二字。千金引肘後云。鉤吻茱萸食芥。相似。外臺引肘後云。鉤吻與食芹相似。肘後又云。此非鉤吻。)

薺苨(八兩)

上一味。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二服。(〔原注〕鉤吻生地旁無他草。其莖有毛。以此別之。○案此注千金外臺。引肘後。接前與食芹相似為一條。千金云。煮取三升。冷如人體。服五合。日三夜二。凡煮薺苨。惟令濃佳。肘後外臺。無此文。)

白話文:

如果吃東西後感到燥熱或想吐,可以用黃豆煮濃湯喝。不過,黃豆湯雖然能解毒,但「躁」字可能寫錯了。

吃東西後感到燥熱或想吐的症狀,也就是現在說的飯後想吐、反胃的病。所以用黃豆湯來幫助嘔吐。

鉤吻和芹菜很像,誤食會致命。解毒方法是:用薺菜八兩,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兩次溫熱服用。鉤吻生長在沒有其他草的地方,莖上有毛,可以用來辨認。

案外臺。引肘後又云。此多生籬埒水瀆邊。絕似茶。人識之無敢食。但不知之。必是鉤吻。按本草。鉤吻。一名野葛。又秦鉤吻。乃併入藥用非此。又一種。葉似黃精。唯花黃莖紫。亦呼為鉤吻。不可食。故經方。引與黃精為比。言其形色相似也。本經所謂與芹菜相似者。別是一種。

陶氏於本草。則云鉤吻是毛茛。而於肘後。則云此非鉤吻。蓋以蔓生者為鉤吻。以似芹者為毛茛耶。唐本注。已辨其非。當考本草。蓋鉤吻有數種。故古人所說不一者。以其所見各不同也。今以此間所有考之。藤本之外。草本木本黃精葉。及芹葉。凡五種。皆見有俚人誤食中毒者。

白話文:

在這裡,引述了肘後方的觀點,指出這種植物多生長在籬笆、池塘附近,外表與茶類植物極為相似,一般人認識後,都不敢食用。但若是不知道它的真實身份,極有可能會誤食鉤吻。根據《本草經》,鉤吻又名野葛,又稱秦鉤吻,但這並非藥物用途的鉤吻。還有一種植物,其葉子類似黃精,只有花朵為黃色、莖為紫色,也被稱為鉤吻。因為這種植物不能食用,所以經方中會將它與黃精相提並論,用來說明它們在外形和顏色上的相似性。《本經》中提到的與芹菜相似的,是指另外一種植物。

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指出鉤吻實際上是毛茛科植物,但在《肘後方》中,認為這種植物並非鉤吻,可能是將蔓生的植物誤認為鉤吻,而將類似芹菜的植物誤認為毛茛。唐代的《本草經疏》已經對此進行了辨析,應該參考《本草經》。鉤吻有多種品種,因此古人對其的描述有所不同,這是因為他們所見的品種不同。現在,我們可以根據這裡的描述進行考察,在藤本之外,還有草本、木本的黃精葉以及芹菜葉等五種植物,都見過當地人誤食後中毒的情況。

則知當據各書所論。而辨其物也。若欲強併為一草。則謬矣。

菜中有水莨菪。葉圓而光。有毒。誤食之。令人狂亂。狀如中風。或吐血。治之方。

甘草。煮汁服之。即解。

〔程〕薺苨。甘草。解百藥毒。

蘇敬唐本注云。毛茛。是有毛石龍芮也。百一方云。菜中有水茛。葉圓而光。生水旁。有毒。蟹多食之。案此草生水旁。其毒如莨菪。故名之水莨菪。蘇氏以為毛茛。引百一方。此豈水茛下脫菪字耶。外臺。引肘後亦云。食蟹中毒。或云。是水茛所為。時珍不辨茛莨。作水茛。

附於釋名中。恐疏。案莨音浪。茛音艮。云葉圓而有光。則水莨菪。即是石龍芮。而毛茛。葉有毛而無光。

白話文:

