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五 (2)
卷五 (2)
1. 證三條、方九首
又當明辨其孰為正胎。孰為症邪而治之。前三月之間。經水順利。得其正道。無胎應行則行。有胎應止即止。此胎之正也。至三月以後。邪症為患。忽而漏血不止。此血非關胎血。乃斷經之後。三月之血閉而未行。於邪症之所在。必加添積聚。成為血衃。所以漏下不止。而自與胎不相涉也。
惟久久不止。方害及於胎耳。血不止而痼症不去。必累害於胎。當下其症。症自下而胎自存。所謂有物無殞者。亦此義也。(胎與衃之辨。當於血未斷之前三月求之。前三月經水順利。則經斷必是胎。前三月有冒經下血者。則經斷必成衃。此說較前注之說。明暢易曉。附載於此。
以質高明。)
〔鑑〕此示人妊娠有病當攻病之義也。此條文義不純。其中必有缺文。姑存其理可也。方氏曰。胎動胎漏皆下血。而胎動有腹痛。胎漏無腹痛。故胎動宜行氣。胎漏宜清熱。
樓氏綱目云。凡胎動多在當臍。今動在臍上。故知是症也。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程〕牡丹桃仁。以攻症痼。桂枝以和衛。芍藥以和榮。茯苓以和中。五物相需。為治妊娠有症痼之小劑。
〔徐〕此方去症之力。不獨桃仁。症者陰氣也。遇陽則消。故以桂枝扶陽。而桃仁愈有力矣。其餘皆養血之藥也。
案桂枝。取之於通血脈消瘀血。猶桃核承氣中所用。張氏醫通。改作桂心。非也。千金。惡阻篇茯苓丸注肘後云。妊娠忌桂。故熬。龐安時云。桂炒過。則不損胎也。此等之說。不必執拘。陳氏傷寒五法云。桂枝不傷胎。蓋桂枝輕而薄。但能解發邪氣。而不傷血。故不墮胎。
○案炮炙論序曰。大豆許。取重十兩鯉目比之。如兔屎。十二兩鯉目。梧桐子。十四兩鯉目。如兔屎。小於梧桐子。
婦人良方。奪命丸。專治婦人小產。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黃黑。或胎上搶心。則悶絕欲死。冷汗自出。喘滿不食。或食毒物。或誤服草藥。傷動胎氣。下血不止。胎尚未損。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此方的系異人傳授。至妙。(準繩云。此即仲景桂枝茯苓丸。)
即本方。以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淡醋湯送下。速進兩丸。至胎腐爛腹中。危甚者。立可取出。
濟陰綱目。催生湯。候產母腹痛腰痛。見胞漿下方服。
即本方。水煎熱服。
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原注〕方未見○愈脹。脈經。作逾腹。扇下。有之狀二字。)
〔尤〕脈弦發熱。有似表邪。而乃身不痛。而腹反痛。背不惡寒。而腹反惡寒。甚至少腹陣陣作冷。若或扇之者然。所以然者。子臟開不能合。而風冷之氣乘也。夫臟開風入。其陰內勝。則其脈弦為陰氣。而發熱。且為格陽矣。胎脹者。內熱則消。寒則脹也。
白話文:
證三條、方九首
要仔細辨別哪些是正常的胎兒,哪些是病邪,再進行治療。懷孕前三個月,月經來潮順利,符合正常的規律,沒有懷孕則來,懷孕則止,這就是胎兒正常的狀態。到了懷孕三個月以後,邪症開始作祟,突然出血不止,這血不是胎兒的血液,而是停經後,三個月未排出的經血,因為邪症的影響,必然積聚成血塊,所以才會不斷流血,與胎兒本身並無關係。
只有出血時間很長才可能危害到胎兒。出血不止,而頑固的病症不去,必然會損害胎兒。應該先治好病症,病症好了,胎兒自然就能保住。所謂「有物無損」也是這個意思。(辨別胎兒和血塊,應該在停經前的三個月去判斷。前三個月月經來潮順利,則停經一定是懷孕;前三個月有非經期出血,則停經後形成的必定是血塊。這個說法比之前的註釋更清晰易懂,因此附載於此,以求精確明瞭。)
這段文字說明懷孕期間生病,應該積極治療疾病的意思。這段條文的意義不夠完整,其中一定有缺失的文字,姑且保留其道理即可。方氏說,胎動和胎漏都會出血,但胎動伴有腹痛,胎漏沒有腹痛,所以胎動宜行氣,胎漏宜清熱。
樓氏綱目說,凡是胎動大多在肚臍附近,如果胎動在肚臍上方,就知道是病症了。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牡丹皮(去心)、桃仁(去皮尖,熬制)、芍藥(各等分)
以上五味藥,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藥,如兔糞大小。每天飯前服用一丸,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增加到三丸。
牡丹皮和桃仁用來攻破頑固的病症;桂枝用來調和衛氣;芍藥用來調和營血;茯苓用來調和脾胃。五味藥材相互配合,是治療懷孕期間有頑固病症的小劑量藥方。
此方去除病症的力量,不只在於桃仁。病症是陰氣,遇到陽氣就會消散,所以用桂枝來扶助陽氣,而桃仁的作用就更強了。其他藥物都是滋養血液的藥物。
關於桂枝,取其通血脈、消瘀血的作用,如同《桃核承氣湯》中所用的桂枝一樣。《張氏醫通》將桂枝改為桂心,是不對的。《千金要方》惡阻篇茯苓丸注、《肘後備急方》說懷孕忌用桂枝,所以要熬制。龐安時說,桂枝炒過,就不會損傷胎兒了。這些說法不必過於拘泥。陳氏《傷寒五法》說桂枝不傷胎,因為桂枝輕薄,只解發邪氣,而不傷血,所以不會墮胎。
案:《炮炙論序》說,大豆許重十兩,與鯉目相比,如兔糞;十二兩鯉目,與梧桐子相比,如兔糞;小於梧桐子。
婦人良方:奪命丸,專治婦女小產、出血過多、胎兒死在腹中,患者怕冷、手指、嘴唇、指甲青白、面色黃黑,或者胎兒衝擊心臟,則昏厥欲死,冷汗自出,呼吸困難,不能進食;或者因為食用毒物,或者誤服草藥,損傷胎氣,出血不止,胎兒尚未損傷,服用此藥可以保住胎兒;胎兒已死,服用此藥可以排出死胎。此方是異人傳授,非常靈驗。(《準繩》說,這就是仲景的桂枝茯苓丸。)
就是這個方子,用蜂蜜做成丸藥,如彈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細嚼,用淡醋湯送服,病情緊急時,快速服用兩丸,直到胎兒腐爛在腹中,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即取出死胎。
《濟陰綱目》催生湯:產婦腹痛腰痛,見到胎盤水,下方服用。
就是這個方子,水煎服,熱服。
婦女懷孕六七個月,脈象弦細,發熱,胎兒愈加膨脹,腹痛怕冷,小腹像扇子一樣,原因是子宮開裂。應該用附子湯溫暖子宮。(原文註:方子未見。原文「愈脹」作「逾腹」,「扇下」有「之狀」二字。)
脈象弦細,發熱,類似表邪,但是身體不痛,而腹部反而痛,背部不惡寒,而腹部反而惡寒,甚至小腹陣陣發冷,像扇子一樣,原因是子宮開裂不能閉合,而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子宮開裂,風寒侵入,陰氣內盛,則脈象弦細為陰氣,而發熱則為格陽。胎兒膨脹,內熱則消退,受寒則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