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五 (1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3)

1. 論一首、證六條、方八首

案別錄云。苦參除伏熱。本方所用。蓋不在殺蟲。當考千金傷寒雜治門。

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治婦人產後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飲。產後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宜(千金。刺作㽲。中急作拘急。無摩字。宜作方。)

當歸(四兩),桂枝(三兩),芍藥(六兩○千金作五兩),生薑(三兩○千金作六兩),甘草(五兩),大棗(十二枚○千金作十八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若大虛加飴糖六兩。湯成內之於火上。暖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成內阿膠。若無當歸。以芎藭代之。若無生薑。以乾薑代之。(案內衄。千金作內竭。非也。千金翼。與本條同。

巢源云。吐血有三種。一日內衄。出血如鼻衄。但不從鼻孔出。或去數升。乃至斛。是也。若無生薑以下。千金無。)

〔沈〕產後體雖無病。血海必虛。若中氣充實。氣血雖虛。易能恢復。或後天不能生血。充於血海。則見虛羸不足。但血海虛。而經絡之虛。是不待言。因氣血不利。而瘀則腹中刺痛不止。衝任督帶內虛。則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脾冒氣虛。則吸吸少氣。不能食飲。故用桂枝湯。

調和營衛。加當歸欲補血之功居多。若大虛加膠飴。峻補脾胃。而生氣血。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乃血海真陰大虧。故加地黃阿膠以培之。方後云。無生薑。以乾薑代之。乃溫補之中。兼引血藥入血分生血。其義更妙。

張氏醫通云。按此即黃耆建中之變法。彼用黃耆。以助外衛之陽。此用當歸。以調內營之血。兩不移易之定法也。

千金芍藥湯。治產後苦腹少痛方。

即小建中湯。用膠飴八兩。

白話文:

論一首、證六條、方八首

《名醫別錄》記載,苦參可以去除伏熱,但本方使用苦參,並非用於殺蟲,應該參考《千金要方》傷寒雜治篇。

《千金要方》中的內補當歸建中湯,用於治療產後婦女虛弱不足,腹部刺痛不止,呼吸短促,或少腹拘急疼痛牽引腰背,不能飲食。產後一個月內,每日服用四五劑效果最好,能使人強壯。(《千金要方》中,「刺」作「痛」、「中急」作「拘急」,無「摩」字,宜作此改動。)

藥方組成:當歸四兩,桂枝三兩,芍藥六兩(《千金要方》作五兩),生薑三兩(《千金要方》作六兩),甘草五兩,大棗十二枚(《千金要方》作十八枚)。

以上六味藥,加水一斗,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一日服完。如果患者非常虛弱,可加飴糖六兩,湯煮好後再放入飴糖,用小火加熱至飴糖溶化。如果失血過多,出現崩漏或鼻衄不止,則加生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共八味藥。阿膠需在湯煮好後放入。如果沒有當歸,可用川芎代替;如果沒有生薑,可用乾薑代替。(「內衄」,《千金要方》作「內竭」,此處有誤。《千金要方翼》與本條相同。巢元方說,吐血有三種,其中一種是內衄,出血像鼻出血一樣,但不是從鼻孔流出,出血量可達數升甚至更多,此即此症。若無生薑以下諸藥,則與《千金要方》不同。)

產後即使身體沒有疾病,但血海必然虛弱。如果中氣充實,即使氣血虛弱,也容易恢復。但如果後天不能生血,充盈血海,就會出現虛弱不足的症狀。僅僅血海虛弱,經絡的虛弱更是毋庸置疑。由於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所以腹部刺痛不止;衝、任、督、帶脈虛弱,所以少腹拘急疼痛牽引腰背;脾胃之氣虛弱,所以呼吸短促,不能飲食。因此使用桂枝湯,調和營衛;加入當歸,主要目的是補血。如果患者非常虛弱,則加飴糖,峻補脾胃,以生氣血。如果失血過多,出現崩漏或鼻衄,這是血海的真陰嚴重虧損,所以加入生地黃、阿膠來滋補。方中提到,若無生薑,可用乾薑代替,這是因為溫補的同時,還能引導補血藥物進入血分,生血,其用意更加精妙。

《張氏醫通》記載,此方是黃耆建中湯的變法。黃耆建中湯用黃耆來幫助外衛之陽,此方用當歸來調和內營之血,這兩種方法都是穩妥可靠的療法。

《千金要方》中的芍藥湯,治療產後腹部少腹疼痛,即小建中湯,用阿膠飴糖八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