所以要根据各种书籍的论述来辨别这些草药。如果想要硬把它们归为一种草药,那就错了。

蔬菜中有一种水莨菪,叶子圆圆的,光滑,有毒。误食会导致人神志不清,像中风一样,或者吐血。治疗方法是:

用甘草煮水服用,就能解毒。

《程氏》中记载,荠苨和甘草能解百药毒。

唐代苏敬注本中说,毛茛就是有毛的石龙芮。 《百一方》中说,蔬菜中有一种水莨菪,叶子圆圆的,光滑,生长在水边,有毒,螃蟹爱吃它。根据描述,这种草生长在水边,毒性像莨菪,所以叫它水莨菪。苏敬认为它是毛茛,引用了《百一方》的记载。难道水茛的“菪”字漏掉了?《外台秘要》和《肘后救卒方》中也说,吃螃蟹中毒,可能是水茛造成的。李时珍不分茛和莨,写成水茛。

为了避免误解,特此附在释名中解释一下。莨读作浪,茛读作艮。书中说叶子圆圆的,光滑,那么水莨菪就是石龙芮。而毛茛,叶子有毛,不光滑。

千金。治食莨菪。悶亂如卒中風。或似熱盛狂病。服藥即劇。

飲甘草汁。藍汁。

肘後。療食野葛已死者。

飲甘草汁。但唯多更善。

外臺。備急。療諸藥各各有相解。然難常儲。今但取一種。而兼解眾毒。求之易得者。

甘草。濃煮汁多飲之。無不生也。又食少蜜佳。

千金。甘草湯。主天下毒氣。及山水露霧毒氣。去地風氣瘴癘等毒方。

甘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

春秋二時。龍帶精入芹菜中。人偶食之為病。發時手青腹滿痛不可忍。名蛟龍病。治之方。(青。原本作背。今據趙本及證類本草改之。)

白話文:

「千金方」治療食物中毒,若患者感到昏亂,如同突然中風或熱症引起的狂病,服用藥物後病情會加重。應喝甘草汁和藍色的果汁。

「肘後方」治療因食用野生葛根致死的情況,應喝甘草汁,且要多喝以增加療效。

「外臺祕錄」提到各種藥物各自有其解毒效果,但不易常備,現在只需選擇一種甘草,就能同時解其他種類的毒,容易取得且方便。

甘草應濃度煮成汁大量飲用,這樣可以救活中毒者。若能加點蜂蜜更好。

「千金方」中的甘草湯,主要用於清除全天下毒氣、山溪露霧所帶來的毒氣以及地風氣、瘴癘等各種毒害。配方如下:甘草(二兩)。

這份配方只需要甘草一種材料,用水煮沸後取出一升,分成兩次服用。

在春季和秋季,龍的精華會進入芹菜中,人類偶然食用後會生病。發病時手腳會變青,腹部會充滿疼痛,無法忍受。這種病稱為蛟龍病,這裡有一個治療方法。(原文中的「背」字誤印為「青」,根據趙本及《證類本草》的版本,已經修正為「青」。)

硬糖(二三升○千金云服寒食餳三斗大驗)

上一味。口兩度服之。吐出如蜥蜴三五枚瘥。

〔程〕芹菜。生江湖陂澤之涯。蛟龍雖云變化莫測。其精那能入此。大抵是蜥蜴虺蛇之類。春夏之交。遺精於此故耳。且蛇嗜芹。尤為可證。按外臺秘要云。蛟龍子。生在芹菜上。食之入腹。變成龍子。須慎之。飴粳米杏仁乳餅煮粥食之。吐出蛟子。大驗。仲景用硬糖治之。

余考之本草。並無硬糖。當是粳米飴糖無疑。二物味甘。甘能解毒故也。(金鑑同。案程所引外臺文。並無考。詳見下。)

白話文:

服用寒食餳三斗,效果顯著。此方服用兩次,吐出三五枚像蜥蜴的東西後痊癒。

芹菜生長在江湖沼澤邊緣,雖然蛟龍變化莫測,但牠的精華不可能進入芹菜。應該只是蜥蜴或蛇之類,在春夏之交遺精於此。而且蛇愛吃芹菜,更加佐證了這一點。外臺秘要記載,蛟龍之子生於芹菜上,食用後會變成龍子,需謹慎。可用粳米、杏仁、乳餅煮粥食用,吐出蛟子,效果顯著。仲景用硬糖治療,應該是粳米飴糖,兩者味甘,甘能解毒。

案劉熙釋名云。糖之清者曰飴。形怡怡然也。稠者曰餳。強硬如錫也。時珍云。古人寒食多食餳。故醫方亦收用之。明硬糖。即是餳。程注殆妄矣。

千金云。開皇六年。三月八日。有人食芹得之。其人病發。似癲癇。面色青黃。因食寒食餳過多。便吐出狀似蛟龍。有頭有尾。

外臺。廣濟。療蛟龍病。三月八月。近海及水邊。因食生芹。為蛟龍子生在芹菜上。食入人腹。變成龍子。須慎之。其病發似癲。面色青黃。少腹脹。狀如懷妊。宜食寒食餳方。

寒食粥餳三升。日三服之。吐出蛟龍。有兩頭及尾。開皇六年。又賈橋有人。吃餳吐出蛟龍。大驗。

白話文:

據劉熙《釋名》記載,糖中清亮者稱為「飴」,因為其形狀看起來很怡悅。稠密的則稱為「餳」,因為質地堅硬如錫。李時珍說,古人寒食節常吃「餳」,因此醫書也收錄了它的藥用功效。所謂「明硬糖」,就是「餳」,程氏注釋說「餳」是米粉做的,恐怕是錯誤的。

《千金方》記載,開皇六年三月八日,有人吃了芹菜後生病,症狀類似癲癇,面色青黃。原因是吃了太多寒食「餳」,於是吐出了一個像蛟龍一樣的東西,有頭有尾。

《外臺秘要》和《廣濟方》中都有治療蛟龍病的記載。三月八月,靠近海邊或水邊的人,如果吃了生芹菜,可能吃到生長在芹菜上的蛟龍子,吃進肚子後變成龍子。因此要小心。這種病發作時症狀像癲癇,面色青黃,少腹脹滿,就像懷孕一樣。應該服用寒食「餳」的方子。

將三升寒食粥和「餳」煮在一起,每天服用三次,就能吐出蛟龍,而且有兩個頭和尾巴。開皇六年,賈橋也有人吃了「餳」後吐出蛟龍,效果顯著。

醫說云。古有患者。飲食如故。發則如癲。面色青黃。小腹脹滿。狀如妊孕。醫者診其脈。與證皆異。而難明主療。忽有一山叟曰。聞開皇六年。灞橋有人。患此病。蓋因三月八日。水邊食芹菜得之。有識者曰。此蛟龍病也。為龍游於芹菜之上。不幸食之而病也。遂以寒食餳。

每劑五合。服之數劑。吐出一物。雖小但似蛟龍狀。而有兩頭。其病者依而治之獲愈。(出名醫錄。)

食苦瓠中毒。治之方。

黍穰(黍原本作黎今依程本金鑑及肘後外臺改之案穰禾莖也黎何有穰其訛明矣)

煮汁。數服之解。(肘後。外臺。作飲濃汁數升。)

白話文:

古時候,有一位病人,飲食習慣跟平常一樣,卻突然發病,像癲癇一樣,面色青黃,小腹脹滿,像是懷孕一樣。醫生診脈,發現脈象和症狀都不符合常規,難以判斷病因和治療方法。突然,一位山間老人說:「聽說開皇六年,灞橋有一個人患了這種病,原因是三月八日,在水邊吃芹菜導致的。有識之士說,這是蛟龍病,是蛟龍游過芹菜,不幸被病人吃下而引起的。」於是,老人建議用寒食餳治療,每次五合,服用幾劑後,病人吐出了一件東西,雖然小,但像蛟龍一樣,並且有兩個頭。病人依此治療,最後痊癒了。

