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四 (6)
卷四 (6)
1. 論二首、脈證十四條、方七首
故作黑疸。硝石。鹹寒除熱。礬石。除痼熱在骨髓。大麥粥調服。恐傷胃也。然此方難用。
肘後方云。女勞疸。身目皆黃。發熱惡寒。小腹滿急。小便難。由大勞大熱交接後入水所致。治之方。(即本方。)
又治交接勞復。陰卵腫。或縮入腹。腹中絞痛。或便絕。(即本方。)
千金云。濕疸之為病。始得之一身盡疼。發熱面色黑黃。七八日後壯熱。熱在裡。有血當下。去之如豚肝狀。其小腹滿者。急下之。亦治一身盡黃。目黃腹滿。小便不利方。
於本方。硝石。代滑石。(王氏準繩。載滑石散。治女勞疸。即此方。注云。按此即前硝石方。硝與滑字形相近。未知孰是。兩存之。)
又黃疸之為病。日晡所發熱惡寒。小腹急。身體黃額黑。大便溏黑。足下熱。此為女勞。腹滿者難治。治之方。
滑石,石膏(各等分),服法與本方同(外臺。引千金翼云。小品。千金。備急。文仲並同。)
千金翼。瀉腎散。主男女諸虛不足。腎氣之方。
即本方。不用大麥粥。用粳米粥。
酒黃疸。心中懊憹。或熱痛。梔子大黃湯主之。
〔徐〕前酒疸正條。尚有不能食欲吐。後各變證。如小便不利。足下熱。腹滿不一。此獨舉心中懊憹。為酒疸第一的據也。
〔魏〕為實熱之邪立法也。梔子大黃。大苦寒之品。以泄之。枳實以開破之。香豉以升散之。酒家積鬱成熱。非此不當其施也。
喻氏法律云。此治酒熱內結。昏惑懊憹之劑。然傷寒證中有云。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是則諸凡熱甚於內者。皆足致此。非獨酒也。
梔子大黃湯方(外臺。引仲景傷寒論云。肘後。千金同。名梔子枳實豉大黃湯。千金翼。名梔子湯。)
梔子(十四枚),大黃(一兩),枳實(五枚),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肘後云。酒疸者。心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飲酒發赤斑黃黑。由大醉當風。入水所致。治之方。(即本方。)
千金。枳實大黃湯。治傷寒飲酒。食少飲多。痰結髮黃。酒疸心中懊憹。而不甚熱。或乾嘔方。(即本方。)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耆湯主之。(方見水氣病中。○千金。載本方。用黃耆五兩。)
〔沈〕此風多濕少。邪機向表。通治之方也。諸病黃家。乃胃中濕熱釀成。而濕性下流。當從下驅為順。故但利小便。而為常法。假令脈浮。則濕少風多。而風性通揚。邪機在表。當以汗解。不可拘利小便為常矣。故用桂枝湯。和營衛而解肌表之邪。風為表虛。加黃耆而實腠理。啜熱稀粥為助。使周身微微小汗。則肌表之邪去。而雖有里濕。亦從下滲矣。
徐云。黃疸家。不獨谷疸酒疸女勞疸有分別。即正黃疸病邪。乘虛所著不同。予治一黃疸。百藥不效。而垂斃者。見其偏於上。令服鮮射干一味。斤許而愈。又見一偏於陰者。令服鮮益母草一味。數斤而愈。其凡黃疸初起。非系谷疸酒疸女勞疸者。輒令將車前根葉子。合搗取自然汁。
白話文:
論二首、脈證十四條、方七首
治療黑疸,可用硝石,其性鹹寒,能清熱;礬石,能清除滯留在骨髓的頑固熱邪。用大麥粥送服,以免傷胃。但此方較難使用。
