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外診簡摩》~ 卷上 (2)
卷上 (2)
1. 身形內應臟腑部位篇
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凡此八墟者,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遊,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留之則傷筋絡骨節,機關不得屈伸,故病攣也。(上並出《內經》。)
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當心下、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旁。下焦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出而不內,其治在臍下一寸。故曰三焦,其腑在氣街。(其腑在氣街,謂其源在氣街之處,即命門也。)
腑會太倉,臟會季脅,筋會陽陵泉,髓會絕骨,(一曰枕骨。)血會膈俞,(王勳臣血府之說,正與此暗合。)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也。熱病在內者,取其會之氣穴也。(上體部之分應臟腑也。諸會謂其氣之所聚,非謂其所發源也。上並出《難經》。)
按:頭面七竅可望而知,筋骨血脈不可望也。第事理所關,不容缺略。醫者所見謂之望,病者所自見亦何不可謂之望。又況此篇總義者,實賅聞問於其中,不獨文義相連,無可割裂也。
白話文:
身形內應臟腑部位篇
背部屬陽,陽中之陽對應心臟;背部屬陽,陽中之陰對應肺臟。腹部屬陰,陰中之陰對應腎臟;腹部屬陰,陰中之陽對應肝臟;腹部屬陰,陰中最陰對應脾臟。
心肺若有邪氣,則氣滯留在兩肘;肝臟若有邪氣,則氣滯留在兩腋;脾臟若有邪氣,則氣滯留在兩股內側;腎臟若有邪氣,則氣滯留在兩膝窩。這八個部位都是人體重要的關節部位,真氣和血液在此流經,邪氣和污濁之血本不應該滯留,若滯留則會損傷筋絡骨節,導致關節屈伸不利,而產生肢體攣縮的疾病。
三焦是水穀運行的通道,也是氣機的起始與終結之處。上焦位於心臟下方、胃的上口,負責吸收而不出,其治療部位在膻中穴;中焦位於胃的中脘穴,負責消化水穀,其治療部位在臍旁;下焦位於膀胱上口,負責區分清濁,將濁氣排出,其治療部位在肚臍下一寸。所以稱之為三焦,其氣機的來源在命門。
腑臟的會聚之處在太倉穴,臟腑的會聚之處在季脅部,筋的會聚之處在陽陵泉穴,骨髓的會聚之處在絕骨穴(或枕骨),血液的會聚之處在膈俞穴,骨骼的會聚之處在大杼穴,經脈的會聚之處在太淵穴,氣的會聚之處在三焦經外側的一條筋絡,直達兩乳內側。內部有熱病時,就取其會聚之處的穴位來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頭面部七竅的病症可以通過觀察來判斷,但筋骨、血脈則無法直接觀察。然而,這些與疾病相關的部位,在診斷中卻不可忽略。醫生診斷時所觀察到的,稱為「望診」,病人自己能感受到的,也可以稱為「望診」。更何況,這篇文字的整體意義,實際上涵蓋了中醫診斷的「望聞問切」四診,文字之間環環相扣,不可分割。
2. 身形內應臟腑病證篇
(出《靈樞》)
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無𩩲𩨗(音遏汙,一讀曷於,心蔽骨,一名鳩尾。)者心高,𩩲𩨗小短舉者心下,𩩲𩨗長者心下堅,𩩲𩨗弱小以薄者心脆,𩩲𩨗直下不舉者心端正,𩩲𩨗倚一方者心偏傾也。
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於邪。心高則滿於肺中,悗(音冤,一讀郁,一讀悶。)而善忘,難開以言。心下則臟外,(謂臟體外露於肺下。)易傷於寒,易恐以言。心堅則臟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司,去聲。)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張脅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堅,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脅偏疏者肺偏傾也。
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肺高則上氣肩息咳: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脅下痛;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肺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迫肺似當作迫肝,肝體半在膈下,半在膈上,肺下即逼壓之,故脅下痛。賁,膈也。)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廣胸反骹者肝高,合脅兔骹者肝下,胸脅好者肝堅,脅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脅骨偏舉者肝偏傾也。
肝小則臟安,無脅下之病;肝大則逼胃迫咽,迫咽則苦膈中,且脅下痛;肝高則上支賁切脅,(謂拄膈而迫於脅也。)悗為息賁:肝下則逼胃,脅下空,(肝下不得逼胃,此胃當指小腸。)脅下空則易受邪;肝堅則臟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肝偏傾則脅下痛也。
