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三 (2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4)

1. 脈證九條、方六首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

〔程〕膀胱蓄熱則為淋。發汗以迫其血。血不循經。結於下焦。又為便血。(詳見傷寒論輯義。)

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苦渴。栝蔞瞿麥丸主之。(苦。趙本作者。)

〔尤〕此下焦陽弱氣冷。而水氣不行之證。故以附子益陽氣。茯苓瞿麥行水氣。觀方後云。腹中溫為知。可以推矣。其人若渴。則是水寒偏結於下。而燥火獨聚於上。故更以薯蕷栝蔞根。除熱生津液也。夫上浮之焰。非滋不熄。下積之陰。非暖不消。而寒潤辛溫並行。不倍此方為良法矣。欲求變通者。須於此三複焉。

〔鑑〕其人必脈沉無熱。始合法也。

〔沈〕蓋本經腫論。腰以下腫者。當利其小便。而不見其方。觀此方後云。小便利腹中溫為知。似乎在水腫腹冷小便不利之方。想編書者誤入。俟高明細詳用之。

栝蔞瞿麥丸方

栝蔞根(二兩),茯苓,薯蕷(各三兩),附子(一枚炮),瞿麥(一兩)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

〔程〕薯蕷栝蔞。潤劑也。用以止渴生津。茯苓瞿麥。利劑也。用以滲泄水氣。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焉。佐附子之純陽。則水氣宣行。而小便自利。亦腎氣丸之變制也。

案渴而小便不利。故非消渴。小便雖不利。而未至溺如粟狀。且無小腹急痛。故非淋也。即此治水病。渴而小便不利之方。沈氏之說似是。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並主之。

〔鑑〕無表裡他證。小便不利者。小便癃閉病也。

〔尤〕仲景不詳見證。而並出三方。以聽人之隨證審用。殆所謂引而不發者歟。

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徐〕蒲灰。即蒲席燒灰也。能去濕熱利小便。滑石。能通九竅。去濕熱。故主之。

案蒲灰。證類本草。甄權云。破惡血。敗蒲席灰也。魏氏家藏方。用箬灰。樓氏綱目云。蒲灰。恐即蒲黃粉。樓說難從。然千金有一方。附左備考。

千金。小便不利。莖中疼痛。小腹急痛。

蒲黃,滑石(各等分)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醫壘元戎。治產後小便不通。金鑰匙散是。)

滑石白魚散方

滑石(二分),亂髮(二分燒),白魚(二分)

上三味。杵為散。飲服半錢匕。日三服。(半錢匕。俞本。作方寸匕。)

〔尤〕別錄云。白魚。開胃下氣。去水氣。血餘。療轉胞小便不通。合滑石。為滋陰益氣。以利其小便者也。

案亂髮。本經。主五淋。白魚。恐非魚中之白魚。爾雅。蟫。白魚。本經云。衣魚。一名白魚。主婦人疝瘕。小便不利。又南齊書。明帝寢疾甚久。敕臺省府署文簿。求白魚以為治。是也。沈云。白魚鯗。諸注並仍之。不可從。

白話文:

脈證九條、方六首

尿頻尿急症忌用發汗法,若使用發汗法,必會導致便血。

膀胱積聚熱邪導致尿頻尿急症。發汗會逼迫血液,血液不能循經運行,凝結在下焦,便會導致便血。(詳見《傷寒論輯義》)

小便不利,有水腫,患者感到口渴,用栝蔞瞿麥丸治療。(苦,趙氏所作)

此症為下焦陽氣不足,氣寒,水氣運行不暢。因此用附子溫補陽氣,茯苓、瞿麥利水氣。方後記載「腹部溫暖則為有效」,由此可推斷。患者若口渴,則是寒邪凝結在下焦,燥熱之邪獨在上焦,故再用薯蕷、栝蔞根清熱生津。上焦浮熱之邪,不滋潤則不能熄滅;下焦陰寒積聚,不溫暖則不能消除。寒潤、辛溫並用,此方為最佳方法。欲求變化,需在此方基礎上反覆思考。

患者脈象必沉而無熱,才符合此方藥用。

《本經》腫論中,腰以下腫脹者,應利其小便,但未見其方。此方後記載「小便通暢,腹部溫暖則為有效」,似是治療水腫、腹部寒冷、小便不利之方。想來是編書者誤錄,待高明者詳加考證再使用。

栝蔞瞿麥丸方

栝蔞根(二兩)、茯苓、薯蕷(各三兩)、附子(一枚,炮製)、瞿麥(一兩)

以上五味,磨成粉末,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每日三次。若無效,可增加至七八丸,以小便通暢,腹部溫暖為準。

薯蕷、栝蔞為潤燥藥,用以止渴生津;茯苓、瞿麥為利水藥,用以滲泄水氣。膀胱為水液貯藏之所,津液貯藏於此,氣化則能排出。輔以附子純陽之性,則水氣宣通,小便自然通暢,也是腎氣丸的變方。

口渴而小便不利,故非消渴症;小便雖不利,但尚未達到小便如米粒狀,且無小腹急痛,故非尿頻尿急症。此方治療的是水病,口渴而小便不利之證,沈氏的說法似是而非。

小便不利,蒲灰散、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均可治療。

無表裡其他症狀,僅小便不利者,是小便閉塞之病。

張仲景未詳述其證候,而列出三方,讓醫師根據患者病情靈活選用,大概是指引而不詳細說明之意吧。

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以上二味,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每日三次。

蒲灰,即蒲草席燒成的灰,能清熱利濕,利小便;滑石能通九竅,清熱利濕,故主治此症。

《證類本草》甄權記載,蒲灰破惡血,是敗壞的蒲草席灰。魏氏家藏方用箬灰,樓氏《綱目》云蒲灰恐即蒲黃粉,樓氏說法難以採信。但《千金要方》有一方,附於左邊備查。

《千金要方》:小便不利,尿道疼痛,小腹急痛。

蒲黃、滑石(各等分)

以上二味,研磨成細末,酒送服一錢匕,每日三次。(《醫壘元戎》治產後小便不通,金鑰匙散亦是此法。)

滑石白魚散方

滑石(二分)、亂髮(二分,燒)、白魚(二分)

以上三味,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匕,每日三次。(半錢匕,俞氏本草作一錢匕。)

《名醫別錄》記載,白魚開胃降氣,除水氣、瘀血,治療妊娠腹痛,小便不通。與滑石合用,滋陰益氣,以利小便。

亂髮,《本經》主治五淋;白魚,恐怕不是魚類中的白魚,《爾雅》中,蟫,白魚,《本經》云衣魚,一名白魚,主治婦女疝氣、小便不利。又《南齊書》記載,明帝病重日久,下令府署文書尋找白魚治病,即此物。沈氏云白魚是魚乾,諸家注釋皆沿用此說,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