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論二首、脈證十四條、方七首

一解表而即散。故曰可治。然邪在胸膈胃腑之裡。為發陰部。內逆上衝。其人必嘔。其邪盡發皮殼之表為陽部。乃太陽所主。故振寒而發熱也。

案疸。本作癉。癉熱也。故有消癉癉瘧等之稱。而熱鬱發黃。謂之黃疸。疸乃非黃病之謂。字書。注疸字云。黃病也。誤。然如本條單言疸者。蓋省黃字也。亦不必拘耳。

谷疸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疸。茵陳蒿湯主之。(黃下。肘後。有失飢大食胃氣衝熏所致十字。)

〔程〕濕熱與宿谷相搏。留於胃中。因作谷疸。

〔尤〕谷疸為陽明濕熱瘀郁之證。陽明既郁。榮衛之源。壅而不利。則作寒熱。健運之機。窒而不用。則為不食。食入則適以助濕熱。而增逆滿。為頭眩心胸不安而已。

〔徐〕頭眩。為谷疸第一的據也。觀方下注云。一宿腹減。此亦必小便不快。而腹微脹可知。

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六兩),大黃(二兩),梔子(十四枚○陽明篇有擘字)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程〕茵梔以導之。則濕熱行矣。大黃以下之。則宿谷去矣。苦以泄之之劑也。

徐氏傷寒類方云。先煮茵陳。則大黃從小便出。此秘法也。

千金茵陳湯。傷寒七八日。內實瘀熱結。身黃如橘。小便不利。腹微脹滿。宜下之方。(即本方○與陽明篇文少異。故附載之。)

外臺範汪療谷疸。茵陳湯。(即本方。)

又小品三物茵陳蒿湯。療黃疸身目皆黃。皮膚麴塵出。

茵陳蒿(一把),梔子(二十四枚),石膏(一斤),○千金加大黃(二兩)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以猛火燒石膏。令正赤。投湯中。沸定取清汁。適寒溫服一升。自覆令汗出。

又廣濟。茵陳丸。療黃疸遍身面悉黃。小便如濃梔子汁。

於本方。去梔子。加黃芩枳實。蜜丸。

又必效茵陳湯。及丸。療一切黃。蔣九處得其父遠使得黃。服此極效。

於本方加黃芩。

千金茵陳湯。主黃疸酒疸酒癖。身體面目盡黃方。(按外臺云。太醫校尉史脫處。)

於本方。加黃芩黃連人參甘草。

又治發黃。身面目悉黃如金色。小便如濃煮柏汁。

於本方。加黃芩柴胡升麻龍膽。

又治發黃方。

於本方。加黃柏黃連。丸方更加黃芩。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之病。千金。作疸一字。)

〔鑑〕此詳申女勞疸之為病。黃疸日晡所發熱。乃陽明熱症。當不惡寒也。而反惡寒者。非陽明熱症。此或為女勞得之也。女勞得之疸證。雖膀胱急少腹滿。而小便自利。身雖盡黃。而額上則黑。雖發熱惟足下甚。此少陰熱。因作黑疸也。故腹脹如水狀。而大便必黑時溏。知非水脹病。

白話文:

論二首、脈證十四條、方七首

表邪散解,故可治。但若邪氣滯留於胸膈、胃腑,則發於陰部,內逆上衝,病人必會嘔吐。邪氣盡數發於皮膚表面(陽部),為太陽經所主,故會出現畏寒發熱的症狀。

黃疸,古籍作「癉」,意指熱邪。所以有「消癉」、「癉瘧」等稱謂。熱邪鬱結導致發黃,稱為黃疸。但「疸」並非專指黃病,「疸」字的註解說它是黃病,這是錯誤的。然而,本條單獨使用「疸」字,大概省去了「黃」字,不必拘泥於此。

谷疸的病症表現為寒熱交替、不思飲食,即使進食也會頭暈,心胸煩悶不安,久而久之會發黃,這就是谷疸。茵陳蒿湯主治此症。(黃下、肘後方注有「因失飢大食,胃氣衝熏所致」十個字。)

程氏註:濕熱與宿食積聚在胃中,導致谷疸。

尤氏註:谷疸是陽明經濕熱瘀滯的證候。陽明經氣鬱滯,榮衛之氣運行受阻,則出現寒熱;消化功能受阻,則不思飲食;進食反而助長濕熱,加重胃脘滿悶,導致頭暈、心胸不安。

徐氏註:頭暈是谷疸的重要診斷依據。方劑下注記載:「一宿腹減」,這也說明小便不利,腹部輕微脹滿。

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六兩)、大黃(二兩)、梔子(十四枚,陽明篇有「擘」字)

以上三味藥,加水一斗,先煮茵陳,煎至減去六升,再加入其他兩種藥,煎至三升,去渣,分溫三次服用。小便應當通利,尿液如同皂角汁,顏色鮮紅,一夜之後腹部減輕,黃疸隨小便排出。

程氏註:茵陳、梔子疏導濕熱,大黃瀉下宿食,是苦寒瀉下的方劑。

徐氏註:先煎茵陳,大黃就能從小便排出,這是個秘訣。

千金要方茵陳湯:傷寒病發七八日,內有實邪瘀熱積聚,全身發黃如橘子,小便不利,腹部微脹,宜用此方瀉下。(與陽明篇內容略有不同,故附錄於此。)

外台秘要範汪治療谷疸的茵陳湯。(即本方。)

小品方三物茵陳蒿湯:治療黃疸,全身及眼睛都發黃,皮膚出現黃褐色斑點。

茵陳蒿(一把)、梔子(二十四枚)、石膏(一斤),(千金要方在此基礎上加了大黃二兩)

以上三味藥,加水八升,煎至二升半,去渣。用猛火燒石膏至赤紅,投入湯中,煮沸後取清汁,溫服一升,蓋被取汗。

廣濟方茵陳丸:治療黃疸,全身及面部都發黃,小便如濃稠的梔子汁。

在此方基礎上,去掉梔子,加入黃芩、枳實,製成蜜丸。

必效茵陳湯及丸:治療各種黃疸。蔣九從其父蔣遠處獲得此方,服用後效果極佳。

在此方基礎上,加入黃芩。

千金要方茵陳湯:主治黃疸、酒疸、酒癖,全身及面部都發黃。(按:外台秘要記載,此方出自太醫校尉史脫。)

在此方基礎上,加入黃芩、黃連、人參、甘草。

治療發黃:全身及面部都發黃如金色,小便如濃稠的煮柏樹汁。

在此方基礎上,加入黃芩、柴胡、升麻、龍膽。

治療發黃方:

在此方基礎上,加入黃柏、黃連,丸劑再加黃芩。

黃家女性患者,午後發熱,反而畏寒,這是因勞損所致。膀胱急迫,少腹脹滿,全身發黃,額頭發黑,腳底發熱,形成黑疸,腹部脹滿如水,大便必黑且時溏,這是勞損引起的疾病,而非水腫。硝石礬石散主治。(千金要方將「之病」簡寫為「疸」字。)

鑑別:此處詳細闡述了因勞損導致的黑疸。黃疸患者午後發熱,是陽明熱證,不應畏寒。但此例反而畏寒,不是陽明熱證,可能是因勞損所致。勞損導致的黃疸,雖然膀胱急迫,少腹脹滿,但小便通利;雖然全身發黃,但額頭發黑;雖然發熱,但腳底尤甚,這是少陰經熱邪,導致黑疸。所以腹部脹滿如水,大便必黑且時溏,可知這並非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