黃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縱者脾下,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傾也。
脾小則臟安,難傷於邪也;脾大則苦湊䏚而痛,(湊,迫也。䏚,音杪,腰兩旁空軟處。)不能疾行;脾高則䏚引季脅而痛;脾下則下加於大腸,則臟善受邪;脾堅則臟安難傷;脾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脾端正則和利難傷;脾偏傾則善滿善脹也。(肝居胃後而附脊,脾居胃下而附腹;肝下即迫小腸,脾下即迫大腸也。)
黑色,小理者腎小,粗理者腎大,高耳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好耳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也。
腎小則臟安難傷;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傷於邪。腎高則其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腎下則腰尻痛,不可以俯仰,為狐疝。腎堅則不病腰背痛;腎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腎端正則和利難傷;腎偏傾則苦腰尻痛也。凡此諸變者,持則安,減則病矣。
五臟皆小者,少病,苦燋心,大愁憂;五臟皆大者,緩於事,難使以憂。五臟皆高者,好高舉措;五臟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臟皆堅者,無病;五臟皆脆者,不離於病。五臟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臟皆偏傾者,邪心而善盜,不可以為人平,反復言語也。(燋,音灼。上敘五臟形證。)
白話文:
身形內應臟腑病證篇
觀察人的身形顏色和比例,可以推測臟腑的健康狀況。
紅色:心臟。心臟部位小巧精緻則心臟小,粗大則心臟大。鳩尾(心臟部位的骨骼)位置高則心臟位置高;鳩尾短小上舉則心臟位置低;鳩尾長則心臟位置低且堅實;鳩尾弱小薄弱則心臟脆弱;鳩尾垂直向下則心臟位置端正;鳩尾傾斜則心臟位置偏斜。心臟小則容易安穩,不易受邪氣侵害,但容易因憂慮而受損;心臟大則不易因憂慮受損,但容易受邪氣侵害;心臟位置高則氣血充盈於肺部,容易感到鬱悶和健忘,難以暢所欲言;心臟位置低則臟腑外露於肺部下方,容易受寒邪侵害,容易感到恐懼;心臟堅實則臟腑安穩;心臟脆弱則容易患消渴、熱病;心臟位置端正則調和順利不易受損;心臟位置偏斜則做事缺乏恆心,沒有條理。
白色:肺臟。肺部部位小巧精緻則肺臟小,粗大則肺臟大。肩膀寬大,胸部凹陷,喉嚨部位突出則肺臟位置高;腋下飽滿,肋骨外張則肺臟位置低;肩膀和背部厚實則肺臟堅實;肩膀和背部薄弱則肺臟脆弱;背部和胸部厚實則肺臟位置端正;肋骨一邊突出則肺臟位置偏斜。肺臟小則少飲水,不易患咳嗽喘息;肺臟大則多飲水,容易患胸痹、喉痹、逆氣;肺臟位置高則容易上氣、肩部呼吸困難、咳嗽;肺臟位置低則壓迫肝臟,容易脅肋疼痛;肺臟堅實則不易患咳嗽、上氣;肺臟脆弱則容易患消渴、易受傷害;肺臟位置端正則調和順利不易受損;肺臟位置偏斜則胸部疼痛。
青色:肝臟。肝臟部位小巧精緻則肝臟小,粗大則肝臟大。胸部寬廣,腳踝部位突出則肝臟位置高;肋骨下陷,腳踝部位突出則肝臟位置低;胸部和肋骨部位豐滿則肝臟堅實;肋骨部位瘦弱則肝臟脆弱;胸部和腹部相稱則肝臟位置端正;肋骨一邊突出則肝臟位置偏斜。肝臟小則臟腑安穩,沒有脅肋疼痛的疾病;肝臟大則壓迫胃部和咽喉,壓迫咽喉則容易感到膈肌阻塞,並且脅肋疼痛;肝臟位置高則向上支撐膈肌並壓迫肋骨,容易鬱悶且呼吸困難;肝臟位置低則壓迫胃部(應指小腸),脅肋部位空虛,脅肋空虛則容易受邪氣侵害;肝臟堅實則臟腑安穩不易受損;肝臟脆弱則容易患消渴,容易受傷害;肝臟位置端正則調和順利不易受損;肝臟位置偏斜則脅肋疼痛。
黃色:脾臟。脾臟部位小巧精緻則脾臟小,粗大則脾臟大。嘴唇上揚則脾臟位置高;嘴唇下垂則脾臟位置低;嘴唇堅實則脾臟堅實;嘴唇肥大但不堅實則脾臟脆弱;嘴唇上下比例協調則脾臟位置端正;嘴唇一邊上揚則脾臟位置偏斜。脾臟小則臟腑安穩,不易受邪氣侵害;脾臟大則容易感到腹部兩側疼痛,行動不便;脾臟位置高則容易感到腰部兩側和脅肋疼痛;脾臟位置低則下垂壓迫大腸,則臟腑容易受邪氣侵害;脾臟堅實則臟腑安穩不易受損;脾臟脆弱則容易患消渴,容易受傷害;脾臟位置端正則調和順利不易受損;脾臟位置偏斜則容易感到腹部脹滿。
黑色:腎臟。腎臟部位小巧精緻則腎臟小,粗大則腎臟大。耳朵位置高則腎臟位置高;耳後凹陷則腎臟位置低;耳朵堅實則腎臟堅實;耳朵薄弱不堅實則腎臟脆弱;耳朵位置端正,在牙齒後方則腎臟位置端正;耳朵一邊位置高則腎臟位置偏斜。腎臟小則臟腑安穩不易受損;腎臟大則容易患腰痛,不能夠彎腰伏身,容易受邪氣侵害;腎臟位置高則容易背部疼痛,不能夠彎腰伏身;腎臟位置低則容易腰部和臀部疼痛,不能夠彎腰伏身,容易患狐疝;腎臟堅實則不易患腰背疼痛;腎臟脆弱則容易患消渴,容易受傷害;腎臟位置端正則調和順利不易受損;腎臟位置偏斜則容易感到腰部和臀部疼痛。上述各種變化,維持正常則安康,減少則生病。
五臟皆小的人,少生病,容易心煩意燥,常常憂慮;五臟皆大的人,做事緩慢,不容易憂慮;五臟皆高的人,喜歡高高在上;五臟皆低的人,喜歡低聲下氣;五臟皆堅實的人,沒有疾病;五臟皆脆弱的人,總是生病;五臟皆端正的人,和順善良,容易得到人心;五臟皆偏斜的人,心術不正,容易偷盜,不能夠與人和睦相處,言行反覆。