另外,如果因食苦瓠中毒,可以用黍穰煮汁,服用幾次就能解毒。

〔程〕苦瓠。匏也。詩云。匏有苦葉。國語云。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已。此苦瓠也。黍穰。能解苦瓠毒者。風俗通云。燒穰可以殺瓠。或云種瓠之家。不燒穰。種瓜之家。不燒漆。物性相畏也。人食苦瓠過分。吐利不止者。以黍穰汁解之。本諸此。(程注本於時珍)

蘇敬云。服苦瓠過分。吐利不止者。以黍穰灰汁解之。

扁豆。寒熱者不可食之。(本草。引弘景。)

〔鑑〕扁豆。性滯而補。如患寒熱者忌之。

久食小豆。令人枯燥。

〔程〕小豆。逐津液利小便。津液消減。故令肌膚枯燥。

千金云。赤小豆。不可久服。令人枯燥。

白話文:

苦瓠,就是匏瓜,詩經裡有「匏有苦葉」,國語裡有「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已」,這就是指苦瓠。黍穰可以解苦瓠的毒,風俗通說燒黍穰可以殺死瓠瓜,也有人說種瓠瓜的人家不燒黍穰,種瓜的人家不燒漆,這是物性相畏。人如果吃太多苦瓠,一直吐瀉不止,可以用黍穰汁解毒,這是根據古書的記載。蘇敬說,吃太多苦瓠,吐瀉不止,可以用黍穰灰汁解毒。扁豆性寒熱,寒熱病人不能吃。久吃小豆會讓人枯燥。小豆會排泄津液,利尿,津液減少,就會導致肌膚乾燥。千金方說,赤小豆不能久服,會讓人枯燥。

食大豆屑。忌啖豬肉。(屑。原本作等。今據徐程及千金改之。)

〔程〕大豆壅氣。豬肉滯膈。故忌之。小兒十歲以下。尤忌。

千金云。大豆黃屑。忌豬肉。小兒以炒豆豬肉同食。必壅氣致死。十有八九。十歲以上不畏也。

大麥久食。令人作㿍。(沈作癬。)

〔程〕大麥下氣。久食令手足痿弱。而懈惰。

〔鑑〕李彣曰。㿍。疥同。蓋麥入心。久食則心氣盛。而內熱。內經曰。諸瘡瘍皆屬心火。故作㿍。

案㿍。字典。俗疥字。而農家多常食大麥。未盡患疥。李注不可從。孟詵云。暴食似腳弱。為下氣故也。程則本此。

白話文:

吃大豆皮,忌諱吃豬肉。十歲以下的小孩,尤其忌諱。

大豆會導致氣體脹滿,豬肉會滯留在食道。所以忌諱一起食用。小孩十歲以下,更要忌諱。

書中說,大豆皮忌諱豬肉。小孩子如果用炒豆子和豬肉一起吃,十之八九都會導致氣體脹滿而死。十歲以上就不怕了。

長期吃大麥,會令人患上疥瘡。

大麥具有通氣的作用,長期食用會導致手腳無力虛弱,並且懶散。

李彣說,疥瘡就是皮膚病,因為麥子入心,長期食用會導致心氣旺盛,內熱。內經說,所有的瘡瘍都屬於心火,所以會患上疥瘡。

注釋中說,疥瘡在字典中是俗寫的疥字。農家經常食用大麥,也沒有很多人患上疥瘡,所以李彣的注釋不可信。孟詵說,暴食大麥會導致腳無力,是因為通氣的緣故。程氏的說法是本於此。

白黍米。不可同飴蜜食。亦不可合葵食之。

〔程〕黍米。令人煩熱。飴蜜令人中滿。故不可同食。黍米合葵食。成痼疾。亦不可合食。

千金。黃帝云。五種黍米。合葵食之。令人成痼疾。

蕎麥麵。多食之。令人發落。

案本綱蕎麥。一名𤵄(音翹)麥。千金。黃帝云。蕎麥作面。和豬羊肉熱食之。不過八九。頓作熱風。令人眉須落。又還生仍稀少。涇邠以北。多患此疾。今蕎麥麵。人多食之。未有發落者。此必脫和豬羊肉等字。程金鑑並云。蕎字有誤。當詳之。蓋失考耳。

