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六 (19)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9)

1. 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胡桃。不可多食。令人動痰飲。(千金云。動痰飲。令人噁心吐水吐食。)

〔程〕胡桃。能潤肺消痰。今令人動痰飲。何也。以胡桃性熱。多食則煎熬津液。而為痰飲矣。

生棗。多食令人。熱渴氣脹寒熱。羸瘦者。彌不可食。傷人。(千金。食治方。)

〔程〕生棗。味甘辛氣熱。以辛熱則令人渴。甘則令人氣脹也。羸弱者。內熱必盛。而脾胃必虛。故彌不可食。

食諸果中毒。治之方。

豬骨(燒過○過趙作灰金鑑二字作煅黑)

上一味。末之。水服方寸匕。○亦治馬肝漏脯等毒。

〔程〕豬骨。治諸果毒。亦治馬肝漏脯毒。其義不可曉。

〔鑑〕以豬骨治果子毒。物性相制使然。治馬肝毒者。以豬畜屬水。馬畜屬火。此水剋火之義也。治漏脯毒者。亦骨肉相感之義也。

木耳赤色。及仰生者勿食。○菌仰卷。及赤色者。不可食。(證類。引金匱玉函。耳下赤字。作青。)

〔程〕木耳諸菌。皆覆卷。仰卷則變異。色赤則有毒。故不可食。

食諸菌中毒。悶亂欲死。治之方。

人糞汁。飲一升。土漿。飲一二升。

大豆。濃煮汁飲之。服諸吐利藥。並解。

〔鑑〕李彣曰。悶亂欲死。毒在胃也。服吐利藥。並解使毒氣上下分消也。

巢源云。凡園圃所種之菜。本無毒。但蕈菌等物。皆是草木變化所生。出於樹者為蕈。生於地者為菌。並是鬱蒸濕氣。變化所生。故或有毒者。人食遇此毒。多致死甚疾速。其不死者。猶能令煩悶吐利。良久始醒。

千金。治食山中樹菌中毒方。

人屎汁。服一升良。

又解諸菌毒。

掘地作坑。以水沃中攪令濁。澄清飲之。名地漿。

本草。陳藏器云。菌冬春無毒。秋有毒。有蛇蟲從下過也。夜中有光者。欲爛無蟲者。煮之不熟者。煮訖照人無影者。上有毛下無紋者。仰卷赤色者。並有毒殺人。中其毒者。地漿及糞清解之。

宋周密癸辛雜識云。嘉定乙亥歲。楊和王墳上感慈庵僧德明。遊山得奇菌。歸作糜供家。毒發。僧行死者十餘人。德明亟嘗糞獲免。有日本僧定心者。寧死不汙。至膚理坼裂而死。

清吳林吳蕈譜云。鏡水忍可禪師。在寧國山中。一日與僧三四人。食蕈俱中毒。剎那間二便頻遺。身軟口呿。正窘急時。欻有市藥者上山。僧眾言其故。隨以甘草濃煎灌之。同時獲愈。又陽山西花巷有人在一荒墩上。採菌一叢。煮而食之。卒然毒發。膚如琉璃。使人往採蕈處察之。

見菌叢生如故。即掘見一古塚。滿中是蛇。即以甘草煎湯啜之。尋愈。故余每於臘月中糞坑內。浸甘草人中黃。以治蕈毒。及天行疫毒。伏氣熱病。痘科毒甚不能貫漿者。悉有神效。(其法。用甘草為末。將毛竹筒一段。兩頭留節。刮去青皮。節上開一竅。納甘草於中。仍以芭蕉葉柄削針閉竅。

白話文:

胡桃不可多吃,容易導致痰飲(《千金方》也說,多吃胡桃會導致痰飲,讓人噁心嘔吐)。

程氏註解:胡桃雖然能潤肺化痰,但多吃卻會導致痰飲,這是因為胡桃性溫熱,多吃會煎熬津液,形成痰飲。

生棗多吃會讓人感到口渴、腹脹、寒熱交加,體質虛弱的人更不能吃,會傷身(《千金方食治方》)。

程氏註解:生棗味甘辛性熱,辛熱則讓人口渴,甘則讓人腹脹。體質虛弱的人,體內熱盛、脾胃虛弱,所以更不能吃。

治療食用各種水果中毒的方法:

將燒過的豬骨磨成粉末,用水送服一小匙。(也可用於治療馬肝、漏脯等中毒)。

程氏註解:用豬骨治療各種水果中毒,以及治療馬肝、漏脯中毒,其道理難以理解。

鑑氏註解:用豬骨治療水果中毒,是利用物性相剋的原理。治療馬肝中毒,是因為豬屬水,馬屬火,水剋火;治療漏脯中毒,是基於骨肉相感之理。

顏色發紅或向上生長的木耳不要吃。(《證類本草》引用《金匱玉函經》,原注「耳下赤字,作青。」)

程氏註解:木耳等菌類植物,都是向下卷曲生長的,向上卷曲則變異,顏色發紅則有毒,所以不能食用。

治療食用各種菌類中毒,導致昏迷、神志不清、瀕臨死亡的方法:

服用一升人糞汁,一到二升的泥漿水,以及濃煮的大豆汁,並服用一些催吐瀉藥,以解毒。

鑑氏註解:李彣說,昏迷神志不清,是因為毒素在胃裡,服用催吐瀉藥,可以使毒氣上下排出,從而解毒。

巢源說:一般園圃種植的蔬菜本無毒,但蕈菌類植物是草木變異生成的,生於樹上的叫蕈,生於地上的叫菌,都是陰濕之氣變化的產物,所以有些是有毒的。人吃了有毒的菌類,常常會很快致死,即使不死,也會煩悶嘔吐腹瀉,很久才能恢復。

《千金方》治療食用山中樹菌中毒的方法:

服用一升人糞汁。

另外解救各種菌類中毒的方法:

挖個坑,用水灌入攪拌,待水澄清後飲用,稱為地漿。

《本草》陳藏器說:菌類在冬春無毒,秋季有毒,因為可能有蛇蟲經過;夜裡發光的、將要腐爛的、沒有蟲子的、煮不熟的、煮熟後照人沒有影子的、上面有毛下面沒有紋路的、向上卷曲顏色發紅的菌類,都有毒,會致人於死。中毒後,可用地漿和糞清解毒。

宋代周密《癸辛雜識》記載:嘉定乙亥年,楊和王墳上的慈庵僧德明,在山上採到一種奇特的菌類,回家做成粥給家人吃,結果中毒。吃了這種菌的僧人十幾人死亡,德明因為及時喝了人糞汁而倖免於難。有一個日本僧人定心,寧死不喝人糞汁,最後皮膚開裂而死。

清代吳林的《吳蕈譜》記載:鏡水忍可禪師在寧國山中,有一天和三、四個僧人一起吃菌類,都中毒了。剎那間腹瀉不止,身體軟弱,口不能言。正當危急之時,一個賣藥的人上山,僧人們說明情況後,他用甘草濃煎後灌服,眾僧人同時痊癒。另外,揚州西花巷有人在一座荒冢上採集一叢菌類煮著吃,突然中毒,皮膚像琉璃一樣。人們去採菌的地方查看,發現菌叢如故,挖掘後發現是一個古墓,裡面全是蛇。於是用甘草煎湯喝,很快就好了。所以我在臘月裡常常在糞坑裡浸泡甘草和人中黃,用來治療菌類中毒,以及天行疫毒、伏氣熱病、痘瘡毒重不能化膿的病症,都有奇效。(方法是用甘草磨成粉,用一段毛竹筒,兩頭保留竹節,刮去青皮,在節上開一個孔,把甘草放進去,再用芭蕉葉柄削成針狀堵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