《肘後方》記載,女勞疸,症狀為全身及眼睛發黃,發熱惡寒,小腹脹痛,小便困難,是由於過度勞累、體熱,之後又接觸冷水所致。治療方法(即上述方法)。
此方也可治療房事過度導致陰部腫脹,或陰莖縮入腹中,腹中絞痛,或大便秘結。
《千金方》記載,濕疸初期,全身疼痛,發熱,面色黑黃,七八天后高熱,熱邪在裏,若有血塊則會排出,形狀如豬肝。小腹脹滿者,應及時瀉下。此方也治療全身發黃、眼睛發黃、腹脹、小便不利。
在上述方法中,硝石可代以滑石。(王氏《準繩》載有滑石散,治療女勞疸,即此方,注釋說:此即前述硝石方,硝與滑字形相近,不知哪個正確,故都保留。)
另,《千金方》記載,黃疸發病於日暮,出現發熱惡寒,小腹脹痛,身體發黃,額頭發黑,大便溏稀且黑,腳底發熱,這是女勞疸,腹脹者難治。治療方法如下:
滑石、石膏(各等分),服用方法與上述方法相同。(《外臺秘要》引《千金翼方》云:《小品方》、《千金方》、《備急千金要方》、《文仲子方》皆同。)
《千金翼方》的瀉腎散,主治男女虛損,腎氣不足,即上述方法,不用大麥粥,改用粳米粥。
酒黃疸,症狀為心煩懊惱,或心熱痛,可用梔子大黃湯治療。
徐氏注:前述酒疸的條文,還有不能進食嘔吐等症狀,以及其他各種變化,例如小便不利、腳底發熱、腹脹等,此處僅列出心煩懊惱,作為酒疸的主要症狀。
魏氏注:這是針對實熱邪氣而設的方劑。梔子、大黃,性大苦大寒,用於瀉熱;枳實用於疏通;香豉用於升散。酒客積鬱成熱,非此方不可用。
喻氏《醫學正傳》記載:此方治療酒熱內結,神志昏迷煩躁的藥物。然而《傷寒論》中記載,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煩懊惱者,身體必然發黃,所以凡是內熱較重者,都足以導致黃疸,不單是酒所致。
梔子大黃湯方:(《外臺秘要》引《傷寒論》云:《肘後方》、《千金方》皆同,名為梔子枳實豉大黃湯;《千金翼方》名為梔子湯。)
梔子(十四枚),大黃(一兩),枳實(五枚),豉(一升)
以上四味藥,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溫服。
《肘後方》記載,酒疸,症狀為心煩痛,足脛脹滿,小便黃,飲酒後出現紅色斑點,黃黑色,是由於大醉後吹風,又接觸冷水所致。治療方法(即上述方法)。
《千金方》記載,枳實大黃湯,治療傷寒、飲酒後食少飲多,痰結、發黃,酒疸,心煩懊惱,但不甚熱,或乾嘔。治療方法(即上述方法)。
各種黃疸,都應該利尿。如果脈象浮,則應該發汗解表,宜用桂枝加黃耆湯治療。(方劑見於水氣病中。《千金方》記載此方,用黃耆五兩。)
沈氏注:這是風多濕少的病症,邪氣在表,是通治之方。各種黃疸,都是胃中濕熱引起的,而濕邪向下流,故從下驅除為順,所以只利小便為常法。如果脈象浮,則是濕少風多,而風性向上,邪氣在表,應該發汗解表,不可拘泥於利小便。所以用桂枝湯,調和營衛,解表邪;風邪傷表,加黃耆以補益腠理,再喝熱稀粥,幫助發汗,使周身微微出汗,則表邪去,即使有裏濕,也從下排出。
徐氏記載:黃疸,不只是谷疸、酒疸、女勞疸有區別,即使是普通的黃疸,病邪乘虛而入也有不同。我治療一個黃疸病人,百藥無效,將要死亡,見其病邪在上,令他服用鮮射干一味,約一斤,而痊癒。又見一個病邪在下者,令他服用鮮益母草一味,數斤而痊癒。凡黃疸初起,不是谷疸、酒疸、女勞疸者,就讓他們把車前草根葉搗爛,取其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