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四 (3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5)

1. 論一首、脈證三條方、六首

浸淫瘡。黃連粉主之。(〔原注〕方未見。)

〔尤〕方未見。大意以此為濕熱浸淫之病。故取黃連一味為粉。粉之。苦以燥濕。寒以除熱也。

〔魏〕按外科精義。以一味黃柏散調塗。本此。(徐沈併為黃連一味為粉之方。)

千金。黃連胡粉散

黃連(二兩),胡粉(十分),水銀(一兩)

上三味。黃連為末相和。軟皮裹熟挼之。自能和合。縱不得成。一家亦得水銀。細散入粉中也。以傅乳瘡諸濕瘡黃爛肥瘡等。若干著甲。煎為膏。案外臺刪繁。療瘑瘡多汁方同。黃連粉蓋此類也。

白話文:

浸淫瘡可用黃連粉治療。(原方未記載)

原方未記載具體方劑,但其大意是治療濕熱浸淫導致的疾病。因此選用黃連研成粉末,利用其苦寒的特性來燥濕清熱。

外科精義中記載,用單味黃柏粉末調敷治療,與此方用意相同。(徐氏和沈氏都將其歸類為單味黃連研粉的療法。)

千金方中記載的黃連胡粉散:

黃連二兩,胡粉十分,水銀一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柔軟的皮包裹後搓揉,使其充分混合。若無法混合均勻,也可以將水銀研磨成細粉,再加入粉末中。此方可用於治療乳瘡、各種濕瘡、黃爛肥瘡等,以及甲下長瘡。若煎成膏劑,則可治療瘑瘡(流汁較多的瘡瘍),黃連粉的用法也與此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