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五 (6)
卷五 (6)
1. 證三條、方九首
〔鑑〕妊娠外有水氣。則浮腫。灑淅惡寒。水盛貯於肌膚。故身重。內有水氣。則小便不利。水盛阻遏。陽氣上升。故起即頭眩也。用葵子茯苓者。是專以通竅利水為主也。
婦人良方云。產寶論曰。夫妊娠腫滿。由臟氣本弱。因產重虛。土不剋水。血散入四肢。遂致腹脹。手足面目皆浮腫。小便秘澀。陳無擇云。凡婦人宿有風寒冷濕。妊娠喜腳腫。俗為皺腳。亦有通身腫滿。心腹急脹。名曰胎水。(巢源名子滿體腫。)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茯苓(三兩)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張氏醫通云。膀胱者。主藏津液。氣化出溺。外利經脈。上行至頭。為諸陽之表。今膀胱氣不化。水溺不得出。外不利經脈。所以身重洒洒惡寒。起即頭眩。但利小便。則水去而經氣行。表病自愈。用葵子。直入膀胱。以利癃閉。佐茯苓以滲水道也。
千金。治妊娠小便不利方。(即本方。外臺引千金翼。主療亦同。千金注。引本經文同。)
婦人良方。葵子散。治妊娠小便不利。身重惡寒。起則眩暈。及水腫者。王子亨云。妊娠小便不通。特避寒藥。(又名茯苓湯。)
葵子(五兩),茯苓(三兩)
上二味。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小便利則愈。
時氏產經云。如不通。恐是轉胞。加發灰少許調服。極妙。(葵子。用黃葵子。)
聖惠方。葵子散。治妊娠身體浮腫。小便不利。灑淅惡寒。
即本方。加漢防己。凡三味。各二兩。
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脈經。此下。有即易產無疾苦六字。)
〔尤〕妊娠之後。最慮濕熱傷動胎氣。故於芎歸芍藥養血之中。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丹溪稱黃芩白朮。為安胎之聖藥。夫芩術非能安胎者。去其濕熱。而胎自安耳。
〔鑑〕妊娠無病。不須服藥。若其人瘦而有熱。恐耗血傷胎。宜常服此以安之。
當歸散方
當歸,黃芩,芍藥,芎藭(各一斤),白朮(半斤)
上五味。杵為散。酒飲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苦疾。產後百病悉主之。(汪氏醫學原理有人參。)
方氏丹溪心法附余云。此方養血清熱之劑也。瘦人血少有熱。胎動不安。素曾半產者。皆宜服之。以清其源而無患也。
王氏明醫雜著云。調理妊娠。在於清熱養血。條實黃芩為安胎聖藥。清熱故也。暑月宜加之。養胎全在脾胃。譬猶懸鐘於梁。梁軟則鐘下墜。折則墮矣。故白朮補脾。為安胎君藥。
外臺古今錄驗。術湯。療妊娠卒得心痛欲死。千金治妊娠腹中滿痛。叉心不得飲食。
即本方。去芎藭當歸。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半日全盡。微下水。令易生。
易簡方。治經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
白話文:
證三條、方九首
懷孕期間若有水腫、發冷發熱、全身痠痛等症狀,是因體內水分過多,積聚在皮膚之下,所以身體沉重。若小便不利,也是因為水濕阻礙陽氣上升,所以起床時會頭暈。使用葵子與茯苓,主要是為了通利水道。
古籍《婦人良方》及《產寶論》記載,妊娠期腫脹,多因臟腑虛弱,產後元氣大傷,脾土不能制約水濕,血液散佈於四肢所致,導致腹脹、手腳面部浮腫、小便不通。陳無擇也指出,婦女若有風寒濕邪體質,懷孕後容易腳腫(俗稱皺腳),甚至全身浮腫、心腹脹痛,稱為胎水(《巢氏》稱之為子滿體腫)。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茯苓三兩。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匙,每日三次,小便通暢則病癒。
《張氏醫通》記載,膀胱負責儲存津液,將其轉化為尿液排出體外,並通過經脈上行至頭部,為諸陽之表。若膀胱氣化功能失常,尿液無法排出,經脈不通暢,就會導致身體沉重、發冷發熱,起床時頭暈。只要小便通暢,水液排出,經氣運行,表證自然痊癒。葵子可以直接作用於膀胱,通利閉塞;茯苓則輔助利水。
《千金要方》記載的治療妊娠期小便不通的方劑(即本方),《外台秘要》也引用了《千金翼方》的記載,療效相同。《千金要方》註解也引用了《本經》相同的記載。
《婦人良方》中葵子散,用於治療妊娠期小便不通、身體沉重、發冷發熱、起床頭暈以及水腫的症狀。王子亨認為,妊娠期小便不通,應避免寒涼藥物。(此方也稱為茯苓湯)。
葵子五兩,茯苓三兩。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小便通暢則病癒。
《時氏產經》記載,若小便不通,可能是胎位不正,可以加少許爐灰一起服用,效果極佳。(葵子,用黃葵子)。
聖惠方葵子散,治療妊娠期身體浮腫、小便不通、發冷發熱等症狀。
本方加漢防己,三味藥材各二兩。
懷孕婦女,宜常服用當歸散調理身體。(《脈經》中記載,常服此方,可使生產順利,無病痛,六字)。
孕期最需預防濕熱傷及胎氣,因此在以當歸、川芎、白芍養血的基礎上,加入白朮除濕、黃芩清熱。丹溪認為黃芩白朮是安胎聖藥,因為它們能去除濕熱,胎兒自然安穩。黃芩、白朮本身並非直接安胎,而是通過祛除濕熱來達到安胎的目的。
懷孕期間若無疾病,不必服用藥物。若體質消瘦,且有內熱,則擔心耗傷血液,影響胎兒,宜常服此方以安胎。
當歸散方
當歸、黃芩、白芍、川芎各一斤,白朮半斤。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一匙,每日服用兩次。孕期常服此方,可使生產順利,胎兒健康,產後百病皆可治愈。(汪氏醫學原理中加入人參)。
方氏《丹溪心法》中補充說明,此方具有養血清熱的作用。體質消瘦、血虛有熱、胎動不安,或有過早產經歷的孕婦,都適合服用此方,以清熱養血,預防疾病。
王氏《明醫雜著》中記載,調理妊娠,關鍵在於清熱養血。強調黃芩是安胎聖藥,因其能清熱;白朮則能健脾,為安胎之主藥,因為孕期脾胃功能至關重要,猶如懸鐘於樑,樑弱則鐘墜,樑斷則鐘落。
《外台秘要》中記載的術湯,用於治療孕婦突然心痛欲死;《千金要方》記載的方劑,用於治療孕婦腹部脹痛、心絞痛、不能飲食。
此方去川芎、當歸,取三味藥材切片,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半天服完。可促進分娩。
易簡方,治療經期三個月以上不通,或一月兩次行經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