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四 (30)
卷四 (30)
1. 論一首、脈證二十七條、方二十三首
以血入氣中治之。用桃仁承氣湯。加紅花煎服。下汙血數次。即減。再用木香和中丸。加丁香服之。十日而愈。此亦以攻下治噦之一格也。
外臺。黃芩湯。治乾嘔下利。(外臺。引仲景傷寒論。云出篇十六卷。)
黃芩,人參,乾薑(各三兩),桂枝(二兩),大棗(十二枚),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
〔尤〕此與前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治同。而無芍藥甘草生薑。有人參桂枝幹姜。則溫里益氣之意居多。凡中寒氣少者。可於此取法焉。
白話文:
用活血的方法治療。服用桃仁承氣湯,加入紅花煎煮服用。瀉下污血數次後,症狀減輕。接著服用木香和中丸,再加入丁香服用。十天後痊癒。這也是用攻下法治療呃逆的一種方法。
《外台秘要》記載,黃芩湯可以治療乾嘔和腹瀉。(《外台秘要》引用張仲景《傷寒論》第十六卷的內容。)
黃芩、人參、乾薑(各三兩)、桂枝(二兩)、大棗(十二枚)、半夏(半升)
以上六味藥材,用水七升,煎煮至三升,溫服,分三次服用。
這個方子與前面提到的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治療方法相似,但沒有芍藥、甘草和生薑,卻加入了人參、桂枝和乾薑,因此更偏向溫補脾胃、益氣的作用。凡是因體內寒氣較重、元氣不足的人,都可以參考這個方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