鹽多食。傷人肺。

白話文:

白米不可與飴蜜一同食用,也不可與葵菜一起食用。因為白米會讓人煩熱,飴蜜會讓人腹脹,所以不可同食;白米與葵菜同食則會造成痼疾,因此也不可同食。黃帝也說,五種黍米與葵菜同食會令人患痼疾。蕎麥麵吃太多會讓人頭髮脫落。蕎麥麵與豬肉或羊肉一起熱食,吃太多會造成熱風,導致眉毛和鬍鬚脫落,而且頭髮稀疏。涇邠以北的人很多患有這種病症。現在很多人吃蕎麥麵,卻沒有頭髮脫落的現象,可能是因為原本的記載遺漏了「和豬肉羊肉等字」。此外,鹽吃太多會傷肺。

〔程〕鹽。味鹹。能傷腎。又傷肺。多食發哮喘。為終身痼疾也。

千金云。鹽不可多食。傷肺喜咳。令人色膚黑損筋力。

食冷物。冰人齒。

食熱物。勿飲冷水。

〔鑑〕寒熱相搏。脾胃乃傷。

飲酒。食生蒼耳。令人心痛。

〔鑑〕酒性純陽。蒼耳味苦有毒。苦先入心。飲酒以行其毒。故心痛。

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著身。及使扇。即成病。

〔程〕夏月大醉。汗流浴冷水。即成黃汗。扇取涼。即成漏風。

飲酒。大忌灸腹背。令人腸結。(程金鑑。無忌字。)

〔程〕毋灸大醉人。此灸家所必避忌也。

白話文:

鹽的味道鹹,會傷腎又傷肺。吃太多會導致哮喘,成為一輩子的疾病。

《千金方》說,鹽不能吃太多,會傷肺,容易咳嗽,還會使人皮膚變黑,減弱筋力。

吃冷的東西,會傷害牙齒。

吃熱的東西,不要喝冷水。

寒熱互相交戰,脾胃就會受傷。

喝酒吃生蒼耳,會讓人心痛。

因為酒性屬陽,蒼耳味苦且有毒,苦味先入心,喝酒會讓毒性在體內流竄,所以會心痛。

夏天喝醉酒,流汗了,不能用冷水洗身體,也不能用扇子扇風,否則會生病。

夏天喝醉酒,流汗後用冷水洗澡,會導致黃汗症。用扇子扇涼,會導致漏風症。

喝酒的人,絕對不能灸腹背,會導致腸道阻塞。

不要灸喝醉的人,這是灸術家必須避免的事。

資生經。下經云。灸時不得傷飽大飢飲酒。

醉後勿飽食。發寒熱。

〔鑑〕醉則肝膽之氣肆行。木來侮土。故曰勿食飽。發寒熱。

飲酒食豬肉。臥秫稻穰中。則發黃。

〔程〕飲酒而食肉。則腠理開。臥稻穰中。則濕熱入。是以發黃也。

食飴。多飲酒大忌。

〔鑑〕諺云。酒家忌甘。此義未詳。

凡水及酒。照見人影動者。不可飲之。

〔程〕此涉怪異。宜不可飲。

醋合酪食之。令人血瘕。

〔程〕醋酸斂。而酪黏滯。令作血瘕。

千金黃帝云。食甜酪竟。即食大酢者。變作血瘕。及尿血。

食白米粥。勿食生蒼耳。成走注。

白話文:

灸的時候,不能在飽餐、極度飢餓或飲酒後進行。醉酒後也不要吃飽,否則容易發寒發熱。飲酒吃豬肉,又睡在稻草堆裡,容易發黃。吃飴糖,大量飲酒是大忌。凡是水或酒,照著能看見人影晃動的,就不可飲用。醋和酪一起吃,容易令人血瘀。食甜酪後立刻吃醋,會變成血瘀,甚至尿血。吃白米粥時,不要吃生蒼耳,否則會導致走注。

〔程〕白米粥。能利小便。蒼耳子。能搜風。小便利。而食搜風之物。虛其經絡。反致走注疼痛。

〔鑑〕同食成走注病。然必性味不合也。

巢源云。走注候。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體虛受邪氣。邪氣隨血而行。或淫奕皮膚。去來擊痛。遊走無有常所。故名為走注。千金黃帝云。食甜粥。復以蒼耳甲下之。成走注。

食甜粥已。食鹽即吐。

〔程〕甘者。令人中滿。食甜物。必泥於膈上。隨食以鹽。得咸則湧泄也。

犀角箸。攪飲食。沫出。及澆地墳起者。食之殺人。

白話文:

程氏說:喝白米粥可以有利尿的效果;吃蒼耳子可以幫助祛風。如果小便已經通暢了,再食用祛風的食物,會使身體的經脈變得更加虛弱,反而導致行走時出現劇烈的疼痛感。 巢元方指出,這種病症叫做「走注」。「注」就是停留的意思,指的就是疾病在身上不斷流動、停留在某個部位,就像死亡一樣無法預測和控制。當人的身體受到邪氣侵襲時,邪氣就會隨著血液流動到各處,或者侵犯皮膚,造成疼痛感,而且沒有固定的症狀,所以被稱作是「走注」。《千金要方》中的黃帝曾提到,吃了甜粥之後,再加上蒼耳子一起服用,就容易引發走注病。 吃完甜粥後,馬上吃鹽就會引起嘔吐。因為糖分過多會使人感到胃部脹悶不適,所以在進食甜食的時候,最好避免同時攝取大量的鹽分,否則可能會刺激腸道蠕動,產生腹瀉的情況。 程氏還提醒大家,在使用犀牛角筷子攪拌食物時,如果發現泡沫浮現或是灑在地上形成土堆,那麼這類食品最好不要食用,以免對健康造成危害。

〔鑑〕抱朴子云。犀食百草及眾木之棘。故知飲食之毒。若攪飲食沫出者。必有毒也。澆地墳起者。此怪異也。故食之殺人。

抱朴子云。蠱之鄉有飲食。以此角攪之。有毒則生白沫。無毒則否。國語云。置鴆於酒。置堇於肉。公祭之地。地墳。與犬犬斃。韋昭注。墳。起也。又範寧注穀梁云。地賁。賁。沸起也。

飲食中毒煩滿。治之方。(千金。滿。作懣。外臺引千金。)

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千金用酒二升半不用苦酒外臺同)

上二味。煮三沸。三上三下。服之吐食出。即瘥。或以水煮亦得。

〔程〕酸苦湧泄為陰。苦參之苦。苦酒之酸。所以湧泄煩滿。而除食毒。

白話文:

抱朴子說,犀牛吃百草和各種樹木的刺,因此知道食物中的毒素。如果攪拌食物時出現泡沫,就一定有毒。如果將食物倒在地上的地方長出土堆,這就非常奇怪了,吃了這種食物會致命。

抱朴子又說,蠱蟲的產地有食物,用角攪拌它,如果有毒就會產生白色泡沫,否則不會。國語記載,把鴆毒放入酒中,把堇毒放入肉中,祭祀的地方會長出土堆,與狗接觸後,狗就會死亡。韋昭註釋說,墳,就是長出來的意思。範寧在穀梁傳中注釋說,地賁,賁就是沸騰起來的意思。

食物中毒導致肚子脹滿,治療方法如下:

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千金方用酒二升半,不用苦酒,外台秘要相同)。

將以上兩味藥煮沸三次,上下三遍,服用後吐出食物即可痊癒。也可以用水煮。

酸苦湧泄屬陰。苦參的苦味,苦酒的酸味,可以湧泄煩滿,去除食物中的毒素。

又方。犀角湯亦佳。(肘後附方。引梅師方云。或取煮犀角汁一升。亦佳。)

〔鑑〕中毒煩滿。毒在胃中。犀角。解胃中毒。

千金。治諸食中毒方。

飲黃龍湯。及犀角汁。無不治也。飲馬尿亦良。

貪食。食多不消。心腹堅滿痛。治之方。

鹽(一升),水(三升)

上二味。煮令鹽消。分三服。當吐出食。便瘥。

〔程〕鹹味湧泄。鹽水以越心腹堅滿。

千金。治霍亂蠱毒。宿食不消。積冷心腹煩滿。鬼氣方。

用極鹹鹽湯三升。熱飲一升。以指刺口。令吐宿食。使盡不吐。更服訖。復飲。三吐乃住。此法大勝諸治。俗人以為田舍淺近法。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病。即須先用之。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是服用犀角湯也很棒。(《肘後》引用梅師的方法說:或者取出煮過的犀角汁一升喝下,效果也很好。)

(《千金翼方》)治療各種食物中毒的方法:

喝下黃龍湯和犀角汁,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喝馬尿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如果吃太多東西而不消化,導致心臟和腹部脅肋處疼痛,可以使用下面這個療法治療:

食鹽 (一升),水 (三升)

把這兩樣材料放在一起煮到食鹽溶解,分成三次服用。這樣會讓你嘔吐出來的食物得到舒緩。

(程氏《傷寒論注》) 鹽的味道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泄,因此可以用來消除心臟和腹部脷肋部的硬塊。

(《千金翼方》) 治療霍亂、蠱毒以及長期未消化的食物堆積在胃裡的情況,造成的心腹部位感到煩躁不安,甚至出現邪靈入侵的症狀:

使用非常鹹的鹽水3升,加熱至溫度適宜,每次喝下一升,然後用手挖出口腔中的唾液,直到所有未消化的食物都排出為止。如果不吐的話再繼續服用,直到完全清除完畢。這種方法的效果遠超其他任何治療方式。一般人都認為這是農村簡單粗暴的方法,所以看不起它,但實際上它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你有任何這些疾病,就必須首先使用它。

礬石。生入腹。破人心肝。亦禁水。

〔程〕礬石。傷骨蝕肉。內用必傷心肝也。礬石得水則化。故亦禁水。

本草吳普云。礬石。久服傷人骨。宗奭云。礬石不可多服損心肺。卻水故也。水化書紙上。干則水不能濡。故知其性卻水也。

商陸。以水服殺人。

〔程〕商陸有大毒。能行水而忌水服。物性相惡而然也。

磁石敷頭瘡。藥成入腦殺人。(徐沈並云。成。恐是氣字。程金鑑。作氣。)

〔鑑〕葶藶大寒。雖能敷瘡殺蟲。然藥氣善能下行。則瘡毒亦攻入腦矣。故殺人。

水銀。入人耳及六畜等皆死。以金銀著耳邊。水銀則吐。(徐沈並云。吐。疑是出。)

白話文:

【礬石】直接服用會破壞心肝,並且避免接觸水。

【礬石】會傷害骨骼和腐蝕肌肉,內服必定會傷害心肝。礬石遇水就會溶解,所以也要避免接觸水。

「本草」吳普提到,長期服用礬石會傷害人的骨骼。宗奭指出,礬石不應大量服用,因為它會損害心肺,這是因為它與水相沖突的特性。

「本草」商陸含有極強的毒性,能促進體液流通,但忌諱用水來服用。物質特性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了這種現象。

磁石可以敷在頭部傷口上,藥效完成後會進入腦部,導致死亡(徐、沈兩人都認為「成」可能是「氣」的誤寫,程金鑑的解讀為「氣」)。

【鑑】葶藶具有極冷的性質,雖然可以敷在傷口上殺死蟲子,但藥物的氣味容易向下流動,這也會讓傷口毒素攻擊到腦部,因此會導致死亡。

水銀進入人耳或六畜等生物體內都會導致死亡。將金銀放在耳邊,水銀會使其嘔吐(徐、沈兩人都認為「吐」可能是「出」的誤寫)。

〔鑑〕水銀大毒。入耳則沉經墮絡。皆能死人。以金銀著耳門。引之則吐出。此物性感召之理。猶磁石之引針也。

苦楝。無子者殺人。

〔程〕苦楝有雌雄兩種。雄者無子。根赤有毒。服之使人吐不能止。時有至死者。雌者有子。根白微毒。可入藥用。案此注本於宗奭。

凡諸毒。多是假毒。以投無知。時宜煮甘草薺苨汁飲之。通除諸毒藥。(案無。原本。作元。無元字形相似。故訛耳。程金鑑。作無。是也。投無。徐沈作損元。不可從。)

〔程〕凡諸毒。多借飲食以投毒。而服毒之人。原自不知。若覺之。則時時煮甘草薺苨湯飲之。以二物能解草石百毒也。

白話文:

【鑑】水銀極為劇毒,會沈入耳道,導致生命危險。這些東西都能致人死亡。可以用金銀置於耳門處,引出水銀,這是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原理,就像磁石吸引針一樣。

【程】苦楝有雄性和雌性兩種,雄性的苦楝不會結果,其根部呈紅色且有毒性,食用後會讓人嘔吐不止,時常有人因此喪命。雌性的苦楝會結果,其根部呈白色,毒性較小,可以入藥使用。根據宗奭的記錄,這項註釋源於此。

對於各種毒素,大多數都是偽造的毒素,用來對付無知的人。在適當的時候,煮甘草薺苨汁飲用,可以清除各種毒素的藥效。(根據原本的記載,應該寫作「元」字,但因為書寫錯誤,所以誤寫為「無」。程金鑑認為正確的應為「無」。投「無」,徐沈寫作「損元」,這是不正確的。)

【程】對於各種毒素,大多數都是通過飲食方式投毒,而中毒的人原本並不知道。如果意識到中毒,則應時時煮製甘草薺苨湯飲用,因為這兩種物質能夠解開草石百毒。

外臺引肘後云。諸饌食。直爾何容有毒。皆是以毒投之耳。既不知是何處毒。便應煎甘草薺苨湯療之。漢質帝食餅。魏任城王啖棗。皆致死。即其事也。

證類本草云。金匱玉函。治誤飲饌中毒者。未審中何毒。卒急無藥可解。只煎甘草薺苨湯服之。入口便活。(案與本經文頗異。故錄備考。)

巢源云。凡人往往。因飲食。忽然困悶。少時致甚。乃至死者。名為飲食中毒。言人假以毒物。投食里而殺人。但其病頰內。或懸壅內。初如酸棗大。漸漸長大。是中毒也。急治則瘥。久不治。毒入腹則死。但診其脈。浮之無陽。微細而不可知者。中毒也。

白話文:

出自《肘後方》的記載,各種食物都可能含有可能對人體有害的成分,這都是因為在食物中加入了這些有害物質。如果不知道這些有害物質來自何處,應該服用甘草薺苨湯來治療。漢質帝曾因食用餅乾,魏任城王也曾吃過棗果,結果都導致死亡,這就是實際的例子。

《證類本草》提到,《金匱玉函》中有一個方法,用於處理誤食中毒的情況,如果不知道中毒原因,且沒有藥物可以解救,就應當煮製甘草薺苨湯服用,這樣可以馬上恢復生命。 (此段與《本經》的內容有所不同,因此記錄下來供參考。)

《巢源》記載,一般人往往會因飲食問題突然感到昏厥,並逐漸變得嚴重,甚至導致死亡,這稱為飲食中毒。意思是有人故意在食物中加入毒物來謀害他人。中毒的症狀最初可能是像酸棗一樣大小,逐漸擴大,這是中毒的表現。及早治療可以痊癒,若拖延不治,毒物進入腹部後會致命。只要診察脈搏,如果浮動無陽氣,微細且無法確定的,就是中毒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